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要建「太空軍」,中國是否要跟上?

美國要建「太空軍」,中國是否要跟上?

美國X-37B空天戰鬥機的第4次軌道飛行試驗。(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6月28日《南方周末》)

「太空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奪取信息權、建立戰場信息系統、保持信息領先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所無法企及的優勢。」在這種背景下,空天一體作戰能力成為獲取戰爭勝利的關鍵能力。

如果聽任空天成為新的戰場,那麼天空就會成為人類頭頂上的「危險天窗」。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以一己之力抵禦這種威脅。

6月18日,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國家太空委員會見面時,要求美國國防部「立刻組建一支美國太空軍」。「在太空中我們不只要建立存在,我們還要建立統治性的地位。」特朗普說。

到目前為止,美國包括NASA在內的航天部隊,一直從屬於美國空軍之下,而在會面中特朗普宣稱,美國的航天力量將要從空軍系統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而且平等」的一個分支。

如果特朗普的構想能夠實現的話,「美國太空軍」將會成為繼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空軍後,美國的第六個軍種,同時也是自1947年,五十多年以來首次新增軍種。

這是特朗普的「放空炮」?是特朗普版本的「太空競賽」?亦或是為了未來的太空戰爭率先布局?

針對特朗普宣布著手建立美軍第六個軍種「太空部隊」,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回應,外空是全人類共同財產,中方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更反對把外空作為戰場。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切實維護外空持久和平與安寧。

希望是美好的,美國太空軍建設,也為中國加強空天一體作戰能力建設,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特朗普對太空力量的關注,其實由來已久。早在特朗普當選前,副總統候選人彭斯便曾經提出過要重建美國國家航空委員會,此後特朗普在2017年成功重啟這個被停用了二十多年的機構。

2017年,美國兩黨資深國會議員,邁克·羅傑斯以及吉姆·庫珀,曾領銜提出在當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加入「建立一支歸空軍部長管轄,但獨立於空軍體系的太空軍團」一條。

「『太空軍』的建立,是五角大樓數年以來討論的結果。」《傳播與公共外交》雜誌主編吳非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奧巴馬時期,美國政府便有建立空天力量的構想,只是當時奧巴馬尚未能夠對各方力量進行整合。」

美國在太空軍事化領域投入最大、技術最為先進,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太空軍事強國。從冷戰時期開始,美國就開始了太空的軍事化,而冷戰結束後,美國也發起了「新星球大戰計劃」,於2001年宣布正式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在近20年里體現了它在國際社會的「棄約精神」。2002年,在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後,俄羅斯在日內瓦裁軍會議上提議簽署條約,禁止向太空部署任何武器,不對他國衛星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然而卻遭到美國斷然拒絕。到了2005年,160個聯合國成員國表決支持禁止向太空部署武器的提議,又再次遭到美國的反對。

到了2010年,奧巴馬政府頒布《美國國家太空政策》,則進一步提出可對美國太空資產與能力構成威脅的各種系統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同時,美軍也先後發布《2020年航天構想》《太空作戰條令》《太空對抗作戰條令》和《太空作戰聯合條令》等文件,全力加速太空武器的研發與部署。

在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太空軍事化的步伐更是進一步加快。重建「國家太空委員會」、發射X-37B空天飛機、發布新版《太空作戰》條令、組建「天軍」,無不集中體現了特朗普政府備戰太空的新動向。

2018年2月,美國航天企業Space X發射了一枚「重型獵鷹」火箭,隨後兩枚助推火箭成功著陸回收。火箭回收技術的躍進以及一系列航天技術的發展,或許正在向世人宣示,美國進一步具備了發展空天力量的技術條件。

與此同時,俄羅斯雖然在太空軍事技術上不如美國,但它對太空軍事力量的發展反而更加關注。早在2001年, 俄羅斯便已經建立了獨立的航天部隊,並將10月4日,也就是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日子定為航天兵日。

到了2011年,俄羅斯航天部隊改組為空天防禦兵,並最終在2015年與俄羅斯空軍合併為新的「俄羅斯空天軍」。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指出:「現在空軍、防空和導彈防禦部隊、武裝力量的航天部隊和設施聯合起來受統一領導。」

改組後的俄羅斯空天軍由航空部隊、航天部隊、導彈防衛部隊三部分組成,統一負責空中、太空和反導力量。也就是說,今天的俄羅斯空軍,其實隸屬於空天軍的序列之下——僅從組織架構而言,便可看出俄羅斯對空天部隊的重視。

普京曾說,俄羅斯可以向太空發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自行導航進入地球大氣層,避免雷達和反導彈防禦。

可以說,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對太空力量的討論與發展都由來已久,這說明「太空軍團」的構想,或許已經不再只是空中樓閣。


太空部隊,也就是俗稱的「天軍」,指的是部署在人造衛星之上的軍事力量。從狹義的角度出發,太空部隊指的是太空上的進攻與防衛系統,例如天基的導彈發射與兵力運送。相比起基於陸地、空軍的火力和兵力投送,天基的進攻系統可以無障礙直接跨過敵國國境線,在敵國的頭頂上進行直線打擊。

而廣義上的天軍還包括軍用偵察衛星等輔助系統,在現代戰爭中,偵察衛星便是戰爭中的「耳目」,令敵軍的一舉一動表露無遺。

隨著軍用衛星、電子戰裝備等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戰場上的廣泛運用,作戰行動往往在空、地、海、天等多維領域同時展開,每一個空間都成為整個戰場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傳統的以單一軍兵種為主的協同作戰,已很難適用現代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要求。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認為,以比敵人更快的速度建立戰場信息優勢,形成信息空間的「非對等透明」,是現代戰爭爭奪的焦點。「太空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奪取信息權,建立戰場信息系統,保持信息w領先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所無法企及的優勢。」信強指出。

在這種背景下,空天一體作戰能力成為獲取戰爭勝利的關鍵能力。縱觀歷史,每一個軍種理論的突破,都對戰爭乃至地緣外交形勢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如馬漢《海權論》中「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統治世界」的名言,給英美以海洋稱霸世界提供了理論依據,而麥金德的「陸權論」以及「大陸心臟地帶」理論則引領了德國和蘇聯的地緣擴張。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從人類戰爭形態發展看,太空將取代空中成為未來戰爭新的戰略制高點。在未來戰爭中,誰掌握了制天權,誰就可居高臨下控制其他戰場;反之,沒有制天權或局部的制天權,就很難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制海權,在戰爭中就將處於被動地位。沒有太空軍事系統的支撐,不掌握制天權、制信息權,也就談不上制陸權、制海權和制空權。

「太空戰爭不一定以人員傷亡為目的,而是干擾乃至摧毀你的通訊設備。」吳非說。現代戰爭中,人造衛星就是軍隊的耳目。在愈發依賴衛星進行通訊與偵察的當下,掌握「制天權」即意味著掌握隨時摧毀敵軍耳目的能力。

「制天權」的作用,首先在於其戰略預警能力。在現代戰爭中,僅有導彈等火力投送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了解目標在哪、朝哪裡運動等情況。

利用天基系統,可以最有效地對全球進行不間斷的監視,及時發現敵方發動的導彈和空間襲擊,並能確保及時發出警報和對部隊實施指揮,而其他設施則只能望「天」興嘆。因此,掌握制天權,便可以依託太空的偵察與預警衛星系統,構建可靠的戰略預警能力。

其次是反導能力。現代戰爭中,突防能力強、突擊威力大的地對地導彈,特別是洲際彈道導彈成為大國對抗的殺手鐧。

比起防空導彈反飛機而言,反導彈的困難程度要大很多。首先,因為彈頭要比飛機小很多,所以發現的難度很大,或發現了也太晚、太近,給攻擊前的武器機動帶來困難;而且彈頭的速度比飛機高許多倍,如洲際導彈的速度通常是飛機的15倍以上,因此捕捉這樣的高速目標實在太難,往往是稍縱即逝。

根據敵軍導彈的所處位置來分類,反導系統可以分為助推段反導、末段反導和中段反導。中段反導,針對的是正在大氣層以外飛行的敵軍導彈,具有易於捕捉目標、禦敵於國門外等眾多優點。因此,本身就部署在外太空的天基反導系統,天然適合中段反導系統。

此外,制天權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保護本國航天設施免受敵人的攻擊。作為世界航天大國,中國在太空中擁有衛星、空間站、宇宙飛船等航天設施,這些設施對國計民生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一旦遭敵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軍用衛星。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導航定位衛星系統是實施遠程精確打擊的必要手段,如果對手實施反衛星作戰,將使本國陷入通訊不暢、導航失效並喪失對戰場的態勢感知能力的困境。而強大的空天一體作戰能力將為這些航天資產提供可靠的保護。

2018年5月23日,俄羅斯塞瓦斯托波爾,俄2018年春季應徵入伍的新兵準備前往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隊服役。(視覺中國/圖)


美國眾議員麥克·羅傑斯對媒體說,「未來戰爭將在太空展開,我們必須保持勤奮,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領先於其他國家。」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中國,面對特朗普來勢洶洶的太空軍事化,中國也應該在空天領域有所作為。

事實上,中國有自己明確的發展方針,並不需要根據美國的動向而轉移。例如中國的反衛星技術,早在2007年,中國便已發射導彈擊毀了報廢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雖然這只是中國在和平領域的技術運用,但在必要時也確保了中國在空天領域的防衛能力。

另一個則是軌道空間的機動能力建設。《航空知識》雜誌主編王亞男認為,中國應當建立起快速進入軌道空間的能力。一旦有了這種機動能力,那麼就能夠反制敵軍在空天領域的軍事行動。

「有了這些技術裝備和能力建設,實際上就可以為中國謀求一個在太空的安全。」王亞男指出。

與此同時,中國也應該站在和平開發外太空的立場,一方面實施積極防禦的戰略,另一方面譴責美國的太空軍事化行為。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不論是出於對美國太空軍事化野心的應對,還是基於制天權對未來戰爭形態的重要意義,中國對太空力量的發展都勢在必行,而這將會在各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2017年11月10日,美國蘭德公司發布的《解放軍創建戰略支援部隊及其對中國軍事太空作戰的影響》報告認為,中國戰略支援部隊承擔了發展和使用解放軍大部分太空能力的職責,負責更好地將太空能力以及網路和電子戰能力整合進作戰。

戰略支援部隊的創建,標誌著解放軍航天事業優先順序的提高,並預示著太空能力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肩負著使用太空、網路和電子戰能力來支持所有軍兵種行動的聯動職能,位於解放軍為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而驅動發展聯合能力的最前列。

蘭德公司報告認為,創建戰略支援部隊的意義,建立一個負責發展解放軍太空戰和信息戰力量的組織,以更好地將這些能力整合到聯合部隊。

而美國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報告《外國太空戰能力》則強調,憑藉日益增強的反衛星戰力,中國或將擁有精確毀傷近地軌道偵察衛星、中軌道GPS導航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導彈預警衛星的能力。

有專家認為,有效的空天一體化作戰能力在提高中國軍隊體系作戰能力的同時,能夠讓美國不至於一時衝動做出不利於中美安全關係的事情——美國在擁有強大實力的對手面前,一貫顯得很理性。中國的太空力量發展將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上述專家表示,中國從來不想把太空之劍指著別人的鼻子,但應該具備阻隔太空之劍的能力和手段,近14億人民處於的太空安全威脅之下,實在不是人類的幸運。應時而動,如果美國正式建立「太空軍」,中國建立太空軍或也為時不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話劇《長恨歌》粵語版來了,原著粉會焦慮么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