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為唐太宗的嫡長子,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是如何動搖的?

作為唐太宗的嫡長子,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是如何動搖的?

原標題:作為唐太宗的嫡長子,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是如何動搖的?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千古帝范」,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堪稱中國古代最完美的時代。不過「人無完人」,近乎完美的「貞觀之治」也不是沒有遺憾的。而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讓曾經發生自己和兄弟身上的悲劇在兒子身上重演了,這就是太子之爭。


武德九年(626年),剛登基的唐太宗便正式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可見唐太宗對他的期望。據史書記載,李承乾 「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成為太子後的表現也很優秀。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開始讓長大的李承乾適當地觀察國政治理。



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李淵病逝。唐太宗按照禮法為父親守孝,便命太子李承乾監國。據史書記載,李承乾在監國時「頗識大體,能聽斷」,得到了朝臣的廣泛好評。所以在守孝結束後,唐太宗繼續讓李承乾處理朝廷細務,之後每次出巡都讓李承乾監國。


按理來說,既然李承乾的表現如此優秀,太子地位應該穩固才對。但奇怪的是,大約從貞觀十年(636年)開始,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卻是越發動搖,最終導致李承乾謀反被廢。那麼既是嫡長子又表現很好,李承乾的太子地位究竟是怎麼動搖的呢?



大約在貞觀十三年(639年),李承乾不知道什麼原因瘸了一條腿。殘疾的自卑和多年太子的壓力,再加上年齡又進入了叛逆期,這些導致李承乾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此後李承乾開始越來越沉迷於打仗和遊獵,生活也開始酗酒放縱,甚至鬧出了同性戀的醜聞,還說自己登基後就投降突厥。



唐太宗本來任命了一批道德水平很高的大臣做東宮臣屬,規勸教育李承乾。可是這些大臣習慣了唐太宗的心胸,對李承乾基本上是義正辭嚴地講大道理批評,卻不真正理解李承乾的心理。結果這些東宮大臣不僅沒能教好李承乾,李承乾反而派人去暗殺他們,進一步動搖自己的太子之位。


說起來,李承乾此時的狀態就已經很糟糕了。但更倒霉的是,李承乾的弟弟、唐太宗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卻幾乎在同時崛起。李泰文采出眾,主持了包括《括地誌》在內的多部國家級經典大書的編撰,威望與日俱增,特別是在文治上完全把李承乾比了下去。



根據唐朝歷史發展的需要,唐太宗希望自己的後繼皇帝是一位文治的「守成之君」。可是與太子李承乾相比,魏王李泰反而更符合這個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唐太宗做出了讓他自己也非常後悔的決定:大量賞賜魏王李泰,縱容其勢力發展。


根據史料分析,唐太宗這麼做並不是想廢掉太子李承乾,而是發泄對長子李承乾不成器的失望之情並試圖以此教育李承乾。但皇帝的感情是不能隨便發泄的,唐太宗能夠創造「貞觀之治」就是因為懂得控制皇帝的感情。而當唐太宗忘記這一點時,「貞觀之治」便迎來最大的遺憾。



由於唐太宗的偏愛,魏王李泰迅速發展成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發起了進攻,唐太宗當年的悲劇在兒子們身上重演。面對李泰的挑戰,李承乾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而是以激烈手段予以回擊,貞觀太子之爭也就愈演愈烈。


為徹底終結太子之爭,李承乾最後制定了一個謀反計劃。結果計劃在貞觀十七年(643年)泄露,李承乾也因此被廢。李承乾被廢導致唐朝政壇出現了很多問題,其影響一直持續到唐高宗初年。而李承乾被廢對唐太宗本人也是重大打擊,使其在貞觀後期犯了不少錯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沒有大殺反而非常重用功臣?

TAG:鬼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