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阿姨」都玩得轉:搭載在量產車的上L2級自動駕駛有多好玩?

「老阿姨」都玩得轉:搭載在量產車的上L2級自動駕駛有多好玩?

阿寶的婆婆是標準的「老阿姨」,最大的興趣愛好,除了跳跳廣場舞,就是刷微信。

可是,雖然她喜歡玩微信,但實際上又不怎麼會用微信。許多在我們和孩子們眼中習以為常的功能,她都要摸索許久,反覆學習,不斷鞏固,幾乎要以烙印的方式刻在腦海中,才會記住。

哎,別說阿寶婆婆了,80後的阿寶自己,也已經成為了「准老阿姨」,有時候面對新科技,簡直就是一臉懵。

事實上,微信已經算是對中老年人相當友好的科技產品了。現如今,科技的進步幅度之大,迭代時間之短,不斷刷新著我們固有的認知體系和知識結構。越來越多的「黑科技」也使得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認為,未來的AI將控場,我們人類或許會成為機器的寵物,我們也將越來越多的依賴機器。這一天會很遠嗎?或許真不會——起碼,自動駕駛已經徐步向我們駛來。

2035年,顛覆已經完成?

阿寶設想了一個2035年的出行場景。

為什麼是2035年?一方面,今年高考題目是寫一個「時間膠囊」留給2035年的朋友,先蹭一下熱點。

另外一方面,一種顛覆性技術——尤其是L3級或者更高的自動駕駛——從推出到成熟,再不斷的進化,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到2035年,基本能夠看到大致成熟模式的移動出行生態圈。

在2035年的一天,一位小夥子下班需要去機場接一個朋友,他打開手機,輸入目的地。三分鐘後,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在樓下等候。

小夥子坐上車,在車上,小夥子被告知,機場高速堵車,需要繞道環城高速,里程會增加10公里,但時間能夠縮短20分鐘。抵達機場之後,小夥子下車去接朋友,車輛自己找到停車位停下充電。

在這個場景背後,智慧城市規劃、自動駕駛技術、高精度地圖&導航、人工智慧等構成的「智能交通」系統,能夠幫助乘客自由安全地享受移動出行。

整個過程,乘客無需親自操作,一切交給系統來解決。

千萬不要以為這一場景相當科幻,事實上,這個「智慧交通」的核心技術「自動駕駛」正在向我們走來。

沖在最前面的長安汽車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量產級別的L2自動駕駛,而可以「解放人」的L4級自動駕駛,長安汽車也預計在兩年後實現量產。

你沒有看錯,就是2020年。未來,自動駕駛技術會不會這麼靠譜,操作起來這麼簡單?這不,阿寶就來到了長安汽車研究院來為大伙兒瞧個究竟。

天上不會掉下來的「L4」

試駕是在長安汽車位於重慶的研究院內,這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汽車研發中心。

在這裡,你會驚訝於中心內馬路上穿梭往複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這種忙碌的自動駕駛測試測試場面並非長安汽車獨有,而是在全球各個角落上演。

我們先來進行科普。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在國際上是如何劃分的?

全球汽?行業公認的兩個分級制度分別是由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簡稱NHTSA)和國際?動機工程師學會(簡稱SAE)提出的。

自動駕駛技術共分為L0~L5共六個等級(L代表 Level),每個級別都有相應的技術標準,不僅需要人工智慧、高精度地圖等軟體的突破,還離不開雷達、攝像頭、晶元等硬體的支持。

阿寶此次測試的長安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兩個級別:先體驗L4級的自動駕駛系統,再實際路測搭載L2級別的CS55。

研發人員將這套L4級系統命名為「L4級網聯式城區自動駕駛系統」,從命名上就能感受到「工程師文化」的味道與傳承: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誇張,不吹牛,不好高騖遠。

你懂的,長安汽車骨子裡就是個「技術宅男」,向來是習慣於「做了再說」,甚至「做了還不一定說」,這路子倒也是很符合長安的個性。

不過,這次「宅男」可有點兒憋不住了,這套「L4級網聯式城區自動駕駛系統」,是長安繼首個長距離行駛無人駕駛測試之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又一重要進展。

此外,長安汽車還是同時首個獲得美國和中國自動駕駛牌照的中國品牌。這麼值得驕傲的成績,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年長安汽車在無人駕駛領域做過的努力:

長安汽車首個長距離無人駕駛行駛測試發生於2016年,從重慶出發,在歷時近6天,途經四川、陝西、河南、河北等全國多個省市及地區後,最終抵達北京,總里程超過2000km。

從2013年開始,長安汽車就開始自動駕駛的正向研發,從未間斷。最近兩年,在自動駕駛領域,長安汽車沒有說但確實已經取得的成就還有:

2016年11月:國內首次實現了V2X與無人駕駛的融合;

2017年7月26日:完成國內首次APA6.0遠程代客泊車系統展示;

2018年1月11日:通過對感知定位系統和決策控制系統的升級,並深度融合V2X技術,在車輛行駛安全和乘客駕乘體驗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2018年4月:初步實現國內首次L4級網聯式城區無人駕駛功能開發,並在福州「數字中國」大會上首次面向公眾進行體驗,共計體驗人數接近600人次。

所以說,長安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更非外購汽車零配件供應商「交鑰匙工程」,而是實打實,靠自己的工程師一步一個腳印的開發出來的。

容易被低估的細節:主動的變線和超車

再生動的鋪墊和說教,都比不過實車體驗來得真實。L4級網聯式城區自動駕駛系統的體驗是在園區進行,阿寶也暫時獲得了「助理工程師」的身份,參與到長安汽車工程師的日常測試工作當中。

長安汽車工程師在園區划出一條長度1公里的測試線路,設置有日常駕車能夠遇到的絕大多數情形,能夠體驗包括遠程召喚、自動泊車、自動駛離、行人避讓、跟車行駛、紅綠燈車速引導及識別、車輛換道和超車等L4級自動駕駛的功能。

之所以是體驗,而非試駕,是因為我全程沒有摸過方向。不僅我沒摸過,坐在駕駛座上的工程師也沒摸過,全部是靠車輛自主引導前行。

車輛先是從停車位自動駛離,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駛一段道路之後,識別交通信號燈為紅色;停車等待信號燈轉為綠燈之後,根據目的地設置左拐;左拐之後,跟隨前面緩行的車輛前行。

最大亮點發生在跟隨的前車突然靠邊停車之後,車輛判斷前車並不是因為堵車而停車,也是開啟轉向燈,自主換道,並實現超車。

抵達目的地之後,自動尋找停車位,並完成泊車。主動的變線與超車是「感知」、「決策」與「執行」的集中體現,這套L4系統不僅做到了,並且完成度相當高,你甚至不覺得是系統在開車,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在開。

體驗下來,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長安汽車的這一套L4級別比市面上所有的L2級別都要「智能」——不僅能用,而且好用。

手機激活之後,一切交由系統來操作,作為乘客,什麼都不要干。更為關鍵一點,這套系統在中國和美國進行著各種道路測試,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過交通安全事故。

試駕之前,阿寶一直對2020年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存有懷疑。試駕之後,阿寶倒是覺得不無可能:雖然L4級的自動駕駛不僅僅受限於技術本身,還受限於道路交通設施的規劃、法律法規的完善等等,但是阿寶堅信,到2020年,L2.5甚至L3級的自動駕駛,已經完全不是問題。

L2:允許雙手短時間離開方向盤

L4自動駕駛畢竟還是有點遠,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中間還存在各種變數。不過,一直穩紮穩打的長安汽車,下半年就將為消費者帶來搭載了L2技術的改款CS55車型。

我們開著測試車輛跑到園區外,在城區和高速路跑了超過100公里,全面測試這套L2級自動駕駛系統(IACC)在各種應用場景下的表現。

IACC系統核心是自適應巡航,加入單車道輔助駕駛、自動減速過彎、方向盤脫手警示、行人識別、語音設定巡航速度、自動跟起/跟停等功能。在高速路上激活,IACC能夠控制車輛行駛在車道的最中央,而非輕微的左右擺。雙腳可以放開,車輛能自動跟隨前車,或以設定的最高時速往前行駛。

在一小段時間內(10秒),雙手可以離開方向盤;這一過程當中,車輛在IACC控制下,自動加速、減速、甚至是轉彎。超過10秒,IACC會報警,提醒駕駛員將放飛的注意力收回來。10秒的時間,足夠看一下微信,塗個唇膏,打個電話,選擇喜歡聽的音樂台。

而這套系統的激活,對學習力比較弱的「老阿姨」特別友好——只需要「一鍵啟動」:IACC按鈕在方向盤左側,只需要按下,系統便會自動監測,並啟用各種基礎功能,當路況滿足使用條件時,便進入自動駕駛的模式中。

你知道的,有些車型上的這些功能,需要一個一個點開,那麼你不僅要記住它們在什麼位置,還需要記住開啟了會有什麼效果,對於我們老阿姨來說,簡直不要太麻煩,寧願不要用了。

而CS55上的這個就簡單多了,減低了消費者的學習成本,也是更廣泛的普及和推廣的首要條件。

最大的挑戰在於L3

試駕過程當中,阿寶一直在問自己,我到底需不需要一輛自動駕駛的車型?假如需要,是Level幾?身為一個拿駕照超過15年、累計行駛里程超過10萬公里的老司機,儘管是一位女性,但我更相信我的眼睛、雙手雙腳和預判能力。

所以,我不需要能夠解放雙手雙腳的L4級自動駕駛。我需要的是能夠降低高速行駛枯燥感和疲勞度、以及提高行車安全性的配置,比如自適應巡航,還比如車道偏離行駛等。

所以,我只需要類似於長安汽車IACC的L2自動駕駛系統就已足矣——當然,前提是不能貴。一旦超出預算,我寧可選擇普通車型。

長安汽車沒有透露IACC的生產成本,可以肯定的是,搭載IACC的CS55售價不會高,也就在10萬元左右。這哪裡是不高,簡直是不要太便宜。要知道,市面上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配置的車型多是豪華車,售價普遍在70萬元以上。

此外,阿寶還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網紅」特斯拉Autopilot駕駛輔助系統,其實跟CS55上搭載的IACC一樣,也同樣是L2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不過,特斯拉身上的這套系統可貴多了:只通過OTA空中升級的增強版?自動駕駛功能要5.3萬元,相當於可以買半輛CS55了。

必須承認,從L2到L3、L4的躍升,至今還面臨諸多挑戰。在技術層面,識別硬體的效率集成、演算法修正、處理能力的持續迭代、決策邏輯以及機器學習等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在邏輯判斷層面,如何界定和完成人機操控權的切換轉移,依然沒有可靠的標準。

其中,最大的變數來自於複雜的行車環境和駕駛員本身情況和狀態的不確定性。雪地、雨天、駕駛員不同駕駛能力、判斷能力、經驗水平、甚至情緒都在影響著最終判定人機接管邏輯的成型。

功夫拍案

此次試駕前,長安汽車工程師團隊為阿寶上了一堂兩個小時的「燒腦」課程,全面講解了自動駕駛的原理、發展和未來趨勢。

而要說透自動駕駛,兩個小時遠遠不夠,但長安的工程師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基於自動駕駛領域的決心:在人工智慧、高精度地圖、智能交通、互聯網等多個自動駕駛交互領域,中國的研發實力均已位於全球前列,那麼對於整車企業而言,一定要有「時不我待」之心,這或許會是中國汽車實現「換道超車」的最好機會。

而阿寶自己的體會是,在與長安工程師的交流過程中,阿寶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嚴謹、剋制以及考慮周全。在產品開發層面,他們儘可能地超前,而在實際應用上,他們又會儘可能地「保守」——一切以安全為前提。同時,在功能的使用習慣上,他們又做到了儘可能地人性化,降低了消費者的使用難度。

我想,長安工程師的做法,或許值得那些造車新勢力借鑒:先別吹那些高大上的理念了,讓技術落地,讓駕駛變得更安全,讓駕駛者使用起來不費力氣,這才是王道,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功夫AUTO 的精彩文章:

TAG:功夫AU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