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如何從《周易》中採得煉丹的秘密

如何從《周易》中採得煉丹的秘密

千百年來,注「易」者不可勝數,功夫論者謂「易」有「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和「黃中通理」二個功夫,但對於何為「黃中」,通的」理「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莫衷一是。

「黃中通理」到底何指,從內丹學上講,可謂之「得一」。

§

§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第二十九章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尚書》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廣成子曾說:「吾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吾修身千二百歲多,吾形未嘗衰。」

§

§

」這些 「一」是什麼呢,不可不深究。胡孚琛教授在《道學通論》中提出:「內丹學認為在宇宙未創生之前,是一片虛無。當宇宙創生之時,虛無之道化生出元始先天一炁(太乙真氣),這種先天一炁被認為是宇宙萬物運動的一片生機,也是生命運動的源泉。因之,陰陽雙修和清凈孤修兩派丹法都以招攝先天一炁為目標。

我們推測,先天一炁大概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初始信息,是時間和空間還沒展開的宇宙本源,是自然界最根本的內在節律。初始的宇宙中隱藏著秩序,存在著產生普適的宇宙節律的信息源。內丹家通過一種將人體節律和宇宙節律調諧的技術,使人體精、氣、神等元素充分激發,在量子層次上和自然界的本源相互作用,將這種殘留在宇宙中的初始信息招攝到體內。內丹家將人體和大自然的內在節律相調諧,使自己的身心與混沌的宇宙融匯為一體,返回先天的初始狀態,才能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進人道的境界。」

如何才能得一呢?

《道德經》第十六章又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第十章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可見,要得「一」需要下一番專氣致柔的虛靜功夫。

《莊子?人間世》載: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這段心齋功夫,便可以致虛極,守靜篤,可以如莊子在《人間世》中借孔子之口所說的:「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即觀照那個空明的境界,寂靜的心室就會發出純白的亮光,吉祥之光只停止於虛寂空明之心。

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決,只是凝神入氣穴」。所謂氣穴,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 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

《胎息經》載: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宋王重陽在《五篇靈文注》中說「內真外應,先天一氣自虛無中而來」、「先天若無後天何以招攝,後天不得先天豈能變通,此乃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無因有而激之成象,有因無感之而通靈,先後二天之氣,如谷之應聲。」張三丰真人在《道言淺近說》中對「凝神入炁穴」說得分明,讀者自己參考,或許可以窺見端倪。抄錄如下:

要得」一」,「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蹻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

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靜自然曰勿忘,順其清靜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可見,「黃中通理」就是通過感召「先天一氣」而進入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狀態,從而實現「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真誠描夢繪仙圖,丹青不改道德宗」——唐誠青道長以藝精道之畫集
信奉道教,你可知修行方式是什麼?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