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旬「猿猴」老人巧手編織自強路 竹編、種地樣樣農活不在話下

六旬「猿猴」老人巧手編織自強路 竹編、種地樣樣農活不在話下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李昕鋒 丁偉 攝影報道

在四川沐川縣新凡鄉太和村一組,有一位瘦弱的老人,近60年來,如「猿猴」一般行走、做飯、吃飯、幹活……他就是今年65歲的胡謙文。

1960年,年僅7歲的胡謙文,父母雙雙去世,從此他與哥哥相依為命;8歲時,因為一次生病,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從此再無法正常直立行走;2010年,哥哥因病去世……

在外人看來,他的人生就是令人深感造孽的悲劇;而在封面新聞記者看來,胡謙文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儘管不富裕,但過得充實而滿足。

剖竹子

編背篼

砍竹子編背篼

身體殘疾手藝卻巧

6月26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沐川縣新凡鄉太和村一組時,胡謙文正準備去家附近的竹林里砍竹子。身材瘦小的他猶如一隻「猿猴」,四肢著地,一步一步地趴在地上前行。記者注意到,胡謙文的雙腿已嚴重變形,瘦小地與胳膊差不多粗細,「腿上沒有力氣,站不起來,也不能走,我主要靠兩支胳膊的力氣爬行。」胡謙文說,由於長期的爬行,他的臀部也向身體的右側發生了傾斜。

不過,顯然胡謙文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行走方式,一點都不吃力。由於是要去砍竹子,他將砍刀夾在了脖子和背部之間,竟也夾地十分牢靠。

來到竹林,選好了四根合適的茨竹,胡謙文用砍刀砍下來,再將葉子剔除。隨後,又一根一根地拖回家。在常人看來,短短200多米的一段路,胡謙文砍竹子、拖竹子就用去了一個多小時。

爬行著前往竹林

這四根竹子是胡謙文用來編背篼的。回到家後,他蹲在地上,拿起一根茶杯口粗細的竹子,劈開、剖起,將其變成3毫米厚的竹篾;再用刀剖8層,直到變成一片近乎透明的薄紗;用排針一拉,就成了一把薄如蟬翼、細如頭髮的篾絲……整個過程乾淨利落。

編背篼

胡謙文說,在他20歲左右的時候,因為家裡窮,吃不起飯,他就去犍為縣雙溪鄉拜了一位竹編師傅,跟著師傅邊學邊做,一干就是十多年。現如今,不僅是背篼,胡謙文還會編撮箕、曬墊,村裡只要哪家需要,胡謙文最多只用個1-2天,就能編出來。

展示自己編好的背篼

干農活也不在話下

周圍村民對他尊重

儘管身體殘疾,胡謙文卻始終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不僅能編竹編,種地、打玉米粉、做飯、打掃衛生、餵豬,胡謙文樣樣不在話下,與普通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出。「背扛、肩挑的活兒他要請別人幫忙,其他的活都沒問題。」太和村農技員文崇介紹道,只要天不下雨,不編竹編的時候,胡謙文就趴在地里給莊稼鋤草、勻苗,修建樹苗。

「他的這種堅強意志,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很值得我們尊重學習。」文崇金感嘆道,「周圍的村民都很尊重他,沒有嫌他殘疾,能幫他就幫他。」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胡謙文的家中儘管傢具不多,但卻十分乾淨,地上沒有垃圾和雜物,卧室里的被褥也疊得整整齊齊。

記者了解到,也是由於身體狀況,胡謙文終身未娶,尤其是哥哥去世後,他更是一個人生活了八年,「幾十年了,如果自己不能幹的話,估計我早都死了。」胡謙文打趣道。

手腳並用,像「猿猴一樣」爬行

扶貧政策扶助

讓老人生活無憂

這些年來,胡謙文也一直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與照顧,2014年,他就從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沐川縣下撥用財政補助2萬元,鄉鎮幹部與村民一起,將胡謙文之前的土坯房改建成了面積約75㎡的新房;此外,縣上還下撥了專項資金1萬餘元,為其購置了電視機、熱水器、雨棚、衣櫃、床、桌椅、餐具等生活必需品。

胡謙文的對口扶貧幹部胡玉芳表示,作為對精準扶貧互的產業扶持,縣財政為胡謙文買了兩頭豬,和3.53畝的脆紅李樹苗,加上他自己原本就耕種的2畝地,目前,胡謙文已有5畝多土地耕種。

不僅如此,胡謙文現在已享受每月400元的五保金和80.16元/月的養老保險金。

「這麼多年,大家都對我很關心,我已經過得很好了。」屋檐下,胡謙文笑著,繼續編織著背篼,也「編織」著自己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父親去世 兒子花57萬元買了一輛嶄新寶馬當棺材下葬
空間、時間、民間:讀梁平《家譜》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