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工業4.0的未來路徑

德國工業4.0的未來路徑

本報記者 沈忠浩 法蘭克福報道

不知從何時起,談德國經濟必談工業4.0,談中德合作必談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對接。與工業4.0沾邊的投資項目、考察活動等成為許多中國企業眼中的香餑餑,頗有點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思。

對德國而言,工業4.0是德國經濟社會正在經歷的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得益於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不斷地鼓與呼,「數字化」已在德國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

2016年,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發布《數字化戰略2025》,明確了「德國製造」轉型和構建未來數字社會的思路。而從2011年提出「工業4.0」以來,德國的先進位造已從概念走入應用。下一步在哪裡?

兩個月前舉行的2018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宣稱「工業4.0已步入下一階段」。然而,如何界定工業4.0發展的各個階段?對此尚無統一認識。至於「下一階段」,有的認為是工業4.0應用數量的快速增加,有的認為是從局部試驗到大面積應用的轉變,也有的乾脆說是展會主辦方的營銷噱頭。

漸進式的演進是工業4.0發展的特徵,不同於爆炸式的工業革命,飛躍式的突破也不在業內專家的預期之內。不過,幾個有關工業4.0未來發展路徑的判斷漸成共識。

首先,人工智慧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在開發工業4.0應用過程中,無論工業企業還是信息技術企業,均在加大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德國博世集團互聯工業部門負責人阿斯曼直言,「沒有人工智慧,工業4.0就無法繼續發展。」

其次,工業4.0的發展追求以人為核心的人機協作,更好地將人、機器、信息技術三者結合起來,而非「機器換人」或「無人工廠」。工業輔助系統、佩戴增強現實(AR)眼鏡等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未來工人的標配。庫卡、ABB、費斯托等企業均在不斷優化人機協作通用機器人,使人與機器在工廠中的嚴格區隔將變得不再重要。

事實上,關於人和機器關係的爭論伴隨著工業4.0的誕生和演變,背後是技術、就業、倫理等一系列問題。人機協作的趨勢將緩和甚至平息這種爭論。

第三,工業4.0持續演進的基礎倚仗基於雲的工業物聯網平台。工業4.0的一個基本思想是廣泛的萬物互聯,需要搭建廣闊的平台。目前,基於雲的工業物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應用,從製造類企業到服務類企業,都紛紛構建自己的「雲」,搭起物聯網平台,不僅自用,還欲通過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聚攏其他企業,在謀取商業利益的同時,也促進更多的行業和企業步入工業4.0時代。與此同時,數字雙胞胎、邊緣計算、5G等前沿技術將更多應用於工業物聯網。

此外,伴隨著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製造企業與互聯網信息技術企業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硬體企業與軟體企業相互拓展協作。

面對工業4.0潛在的下一步,中國智造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在「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過程中,「智」的進步快於「造」,中國企業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工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能力方面處於「並跑」和局部「領跑」位置。但在「造」的方面,中國企業仍需通過創新驅動和工匠精神進一步提高製造工藝和能力,尤其是裝備和工具製造水平,在此基礎上促進「兩化」進一步深度融合,使中國智造不僅有聰明的頭腦,也有強健的體魄,並使二者協調發展。

毋庸置疑,隨著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加深對接,中資在德國的併購活動保持活躍,尤其是在製造領域。然而,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中國企業需沉下心來,練好內功,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只有底盤穩,才不至於在快速彎道超車中翻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