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PU Turbo升級開啟Mate力四射:華為「活系統」的可怕之處

GPU Turbo升級開啟Mate力四射:華為「活系統」的可怕之處

凱文·凱利的《失控》曾經在中國引發過幾年的KK熱,書中關於蜜蜂的群體組織結構引發了諸多思考:活系統的智慧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那些看似簡單無腦的初級生物能夠產生群體智慧?個體的無意識到群體的有意識之間到底是不是鴻溝巨壑?

2018年的夏天除了世界盃之外,科技行業的最大熱點當數華為手機革命性的圖形處理加速技術GPU Turbo終於亮相。基於這一技術,用戶可以在熱門遊戲的體驗上達到接近滿幀的遊戲表現,如穿越火線的幀數提升達到了12幀!對於手機遊戲體驗而言,這可以說是脫胎換骨的表現。

不僅如此,基於 GPU Turbo技術,還可實現手機的處理效果提升個功耗降低,這更是對手機性能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升。

技術發布之後的6月8日,華為Mate 10系列已經開啟內測,免費贈送GPU Turbo技術升級。內測時,就有不少率先體驗用戶稱:有了這項技術,華為Mate10徹底的「Mate力四射」。

何謂Mate力?其實當初華為將這一系列手機命名為Mate系列,就有「同伴、協同」之意,而GPU Turbo的圖形加速增強能力更契合Mate的本意,這也是測試用戶稱「Mate力四射」的深層原因。

6月30日,華為Mate10系列將全面升級GPU Turbo技術,估計這更帶起一輪「Mate力」旋風。

就在用戶在「Mate力」中開心玩手機的同時,更值得思考的是,在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手機創新已經走到天花板的當下,為什麼華為能推出GPU Turbo技術,能帶來手機用戶全新的體驗?

更深來看,GPU Turbo技術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正如KK所研究的蜜蜂群體,蜂群思維的神奇在於,沒有一隻蜜蜂是被控制的,沒有人發號施令,但卻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直從大量普通成員中湧現出來的手,控制著整個群體。

如何讓一群蜜蜂在沒有領袖發號施令之時,還能發揮自己的潛能,然後朝同一個方向飛?怎麼做到這一點?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那才是真的「嚇人」。

華為GPU Turbo技術背後有怎樣的生長機制?華為手機未來還能有怎樣的前景?還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驚喜嗎?這其實是觀察手機行業未來的一個更好視角。

累積30年,IPD已經成為科技研發的基礎

今天,研究華為已經成為一門顯學,所有企業都想了解華為成長到今天的秘密。

但其實華為並沒有什麼秘密,就像寰寰姐曾在1998年就採訪過華為,當時就聽到華為員工在講IPD。

1998年,在華為的成長史上,也是一個值得記錄的年份。這一年,華為引入了IBM的IPD項目,從管理、研發體系上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IPD項目,在華為內部可以用一句話精準概括:穿一雙正宗的美國鞋。

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IPD)是關於產品開發的一種理念與方法,它強調以市場需求作為產品開發的驅動力,將產品開發作為一項投資來管理。IPD涉及了一個產品從概念產生到產最終發布的全過程,其核心是流程重整和產品重整兩個方面,流程重整關注於重整產品開發流程,產品重整關注於非同步開發和共用基礎模塊的重用。

1998年時,雖然華為對市場的反應很快,但其產品的開發周期仍然是業界最佳的兩倍以上。這時,華為已經把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產品研發、華為的銷售收入連年增長,但產品的毛利率卻在逐年下降,新產品收入占銷售收入的比率也一直徘徊不前。

面對種種差距,華為決定不能再閉門造車,它開始走出來與成功者交流,並從IBM的經歷中找到了方向。取經於IBM的IPD項目於1999年3月正式啟動,不僅提出了「虛心向IBM學習」的口號,還在整個公司內部貫徹IPD的精神與理念。

IPD項目的實施,對華為而言,是一場管理變革。在這場變革中,華為提出要求:要想實現世界級領先企業的夢想,就要絕對重視IPD。這當時是整個公司TOP1的重要任務。後來的發展歷程也證明,華為的IPD項目的引進、落地,成了華為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

IPD的核心就是解決了產品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結構化流程、組織、市場需求、系統工程、項目管理、管道管理、技術管理、技能、IT等方面全面改進了研發工作,打通了產品開發全流程,逐步理順了內部管理,並大幅提升了研發能力。

今天來看,IPD在研發上的管理、協調方面,已經開始了全員式研發思想、管理模式的開始,並嘗到了甜頭,花了60億美元師從IBM而進行的IPD建設為華為的研發創新打下了基礎,更成為華為成長的基礎。

再換言之,華為IPD建設的背後不只是從1998年開始,而是華為從成立之時起就感受到的研發和發展痛點,是集30年時間的不斷深化過程。就算今天想學習華為,這個時間窗也難以再覓。

去中心化管理、PK機制下的活力激發

在今天這個技術快速迭代、行業瞬息萬變的時刻,任何一家企業如果延續中心化管理,那必然不能長久。

對一家企業來說,能一步步不斷發展壯大,進入一個領域就能迅速突破,這其中的根本核心必然是組織模式。如KK在《失控》中談到了他對蜂群的研究結果,蜂群思維的神奇在於,沒有一隻蜜蜂是被控制的,沒有人發號施令,但卻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直從大量普通成員中湧現出來的手,控制著整個群體。

對於華為而言,有了IPD的執行層面的嚴格組織模式,但在研發思想方面的發展上,仍需要有能突破挑戰的新打法。

正如蜂群模式的特徵是沒有強制的中心控制、次級單位具有自治的特質、次級單位之間彼此高度連接、點對點間的影響通過網路形成非線性因果關係。蜂群思維是一種群體共同做選擇的思維,由許多獨立的單元高度連接而成的一個活系統。

在華為研發組織模式中,有著同樣的特點。華為的組織架構就是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利用數字化鏈接,匯聚全球員工的智慧,更開放、自由、高效。

去中心化可以激發活力,但如果太過無組織卻又難以達成目標。在這方面,華為的研發體系又給行業貢獻了創新思路。

這次GPU Turbo技術的背後真正大BOSS其實是2012實驗室,華為對此高度保密。如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發表的《獨家披露:華為「嚇人技術」的30年往事》一文中所稱,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是最早推動2012實驗室的管理層之一,他為華為技術研發體系設計了兩條線:一條線是應用線,比如華為手機的應用級別技術創新,需要圍繞用戶的需求快速形成功能,這一條線是前沿業務部門主導的;另一條線就是2012實驗室對技術的前沿性投資,他為此設定了一個叫做「Ready」的重要戰略思想。

Ready的意思就是「準備好」,華為要求2012實驗室必須在業務有技術需求的時候準備好一切前沿創新。而這個創新的目標其實是沒有指示的,唯一的對標就是手機應用部門的吐槽,如果需要的時候沒有這個技術,2012實驗室就要被念上「緊箍咒」,說明沒有Ready,不能造假,需要問責。

的確,兩條線機制的設立,實際上是華為內部的強競爭PK機制,業務應用研發部門和2012實驗室雖然分別的推動,互相交流,但也存在明顯的競爭關係。

一個是「底層顛覆式技術」,一個是「黑科技小組創新」,兩個團隊的內部競爭和PK帶來了更大的活力。

這次GPU Turbo技術到底是由哪個部門完成的,對外界來說並不重要。華為內部有著既去中心化又內部強PK的研發體系,只要是用戶需要、被用戶吐槽過的手機痛點,在華為內部都已經開始「上線」,也可能正在Ready,華為手機的創新活力源源不斷。

結語

GPU Turbo技術發布之後,再沒有人質疑余承東。華為說過的豪言壯語,最終都實現了。

沒有吹牛,只是敢說,而且所有說過的話都兌現,余承東做到了。再深一步來看,五年前余承東就說,華為手機在超越蘋果、三星。雖然這話說得有點早,但今天來看,這一結果似乎已經並不遠了。

再從用戶體驗來看,適配GPU Turbo技術的華為Mate10系列性能提升明顯,得到了用戶「Mate力四射」的評價。下一步,華為這項最新技術也即將適配到華為P20系列機型中,有著首款4000W徠卡三攝、獨特結構漸變色工藝的華為P20系列勢必迎來更充分的性能釋放,更逼真的畫質呈現和持續穩定高幀率遊戲體驗。

余承東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的感受,GPU Turbo技術帶來的正是用戶體驗的全方位提升。

更重要的是,GPU Turbo技術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的背後是華為30年的研發積累和「活系統」的成長能力,在手機行業的再次突破想必也不是難事,這才是華為更可怕之處。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新浪博客、UC自媒體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15/16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觀察大V、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TMT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瀛寰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世界盃叫優酷:技術升級內容,重新定義移動體驗

TAG:李瀛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