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作為南唐最後一位皇帝,李煜將自己的江山拱手讓給了趙匡胤,結束了自己實在難以駕馭的君主生涯。在文學上尤其是詞的創作上,李煜堪稱一代奇才,他的詞也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凝聚了一個時代的文學成就。並且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方面都有一定造詣。但是在政治權謀上,在軍事頭腦上,他終究是是無法成為一個能夠擔當起一個國家統治者的責任。其實也是在政治權謀上的不順心,在軍事鬥爭上的接連失利,使得李煜想要通過文學來發泄自己,釋放內心的思想壓力,因此就有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因此就有了「人生長恨水長東」。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其實最令李煜痛苦的是被宋朝俘虜後的階下囚生活,在這種生活里,他沒有自由,沒有出路,陷入無邊的彷徨和迷惑之中。在他的人生當中最為痛苦的就是金陵城被攻破之後,身為南唐國主的李煜率領親屬、隨員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隨後就被俘虜。被俘虜之後的李煜就這樣不得不告別了烙印著無數美好回憶的江南,自己曾經沉醉的美好溫柔鄉。家國之恨和滄桑之感每每在他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湧上他的心頭,可以說那些辛酸的往事一直縈繞在他身邊,束縛著他的精神。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下面這首《破陣子》就是他被宋朝俘虜後的作品,我們一同來分析一下他的心境: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 李煜 《破陣子》

這首詞的上下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首詞的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下片寫國破被俘之後的痛苦。李煜在這首詞表達了自己亡國與落寞中的愁緒與哀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一種厚重感和滄桑感。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上片寫到「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意思也就是說:當年的南唐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這是對往昔歲月里的回憶,細數一下,發現過往現在已經難以觸及了。然後後面的「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供人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一派生機盎然。這片繁榮的土地,何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這幾句簡單的寫實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他內心裡多少自責與悔恨。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下片寫李煜國破之後的心境——「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其中「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觸上一重疊,從而使得悔恨之意更為深重。這其中的兩個典故「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約一樣,腰瘦得使皮革腰帶常常移孔,而「潘鬢」則暗喻詞人自己像潘岳一樣,年紀不到四十就出現了鬢邊的白髮。連著這兩個典故,描寫詞人內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鬢邊也開始變白,從外貌變化寫出了內心的極度痛苦。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這是李煜被俘虜之後的獨特心境,也是他人生遭遇的特有愁緒。

他是淪為階下之囚的皇帝,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詞人

李煜的這首詞回顧舊時的繁華逸樂:那四十年來的家國基業;三千里地的遼闊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樂安逸之中。最後亡國的痛苦縈繞在他心頭,盤桓在他的人生之中,可以說李煜的人生也是因為這次投降發生了徹底的轉折。「一代詞帝」李煜其實也因為這種遭遇,而擁有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同時也有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詩詞創作。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圈 的精彩文章:

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他卻以一首落寞的悲歌書寫滄海桑田
陸遊最落寞的一首《鵲橋仙》,孤獨至極!

TAG:詩詞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