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魚真的會吃到撐死嗎?

魚真的會吃到撐死嗎?

很多飼養過金魚,尤其是養死過金魚的人常常喜歡教導新手,喂金魚的時候不能放太多食物,否則它會一直吃一直吃,直到撐死為止。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簡單地想一想就知道,無論是野生的鯽魚,還是公園池塘里養的金魚,都有吃不完的水草魚蟲,它們都好好地活著,也不會把水裡的食物全都吃光,這就說明金魚和其他魚類一樣,並不是不知饜足的。

魚友們流傳著一句話:只有撐死的魚沒有餓死的魚。

初看是有幾分道理,但如果認真探究一番,卻發現這句話經不起推敲。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看看這裡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Part 1

要弄清楚金魚會不會撐死,先來了解一下金魚消化系統的構造,看看它有沒有先天不足的地方吧。

鯽魚培養出草金魚

不同種類的魚,消化系統差異比較大,從消化道的角度來說,魚分為有胃魚和無胃魚,鯽魚和常見的錦鯉魚、草魚都屬於無胃魚,金魚也屬於無胃魚。

對無胃魚而言,在食道後部和腸道最前部之間有一個膨大部分,但卻不能算是胃,這個膨大的部分只有貯存失誤的功能,而不能分泌胃蛋白酶參與消化,因此消化能力比較差。

無胃魚的飽食感往往比較遲鈍,一般有胃魚能量攝取足夠時便不再就食,而無胃魚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則容易吃的比需求量多,但是「反應慢」並不意味著就是「不知飽」。

有胃魚多是肉食性的,腸道長度很短,而無胃魚多是雜食性的,由於沒有胃,消化功能完全由腸道完成。因此擁有比有胃魚更長的腸道,但與陸生生物相當於體長5-6倍的腸道相比,無胃魚的腸道還是很短,多為體長的2倍左右。

總體而言,魚類消化道短,容納能力差,因此餵食往往採取「多次少喂」的方式。

此外,魚類的食管很短,而且多數雜食性的魚沒有牙齒,所以對食物的顆粒大小、形狀都有較高的要求,金魚也具備這兩項特點。

魚類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陸生生物弱,對食物的要求又高,無胃魚的飽食感又更為遲鈍,因此飼餵不適當容易造成死亡,而金魚是根據外形進行選育的,其身體調節能力和抵抗力比野生鯽魚要更差,這就形成了「金魚容易被魚食撐死」的現象。

咱們真正養過魚的人,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金魚還是熱帶魚、龍魚等家養觀賞魚類,在投入過多的魚食時,並不會把魚食全部吃掉,而是吃飽了就不吃了,但魚食過多確實容易造成魚兒的死亡。

金魚的飼料一般有活食(魚蟲、紅血蟲等)和合成魚食,無論哪一種,投食過量時金魚都會將吃不完的飼料剩下,這就造成了問題。

作為無胃魚,在魚食充分的條件下,金魚會吃得有點撐,這對魚類脆弱的消化系統就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同時吃飽後的金魚為了消化失誤,需氧量會增加。而過量的食物在水中會被微生物分解而腐壞變質,一方面產生有害的代謝物,污染水質,一方面又消耗水中溶氧量。如果投喂的是活食,則魚蟲本身也會爭奪水中的氧。

於是在過量投餵魚食後,就會出現水質變壞,以及水中的含氧量下降,而金魚的需氧量又增加的問題,當水中溶氧量不足時,金魚就會由於缺氧導致各類器官機能出現障礙,而消化道此時已經承受了比平時更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金魚就很可能死亡。

因此,金魚「被撐死」的問題關鍵不在於金魚「不知飽」,而在於「剩飯」。

當然,其他的一些原因也有可能導致金魚「被撐死」的假象。比如合成魚食吸水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可能撐壞金魚的消化道;魚食顆粒過大或粗糙尖銳,損傷了金魚的消化道等。

不過,在大多數被認為是「撐死」的案例里,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產生毒素的魚缸內過量魚食,才是殺死金魚的真正兇手。

Part 2

我們要知道魚會撐死這個說法主要源於我們的古法養魚,在今天先進的飼養技術下,我們擁有了很有效的過濾和增氧系統下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希希小狐狸-2016年攝於武漢堤角花鳥魚市場

前面我們先討論了魚為什麼會撐死,然後我們再討論一下為什麼會說沒有餓死的魚。

古法養魚的主要器具是陶制魚缸,在魚缸內一般會養殖水草,比如睡蓮、水葫蘆等,時間長了以後會在水下枝葉上生出綠藻,在魚缸壁上同樣也會出現各種藻類。藻類的出現源於魚缸內生化循環系統產生的硝酸鹽類,它們為藻類提供養分,而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它們就是魚的食物。

所以飼主即便很長時間不餵食,也會有一定的能量來源,但會生長緩慢,因為依靠陽光和空氣飄落水中的微生物產出的能量是很少的,只能勉強維持魚只的生命。

希希小狐狸-2016年攝於武漢堤角花鳥魚市場

如果魚缸內沒有水草,四壁也很乾凈,用不了多長時間,魚只就會因為缺乏能量補充而掛掉。

再有就是古法養魚的魚只在越冬時,因為低溫,魚只的新陳代謝會降到很低,基本不再進食,能量消耗也微乎其微,主要依靠以前積累在體內的營養存活。等它們熬過冬季,會發現它們都瘦得不成樣子,但大部分魚確實沒有被餓死。但如果冬季來臨前它沒有充足的營養儲備,或是冬季時間過長,魚兒還是會被餓死的。

所以「只有撐死的魚沒有餓死的魚」這一說法只是一種現象描述,是一種樸素的唯物理論,但沒有弄清楚這裡面複雜的道理。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只有餓死的魚,沒有撐死的魚」。

Author:上海觀魚軒、YEE水族世界

Editor:rly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雄證之痕——化石!(四)
【rlyl物種說】今日--黃嘴喙鱸(Yellowmouth grouper)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