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考古學家中的「段子手」 帶著三星堆又火了一把

考古學家中的「段子手」 帶著三星堆又火了一把

6月30日晚,在《開講啦》「觸摸古今,傳承文明」系列的第一期節目中,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帶著四川「特產」三星堆,和全國觀眾分享考古知識,又一次將四川文化用「活生生」的方式展示了一遍。在幽默的演講、輕鬆的氛圍中,三星堆又火了一把。這與古蜀文明本身具有的辨識度,以及多年來四川考古工作的系統創新是分不開的。

考古學家中的「段子手」

再登央視講述三星堆的故事

前往節目錄製現場前,高大倫正在深圳參加一個考古工作會,害怕飛機晚點,他提前一天,連夜飛往北京。而節目中的談話,也是完全沒有備稿的。他在心中稍作了準備,便以一種輕鬆的狀態,和同學們、嘉賓在現場交流。「現場我大概講了有3個多小時,過程中大家笑聲不斷。」高大倫說。

沒有穿西服、蹬皮鞋,高大倫和平常一樣,穿著一件黃色polo衫,一條休閑褲,一雙考古人最常見的戶外鞋,便上了講台。看了預告片,一位學生評論:「做考古的人完全不會因為要上CCTV就去換件衣服,高老師平時上課就這麼穿,出鏡率最高的衣服。」

高大倫也笑了。「我差不多十年沒有穿過西服皮鞋了,在我們考古院,你剛坐到可能就要喊你下去,去考古現場,咋個可能穿西服皮鞋嘛。」他說,穿便裝,就是自己的工作狀態。

在節目播出前,一小段剪輯過的短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短片中,主持人撒貝南形容,三星堆博物館是他去過的所有博物館裡,最能進入夢境的,面對奇形怪狀的青銅面具,就像在和另外一個文明對話。面對「三星堆是不是「天外文明」的呼聲,高大倫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三星堆絕對不是外星人,事實上,不用學考古,你們只要喜歡看電影的都知道,外星人只降落在美國。」這個回答讓不少網友笑稱,高大倫是「考古學家中的段子手」。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我嚴肅的一二三點的給大家解釋,既耽誤了時間,也達不到好的效果。」高大倫說,其實這純粹就是一個調侃的回答,急中生智,沒想到傳播效果還不錯。

考古人說

三星堆是研究中華文明最理想的標本

三星堆是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保護範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多年來,高大倫也從一個觀摩發掘現場的旁觀者,成為引領發掘的組織者。高大倫笑言,考古工作中,「坑」是最美的「意外」。在絕大部分人不愛「挖坑」或「被挖坑」的情況下,考古人對於「坑」是有特殊感情的。「我們單位的人都知道一個『小道理』,那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依賴祭祀坑』。」高大倫將這句話融入了考古院的院史教育。

他覺得,三星堆最具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的特別之處。「三星堆很特別,作為一個文明,它的內涵、特點,它所達到的高度,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絕無僅有的。」高大倫說,文明的歷史悠久是它的一個方面,而文明的特點則是考古學家研究它們的另一個重要價值。

兩千多年,一個文明在三星堆遺址孕育誕生,成長,發展,達到高峰,然後走向衰落,融入中華文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中國研究文明起源,文明形成,文明發展,最理想的標本。

節目中,高大倫選取了三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從宇宙觀、到信仰崇拜,印證歷史傳說的真實性,為觀眾還原了三千多年前這一段文明的發展進程。金杖,揭示著古蜀國國王魚鳧的身份,青銅縱目面具還原了古蜀國的地貌及文明特徵,瑰麗奇特的神樹則令中國古代十個太陽的傳說有所依據。

讓文物活起來

考古工作創新 四川走在前面

和三星堆一樣,四川的考古大發現並非孤例。「江口沉銀」遺址、金沙遺址、劉家寨、石柱地、羅家壩,這些名字都令人耳熟能詳。這背後,是一群考古人的付出。在高大倫看來,考古事業上,成功的事莫過於考古有所發現,更成功的莫過於和大家分享考古發現。

事實上,不只是在《開講啦》上的談話,這些年來,高大倫和他的同事們在傳播考古中做的工作還有許多。拍攝製作考古宣傳專題片、做考古成果展出、策劃考古夏令營、主動走進高校、走進社區、讓公眾更多的參與到考古工作中來……這些年來,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創新了一系列做法,讓文物活起來。

「讓文物活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考古知識,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高大倫打了一個比方,就在今年入選全國十大的「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中,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開了許多業界先例。比如,在考古發掘前、發掘中、發掘後及時對外發布新聞;在全國招募志願者,參與考古發掘工作的全過程;開創水下考古等新方法和新技術。就在國家博物館剛剛開始的江口考古展覽中,省考古院還派出了專業的考古隊員,同時走進學校和社區,向公眾介紹考古發掘過程,科普考古知識。

文物移動醫院、西部文化探險、考古虛擬實驗館的開設,水下考古工作的展開……他細數著這些事例,講述著這些年來四川考古工作的創新。「我們所做的這些公眾考古的工作,就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生動事例。」高大倫說著,語氣中透露著驕傲。「在考古工作的系統創新方面,我認為我們四川肯定是全國第一。」

他始終覺得,要站在全國、全世界的角度上探討四川考古發現,才能更好的彰顯出四川文化的特性,找到四川文化在人類發展坐標中的位置。也正是帶著這樣的想法,高大倫還曾率領中國考古隊,獨立挖下了「走出國門的第一鏟」。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若蓋爾縣降扎鄉突下冰雹 持續十餘分鐘
峨眉山「追星族」把星空拍成了「壁紙」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