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古國——軹國,擅長製作戰車配件,曾為天下名都,與臨淄齊名

春秋古國——軹國,擅長製作戰車配件,曾為天下名都,與臨淄齊名

軹(zhǐ)國是春秋中期才珊珊登上東周歷史舞台的一個姬姓小國,它的形成與建立要聯繫到公元前635年發生的「王子帶內亂」。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一直覬覦哥哥的王位,即使受封於甘國後(見甘國篇)也沒停止對周襄王的算計,屢次勾結戎狄攻打周室,後來竟與王后隗氏私通,密謀裡應外合奪取政權,周襄王雖然及時發現,廢隗氏,卻還是被王子帶捷足先登,周襄王出逃到鄭國的汜(sì,在今河南省襄城縣)。當時晉文公欲防效齊桓公勤王稱霸,便搶在秦穆公前面擁護天子,殺王子帶,平息內亂,迎送周襄王還朝。周襄王為感謝晉文公勤王之功,便將原姬姓樊國(見姬姓樊國篇)的故地陽樊(今河南濟源縣西南一帶)賜給晉國。但當晉文公派人去接管陽樊時,陽樊人卻只願意交出城池,不願做晉人,晉文公大怒,下令包圍城池,企圖用武力逼迫樊人就範。最後陽樊令倉葛發了一通大道理才感動了晉文公,於是晉文公允許陽樊人搬出陽樊城。之後陽樊人遷到陽樊附近的一塊荒地上定居下來,築土為城,建立了新的國家——軹國,從此樊人變成了軹人,在此世代紮根。這塊荒地便是今天的河南濟源市軹城鎮,軹城東連孟州市,西接濟源市承留鎮。

軹國的先民來自姬姓樊國,「軹」字大概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產生的。「軹」字帶「車」,很顯然脫胎於馬車或戰車,「軹」的漢字解釋為「車軸端或軸頭」,其實就是車軸的兩端外面用來固定車輪的那個部位,這個位置非常要緊,車子是否經得起長途跋涉,關健就在於這個軸頭,既要保持靈活,又不使鬆動。戰國時齊國被五國聯軍攻破都城臨淄,國人向東撤移,田單用鐵皮包裹車軸,帶著族人順利逃奔到即墨,而那些不作防護的車子大多在戰亂中遇難。可見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軹國的由來也許跟軹人擅長製造車輛配件軸頭有關,而正因為軹人的這項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才使得軹國在立國後迅速壯大起來。據《鹽鐵論-通有》記載:「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溫、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楚之宛丘,鄭之陽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內,皆為天下名都。」可見軹城富冠海內,為天下名都,竟與邯鄲、臨淄齊名。小小軹國為何如此富有?在農耕時代一個國家要富有依仗的是清明的政治體制、各種適合經濟發展的優良政策、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等等。但要知道軹人當初被迫遷徙到軹地時,這裡還只是塊無人耕耘的荒蕪之地,是軹人經過一代代苦心經營才逐漸創造起來的。正是因為軹人擅長製造車輛配件軸頭,成為軹國的主要產業支柱,才使得它迅速發展起來。

因缺乏史料記載,軹國最後的結局無從得知,但據軹城地方志記載,軹國戰國初時屬韓國,後為魏地,從中可以推測軹國大約亡國於春秋末年到戰國初期。也許是三家分晉後,韓國為了拓展土地,滅了軹國,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又落入魏國囊中,以上《鹽鐵論》中記載的便是「魏之溫、軹」

軹國亡國後,並未形成軹姓,軹人來源於樊國先民,也許仍沿襲了樊姓。戰國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就出生在軹邑,現境內有聶政冢祠。

文/堰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西周古國——姜姓焦國,橫跨東西,最早的烹飪「燒烤」來自這裡
西周古國——姬姓樊國,國君是西周晚期的大諫臣,被詩經高度讚美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