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時不懂文天祥,讀懂方知忠義深

兒時不懂文天祥,讀懂方知忠義深

公元1278年。

廣東海豐北五坡嶺。

文天祥率領的抗元殘部被俘,押往敵船。他們衣衫襤褸,散發狼狽,卻掩不住眼中的哀慟與不屈。

不久,將士們全部慷慨赴死,無一投降。

而走在他們最前方的一位男子,留下了南宋王朝最堅定而不屈的吶喊:

【譯文】

歷盡辛苦遭遇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初精通經書,而被朝廷起用做官,如今戰火漸漸冷落平息,從我起兵抗元到如今被俘,不知不覺已經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我自己身世不定,又似驟雨里的浮萍。

兩年前在惶恐灘的慘敗,至今仍讓我感到惶恐,如今在零丁洋,我又身陷元虜(lǔ),只好感嘆一句孤苦零丁。

可是啊,人生自古以來,誰能夠不死去呢?既然如此,我寧願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在史冊里。

【賞讀】

一個民族的氣節,必定要有無數個英雄用生命來奠基。

他們生而為理想吶喊搖旗,死則為在世者樹立起一道標杆,將力量傳遞給千千萬萬與自己志向一致的後輩。

文天祥就是這樣一位標杆式的英雄。

1

二十歲那年,文天祥中進士,進殿答對論策的時候寫了「法天不息」的御策,草稿也不打,洋洋洒洒一萬字。

這篇文章不光文采斐然,更對當時懈怠的政治、危急的戰爭等時事進行了議論,並提出了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法。宋理宗讀完後,親自把他封作了第一名。

▲文天祥 草書《木雞集序卷》

但一個人才的出現,已經挽救不了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

1275年,元兵渡江,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勤王」指君王有難,臣下起兵救援)。

時任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手捧詔書,痛哭流涕。他散盡家財,招募民間義士三萬人抗元。

1276年,宋朝投降。文天祥仍千方百計招募軍馬,繼續抗元。

此時的文天祥,已經成為了天下百姓心中的民族楷模,因為他,無數的普通百姓加入抗元鬥爭中。

1277年,文天祥弔死了前來勸降的叛臣吳浚,率軍攻入江西,克複數縣。

1278年,被捕,服毒未死。

這便是文天祥從起兵抗元到被俘的艱難四年:當投降變成常態,清醒者倒似乎成了異類。

▲文天祥草書《謝昌元

2

被押送到崖山的途中,會經過一片大海,當地人稱作「零丁洋」,因為這裡海域遼闊,遠遠望去,天地間彷彿只剩下自己身下的一葉小舟,總叫人心生飄零寥落之感。

大勢已去。

蒙元將領張弘范知道文天祥在漢人中的威望,讓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

文天祥斷然拒絕,道:「我不能保衛父母,還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隨即憤而寫下《過零丁洋》,表明心跡: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短短十四個字,卻撐起了一個民族的脊樑:哪怕歷盡艱辛,哪怕肉體死亡,仍有一種精神力量將照耀千古。

崖山一戰,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宋朝徹底亡了。此後便是一波接一波勸降文天祥的行動。

不管是威逼還是利誘,他從不為所動:我忠於大宋,忠於天地正氣,而絕非忠於苟且的帝王與臣子。正如他在獄中寫下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3

年幼時,文天祥在老家江西小鎮上玩耍,不小心闖進過學宮裡。

祭堂里供著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忠義英雄,小文天祥從他們的面前走過,發現所有的謚號里,都帶有一個「忠」字。

那天回家,他對家裡人說:

如果我不能和他們一樣為忠義死去,那麼就不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一語成讖。

1282年,大宋滅亡三年後。被囚禁三年之久的文天祥終於求得一死。

臨刑前,他對關押自己的看守說:「我能做的事,到這裡就結束了。」然後從容就義,年僅四十七歲。

他死後,其夫人歐陽氏為其收屍,他衣袖間的絕筆書得以為世人所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南宋最後一縷忠魂飄散在天地之間,而他的精神已經化作不朽的明燈,指引著無數仁人志士:捐軀赴國難,丹心照汗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秋名師堂中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微紀元》——劉慈欣

TAG:丹秋名師堂中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