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低齡備考,只是功利應試的順延

低齡備考,只是功利應試的順延

 李曉亮

研究生,顧名思義,當是為了研究而生的。哪怕用最現實的衡量標準,相對於本科生,研究生本應在學術和專業領域,有更深造詣和發展。否則,如果只簡化為一種最淺表的學歷分階,一種求職定薪的最初始的區分刻度或籌碼,那也就失去了研究生教育的意義。

而這種擔憂不是憑空的:「考研準備低年級化嚴重 導師:過於功利篩選不出人才」(6月29日《工人日報》)。這說的是記者卧底調查考驗培訓市場的發現,「當天試聽課程的一共有15人,其中大三學生3人,大二學生7人,還有5名大一的學生。」

也就是說,考研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想當然的比如大三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是出現越來越低年級的低齡備考趨勢,「從娃娃抓起」,贏在起跑線,國人最熱衷的競考大戰理論,在這竟也完全適用。考研,從進大學就開始了。不由想起,從娃剛出生就擺出「離高考還有6XXX天」倒計時紙牌,或也不全是惡搞的段子。照片可能擺拍,但這種心理是完全真切可感的。

而且,「越早越好」的備考生意,還出乎意料地火爆:比如某機構細分ABCDEF六種計劃。簡直搞得比「土創101」或世界盃小組賽還細緻。層級不同,收費各異,當然比較一致的是,都要價不菲:最低檔也得近三千,最高級所謂A計劃「保錄班」,「211院校12.8萬元起,985院校15.8萬元起」。

相比有些院校大學四年的學費,這一個校外備考班可能都是學費的N倍。從這其實就能看出這個市場的混亂來。不是說價高如何,而是這種培訓手法和邏輯問題。如果只從實用性看,其實確實是缺啥補啥,速效急救,而且是功能大補。

但是補藥終究不能當飯,哪怕你是專門撈偏,「在專業課程方面甚至會提供一對一的輔導,一些重點高校、重點專業的歷年考試分析自然也就成為學習的熱點」。「考什麼就講什麼」,而另一方面則是,只要大數據分析出某些知識點出現頻率低,哪怕是重要的專業性基礎,這裡也不會浪費半分鐘。直言不諱「只講考的,不考的都可以忽略。」

而再看這種低齡備考形勢,大二甚至大一就已經報班專研,而且這些培訓點又不是校外就近,而是有專門「校區」,有的「每次來上課都需坐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儘管上課佔用了大量時間,但是依然堅持著。」光看這個學習勁頭和堅持毅力,確實值得鼓勵。但是,當你方向錯了,勁使得再大,也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還在大一大二本科最重要的學習基礎階段,這是高校專業領域學習的基座,不管今後考研考博,是本專業還是跨領域,這些基礎性通識性的專業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名牌高校,還是普通院校,不管人文社科還是自然科學,大學四年底子必須打牢。這是後面高階研修的最起碼的學術條件。

而這些低齡考研戰備,卻反其道而行之,一面高價吸收學員,一面浪費其基礎學習事件精力。校內底子基礎不好,則備考難度係數翻倍,只能花更多時間和培訓費妄圖校外極速惡補。這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學員學得昏天黑地,其實基礎堪憂,最多只有個針對報考院校或導師的應考面試的小花招技巧。唯一賺得盆滿缽滿的就是培訓名師們了。

這樣的功利備考,甚至毫無個人學術興趣目的,只是一味從眾,逃避就業式的慣性恐慌考研,對己對人,都無裨益。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研究生中大量充斥這種考研培訓班式的機械流水考生,侵佔本來有志學術的不少考生份額。最終是學校「捏著鼻子」招進來,導師學生相看兩厭,無端禍害了研究生教學質量和口碑。

這樣的功利,其實前段兒也有個話題觸及過,就是本科畢業論文存廢問題。有論調認為,當下本科論文已經完全成為形式主義,注水造假,不如取消。這就如上述培訓考研一樣,只是亂象結果,但其根源還在於當下高校教育和社會職場等本身一些功利傾向。亂象是對現實的因應,互為因果。不管是本科論文還是學術研究,如果能回到其設置初衷,那麼亂象自解,何況費神?

不是亂了就棄了。而應不怕麻煩,直面問題,教學和就業如能不那麼功利,紮實在課業把關,一切學術造假和投機都過不了關,那麼學生自然也不用削尖腦袋鑽營迎合了。踏實寫論文,潛心於學術,愛考研考研,該就業就業,社會也不只盯文憑而是重實力,那麼當前高校教育中諸多病灶都會藥到病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巴西鋼琴大師弗萊爾年逾七旬演繹貝多芬征服蓉城觀眾
9部高質量律政劇推薦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