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婦女之豪傑,女權之先驅

婦女之豪傑,女權之先驅

呆牛的小夜坊》晴意圖書館》民間史坊

先開早具衝天志,後放猶存傲雪心。

走遍天涯留畫本,不知人世幾升沉。

-何香凝

還有3天就是何香凝夫人誕辰140周年紀念日,我寫此文章,是為紀念何香凝夫人。本文很多是借鑒各類書籍,來為朋友們展示和認識何香凝夫人。也有少部分是突出自己對何香凝夫人的敬佩之情。

何香凝是近代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中國國民黨元老、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主要創始人(曾任主席等要職)。她也是先總理(孫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的忠實捍衛者,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派重要力量,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一。她是近現代著名的女權運動家、政治活動家、革命家、畫家等。後世稱香凝夫人的畫作為:「鬥爭激情,浩然正氣」。

婦女之豪傑,女權之先驅

紀念何香凝先生誕辰140周年

自1840年受鴉片戰爭的影響,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妥協、投降,致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宰割,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益嚴重。沒落的中國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兩半社會發展。中國的封建主義專制社會已經進入了末期。許多愛國志士都在尋求救國救亡的「良方」,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之中。

何載(何香凝的父親,字炳桓)家中是一個兒女成群的大家庭,何香凝是何載的第五個孩子,和她同母生的還有一兄一弟三個姐姐。和異母生的孩子總算起來,她有兄弟姐妹十二人。故此何香凝排行第九,被稱為九小姐。

在何香凝出生的那個年代,依然保留著婦女必須纏足的陋習,幾乎所有的漢族婦女都要纏足,特別是上層社會的富貴人家。清代龔自珍曾說過:「酷虐殘忍,殆無天理」,表明了纏足的陋習,是封建社會裡女子被當做玩物而產生的最野蠻最不文明最愚昧的現象之一。

何香凝個性倔強不願受纏足之痛苦,在晚上用剪刀剪開纏足布,將布丟棄到床底下去,「解放」了雙腳。第二天她母親看到後,對何香凝斥責和打罵,但何香凝並未就此罷休,她每當纏一次,她就剪一次,再纏再剪。循環往複,她不停地反抗,始終不屈服。何香凝的悲哭聲和堅強不屈的韌性,感動了寵愛她的父親,她的父親用封建家長的尊嚴發話說:「就由她去吧!」何香凝的反抗最終取得了勝利。

1897年何香凝與廖仲愷結婚,第二年夏季,資產階級改良派為了救亡圖存發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時候,何香凝同丈夫廖仲愷同情維新,追求新學,渴望前進。何香凝決定變賣嫁妝為廖仲愷籌備留學費用,遭到了何香凝的母親和廖仲愷家人的堅決反對。反對他們的人都認為這樣太丟臉了。但是何香凝為了實現廖仲愷的理想不惜任何代價,別人的反對絲毫不動搖何香凝的決心。就這樣,1903年1月,廖仲愷告別了何香凝東渡日本。

1903年9月的一個晚上,何香凝陪同廖仲愷參加留學生的集會時,意外地見到了剛從越南來到日本的孫中山。中山先生在會上發表了演說,指出中國積弱太甚,當前應該發奮圖強,徹底革命。

這場演說深深的感動了何香凝和廖仲愷。此後何香凝和廖仲愷曾登門拜訪孫中山先生,聆聽教誨。經過這次會面後,明確了何香凝廖仲愷夫婦的前進方向,追隨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之後參加了以孫中山先生領導了革命活動,建立了民國,又參加捍衛共和的倒袁運動,護國運動後,又為重締共和的「護法運動」奔走不止。

之後陳炯明叛亂,何香凝冒死探尋羊城蒙難的領袖孫中山,她在尋找領袖和戰友(指孫中山)的英勇行動,充分表現出她獻身革命事業的堅強意志和勇於自我犧牲的崇高品質。

1922年6月14日,廖仲愷冒著生命危險從廣州到惠州,當他一到東莞縣石龍一帶,就被陳炯明扣留,他本規勸陳炯明,不但沒有表達的機會,反而身陷囹圄,成了陳炯明的階下囚。後何香凝拚死營救廖仲愷,最終取得勝利。

20世紀20年代何香凝廖仲愷夫婦同意並支持孫中山先生改組中國國民黨的決議。在1923年10月,國民黨元老鄧澤如等11人上書孫中山,堅決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居正還公然抵制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關於選舉國民黨「一大」代表的決定。

何香凝夫人曾回憶道,到了實行改組,決定「三大政策」,孫先生的苦心,廖先生的艱難,我都是清清楚楚的。

記得有一次,廖先生從外面回到家裡來,很灰心地嘆著氣說:「大家都反對,實在辦不下去,我太氣悶了!」我打算離開廣州,先到香港去休息幾天,如果同志們再不能見諒,就往德國或法國留學去。我看他那種頹喪痛苦的精神,瞻念中國革命前途,心裡也很難過,就竭力勸慰他一番。

第二天廖先生上了到香港去的船,孫先生知道,馬上派蔣介石先生去留。船是下午五點開的,蔣先生趕到船上只差幾分鐘便開了。蔣把廖先生留回來,孫先生見著就說:「你怎麼能到香港去呢?聽說你還想到德國去!現在不論什麼地方你也不能去,一定留在此地幫助我改組國民黨」。

這說明了孫中山對廖仲愷的信任,廖先生是終生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的,為革命事業而獻身的。國民黨改組成功後,確立了「三大政策」(毛澤東在談到新三民主義時,並強調指出:「在新的國際國內條件下,離開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就不是革命的三民主義」(選自《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何香凝是堅持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忠實執行新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的。中山先生逝世後,國民黨內部出現頻繁的「清黨」(國民黨元老蔡元培提出「清黨,但反對殺人」;也有部分國民黨派支持「屠殺」),驅逐共產黨人,但何香凝堅決執行孫中山的榮共政策。30年代日寇侵華,何香凝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何香凝雖然僑居異國,過著艱辛的流浪生活,但一直關注著祖國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難。

九一八事變後,她毅然歸國,在何香凝《致上海友人函》中說道:「參加全國反日救護死傷工作,以盡個人責任」。12月7日,何香凝發起組織「救濟國難書畫展覽會」,並於11日發表《何香凝主辦救濟國難書畫展覽會宣言》,為抗日救亡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何香凝對蔣介石拒絕支援十九路軍和日本的不抵抗態度,極感氣憤,她在致蔡元培(時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信中寫了一首詩: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遠赴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這首詩諷刺了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此後她又先後營救共產主義戰士廖承志和民主革命人士「七君子」(「七君子」分別是: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時、史良、沙千里)。

「七七事變」爆發後,何香凝更加積極地領導和組織抗日救亡運動。此時的她已經是花甲之年了。汪精衛叛變投日後,何香凝怒斥汪精衛。蔣介石在抗日之時還攻擊駐紮在安徽的新四軍,何香凝揭露「皖南事變」真相,也揭露了蔣介石的野心和獨裁的面貌。

抗戰結束了,何香凝和宋慶齡勸說蔣介石停止內戰,實現民主政治協商,何香凝堅定地認為:「和平團結是中國唯一的出路」(選自何香凝《我的簡單的希望》,現收錄在尚明軒等編《雙清文集下》)。

最後蔣介石反動派還是倒行逆施,恣意妄為,廣大民主愛國人士對蔣介石完全喪失信心。以何香凝、李濟深等人發起組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後參加締建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何香凝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1972年9月1日凌晨3時,何香凝夫人停止了呼吸,與世長辭,享年94歲。

我認為何香凝、宋慶齡、鄧穎超等都是20世紀偉大的女性,她們在中國民主革命都有巨大之貢獻。宋慶齡在何香凝悼詞中讚揚道:「何香凝女士是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戰友,是廖仲愷先生的革命伴侶,是國民黨革命派的傑出代表。她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中國共產黨。她關心國家大事,一貫以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土完善和解放台灣而努力奮鬥。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本文借鑒了尚明軒《何香凝傳》、《雙清文集》;《毛澤東選集》、《宋慶齡傳》、《中華民國大事記》、《中國近代史》等書和資料。最後希望各位讀者更加的對何香凝夫人有深層次的人士,何香凝一生為祖國所做的重大貢獻,作為中國人民壯麗的革命事業的一部分,是不可磨滅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呆牛的小夜坊 的精彩文章:

呆牛的小夜坊開工啦!聽說作者走錯了廁所?

TAG:呆牛的小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