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李貴平 文/圖

麥積山對我而言,算是標準的第一眼美人——38歲的韻味,18歲的心。我剛來到她面前一分鐘,就已經被美到。

不過,要欣賞這個空中美人兒,必須雲中漫步。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那次出行,是去西北參加一個旅遊作家筆會,也想順便去北方絲綢之路東段走幾天,在麥積山只是路過。

離開西安,乘K119次列車來到甘肅天水市。起初,我不知道天水跟絲綢之路有啥關係,而是奔著這地兒是「六出祁山」「失街亭」的三國戰場遺址去的。後來看地方志了解到,天水原來是古絲綢之路東段的重鎮,天水東南50公里處的麥積山石窟,更是古代商旅駐足祈福的寶地。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石窟,又名麥積崖,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東晉384到417年,現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

那天是個周末,又逢趕廟會,去麥積山的人多得打堆堆。烈日下,如蟻的人群密密麻麻「粘」在棧道上,留下層層疊疊的陰影。去麥積山當然要去登頂,我被人流——是的,現在我才懂得「人流」的物理狀態——推攘著沿階梯而上,又沿階梯而下,慢慢捱著上行,腳步丈量著不知到底有多少層的懸空台階。攀爬約兩小時,才登上凌空棧道的最高處。站在欄杆上,身邊的白雲搓揉著我的臉龐,冷颼颼的,往下看,心臟似乎要跳出來被流雲裹走。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話說杜甫當年路過麥積山,寫了首《山寺》:「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百里見秋毫,固然視野開闊,可是現在,當在我站在山風凌冽的懸空木梯上,看到螞蟻般的遊人不斷蠕動上爬,心頭直發怵,雙腳直打顫。我生怕那些被風吹雨打數百年的樓梯突然咔嚓斷裂了,那大夥不是要整成空中飛人,誰也不是蜘蛛呀。我身邊一個上來禮佛的美女不屑地瞪我一眼:「怕啥?隨便踩。我家祖祖輩輩雄心萬丈,都跑這上頭踩踩踩。」

麥積山石窟,以險峻的奇姿、凌空的棧道、巧奪天工的窟龕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石窟中是罕見的。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四號窟的七佛閣最有看頭,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充滿人間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龕間都裝飾著天龍八部的浮塑,面容獰怪但不醜惡。

與七佛閣緊接的5號窟,名「牛兒堂」。牛兒堂龕門前有一隻卧著的犢牛。這牛兒塑造得相當生動:圓圓的眼,頑皮地注視前方,腳雖蟠曲著,卻似乎要躍起,鬆弛的頸上垂著的皮也像在動著。這浮雕把一隻犢牛所具有的稚氣和活潑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地農人非常喜愛這個牛兒,稱它「金蹄銀角的牛娃」。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在牛兒堂西端,有個可容一人通過的小隧道,門頂刻有「小有洞天」四個字。相傳,明朝萬曆年間,秦州有個州官,游麥積山廟會,他一時興起,想從七佛閣的擺渡鐵鏈上,用鷂子翻身的縱躍姿勢遊盪到牛兒堂去,居然成功了。可當他站穩在牛兒堂,定睛向下看,只見懸崖陡立,山穀人群如同螞蟻,頓時頭暈目眩,腿軟抖戰,再不敢邁步。眾衙役趕忙請來一群石匠鑿開了個小洞兒,讓州官從洞里爬過來,所以至今當地有「鷂子翻身,牛兒堂」的說法。

貴在行走|麥積山:雲空中的東方雕塑館

「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等諺語,說明了當年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據說開鑿石窟時,工匠們從下堆積木材,達到高處,然後施工,營造一層,木材拆除一層,直到山腳。

麥積山石窟是個生命力頑強的自然巨人。甘肅這個地方常有地震,文獻記載,從公元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有過八次大小地震,麥積山受到的損壞很嚴重,後代的修補也很頻繁,往往有的窟是魏代修建,而壁畫是明代重繪,也有的窟是魏代壁畫,唐宋時代重修的塑像,呈現出錯綜的時代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