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瑜打敗曹操,呂蒙打敗關羽,周瑜呂蒙一起上,才打敗這個武將

周瑜打敗曹操,呂蒙打敗關羽,周瑜呂蒙一起上,才打敗這個武將

一部《三國演義》,以其生動傳神的人物刻畫,跌宕起伏的情節設定,把三國時期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呈現在世人面前。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作品,為了追求藝術效果,不可避免地對相關史實進行了有意識地誇張或改造,甚至出現了不少張冠李戴的事件。比如奠定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戰中,就蘊藏著一個明顯的與史實不符之處。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大破曹操大軍的大功勞,被作者羅貫中有意識地安在諸葛亮頭上,諸葛亮又是借東風又是草船借箭,儼然是赤壁之戰的第一功臣。其實這與史實明顯不符。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固然功不可沒,但遠沒有演義中那麼突出。這一大勝仗真正的主角,乃是周瑜周公瑾。三國歷史的權威史書《三國志》中記載,周瑜首先積極主戰,其次全面負責對曹操大軍的作戰方案的制定和落實。

而劉備和諸葛亮的作用則被一筆帶過:「備與瑜等復共追」。其實《三國演義》成書之前,周瑜擊敗了曹操,早已是文人學者們的共識。唐朝大詩人李白在《詠赤壁》詩中寫道:「烈火張天照雲海, 周瑜於此破曹公」。宋朝大文學家在《赤壁懷古》中明確指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不過《三國演義》對另一個歷史人物的描寫,還算基本符合事實。荊州之戰中,呂蒙向孫權獻計智取荊州,並且親自率軍白衣渡江,端了關羽的老巢,打得威風八面的關羽大敗虧輸,落荒而逃。正史《三國志》中記載,與此基本相符。呂蒙先裝病麻痹關羽,趁其放鬆警惕,出奇兵襲取荊州後方,然後又用攻心計,善待關羽部下的家眷,使得關羽兵無鬥志,幾個回合一氣呵成,三國第一名將關羽,在呂蒙面前輸得一乾二淨。

由此可見,周瑜和呂蒙,不僅是吳國孫權手下的第一流軍事人才,即使放置在整個三國時代大背景下,都是翹楚之輩。不過,周瑜和呂蒙也並非天下無敵。俗話說一物降一物,三國初期還有一個武將,知名度簡直與周瑜關羽等人不是一個層面,卻能成為吳主孫權的大敵,給孫權造成了很大麻煩和慘重損失,最後周瑜呂蒙一起上才擊敗他。

這個武將就是劉表的幹將、漢末小軍閥、江夏太守黃祖。在三國初年的眾多軍閥中,黃祖的實力、地盤與成就可謂是毫不起眼。黃祖存在的唯一意義,彷彿就是上天專門派來折騰東吳的。他駐守的江夏與東吳相鄰,與東吳三首領孫堅、孫策、孫權,都曾殺得你死我活。自初平二年開始,到建安十三年為止,黃祖與孫吳集團的拼殺從未停止。

東吳三任首領孫堅、孫策和孫權,都是人中龍鳳,卻拿這個黃祖沒辦法。黃祖勢單力孤,面對東吳卻總能有所斬獲,《三國志》記載,東吳開山祖師孫堅,東吳大將凌操、徐琨等人,都在同黃祖的作戰中戰死。孫權對黃祖恨之入骨,卻始終不能殲滅之。在建安十三年,孫權精銳盡出,周瑜、呂蒙等一起上陣,才徹底消滅黃祖。

《三國志》記載,「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周瑜擔任前線總指揮,呂蒙當時還是個武將,負責衝鋒陷陣,「蒙勒前鋒,親梟就首,將士乘勝,進攻其城」,親自斬殺黃祖的驍將陳就。最終在東吳兩大奇才合力下,才徹底擊敗黃祖,黃祖不敵而逃,被孫權士卒追上斬首,這才算報了殺父之仇,剷除了這個心腹大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時期,一武將到郭子儀墓前幹了1件事,成了千年笑柄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為何與姜維水火不容?原因是這2個字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