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中國經濟真正面臨挑戰時,你才知道上海依然是那個最強的城市

當中國經濟真正面臨挑戰時,你才知道上海依然是那個最強的城市

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麻煩。

曾經提振經濟的三駕馬車,隨便祭出哪一駕就可以扭轉頹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不只如此,進入2018年,三駕引擎同時顯出疲態。

2018年3月,中國出口下滑2.7%,時隔13個月後首現逆差49.83億美元。

等到一季度外貿數據出爐,瞬間驚呆國人——經常項目逆差282億美元,上一次的逆差出現在距今66個季度、也就是16年以前。

這一罕見的信號只意味著一件事:中國國際收支失去平衡。

固定資產投資在中央「去槓桿」嚴令之下,增速一路下滑,再難展現刺激經濟的魔力。

而且,長期高槓桿高負債運行,使得許多政府、企業猶如高空走鋼絲,債務違約風險隨時可能爆發。

最大的麻煩是消費,中央年初定調鎖定「擴大內需」,但僅僅半年不到,在中美貿易戰、經濟下行的陰霾之下,消費也似乎難孚厚望。

這種情況前所未見,難道中國經濟大拐點就在眼前?

別急著下結論。此時此刻,你就知道一個國家如果擁有上海這樣的城市是多麼幸運。

憑它的底蘊,還有始終藏在骨子裡那種不溫不火,需要時才會展露風華的厚重,上海這樣的城市往往就是為歷史性時刻而存在的。

01

上海憑什麼?

還是講回消費。畢竟,在現在的時勢之下,它是三駕馬車之中最有想像空間、最具可操作性的工具。

中央年初鎖定「擴大內需」絕對是有的放矢。2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說,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8.8%,連續第四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

消費,在各種統計報告中,常常被納入一項名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項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是不折不扣的消費主導,走出計劃短缺陰影的中國人,狠不能把所有好東西買回家。除了兩個年份,消費一直是第一驅動力,個人消費在GDP中的構成比一度超過50%。

但許多地方政府卻不怎麼看得起它。因為,投資才出政績。

進入21世紀,尤其是4萬億推出後,中國經濟畫風急轉,投資在GDP中的構成比一度高達80%,消費於是愈發被輕視。那時候,跑步「錢」進的地方官員蹲滿北京各大部委門口,盛況直到2012年。

這樣的畫風,只有在上海、廣東等地方才出現了例外。

2012年以後,投資拉動邊際效益銳減。消費重獲重視。

十年努力,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GDP中的佔比重新越過40%。消費總額也在2015年突破30萬億。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2016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5%,高於資本形成(可以姑且理解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貢獻度8.5個百分點。

四年中,消費貢獻率分別是47%、48.8%、59.7%、64.6%,逐年遞升。一句話,靠投資帶動增長的時代正在遠去;再一句,強勁的消費,那是堪比好幾個4萬億的大殺器,而且副作用極小。

現在,如果還有誰不重視消費,那就是自絕於人民。

在這樣的大勢之下,上海悄無聲息地重回社會零售總額第一,站在提振消費的最前線。人們赫然發現,今天上海不僅依然保留了遠東潮流、時尚之都的氣質,更增添了許多屬於新經濟時代的脈動。上海根本不是很多人想像中那般「老邁」。

像是好萊塢電影,越是在形勢嚴峻的時候,越是在國民需要的時候,才是需要主角出場。

02

上海低調地表示,中國消費振興的下一個爆發點有很大可能在上海出現。

我們先來看兩張圖表。

(2017年5城消費數據比較,GDP、社會零售總額單位為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人均GDP單位為萬元人民幣)

這兩張表清晰地展現了上海作為遠東商都的底蘊。

按照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當城市發展到一定高度,其經濟將會很大程度由消費(服務業)塑造。

上海以最多的人口、最高的GDP以及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對其它幾個城市(除了北京)構成碾壓。這個規模,在中國未來5-10年都屬於巨大的優勢。

更為重要的是,上海的優勢是以70%的服務業GDP佔比實現的。

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

這意味著,現在落後的城市即使這一數據能追平上海,仍將會在體量上遠遠不及。

至於北京,倒是旗鼓相當的對手。但80%的佔比,表示天花板已在頭頂。以北京在中國的城市定位,如果北京真下決心要在服務、消費上和上海角逐,那麼它的投入產出比可能會遠遠低於上海。

而上海是要和紐約對標的。那麼,紐約的服務業佔比是多少?答案是90%。

如果真要在中國樹立消費驅動城市的樣本,那麼從上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廣州才是真正的選擇。

深圳是一個最差的樣本,擁有最高的人均GDP,卻對應著最低的消費人均。社會消費總額與GDP的低比值表示,深圳人把錢花到了其它地方,外地人也不喜歡在深圳花錢。

至於杭州,得互聯網經濟的先機,杭州確實在諸多消費領域一騎絕塵。但在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互聯網經濟的瓶頸已經開始顯現。

我們當然希望杭州可以憑藉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東風,繼續書寫屬於杭州的傳奇,讓「電商之都」的威名延續得更久,但跨越瓶頸從來不易。

更何況,新技術大潮下,改變命運的技術往往更容易在科研實力較高、人文薈萃、豐富商業模式之地產生,從這些方面衡量,杭州距離上海還有點遠。

2017年的時候,中國一堆一二線城市在爭「新零售之都」。

我們理解中國城市的發展焦慮,他們爭的不是一個名頭,而是一個機會——站在消費升級的潮頭,掌握行業標準,要麼鞏固自己的江湖地位,要麼用後發優勢,實現完美逆襲。

正式在這場競爭中,我們發現,當線上愈來愈需要落地的時候,那些老牌商業城市就將迎來更大的機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厚積薄發吧!

2018年6月30日,屬於上海的新電商平台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這或許是中國城市競爭出現轉折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傳統的商業都市,那個過去在互聯網經濟中總是被人拿來做背景板的城市,將會開始它的新經濟傳奇。

03

歷史大轉折總是從不經意的小事開始的。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上海的轉折出現在哪裡?

這是易觀的數據,2018年1月,電商APP活躍度前五名之中,只有居於第三位的拼多多錄得13.85%的增長,而且是兩位數的增長,其他的傳統巨頭是4%-8%的負增長。

而到了3月,拼多多又有一項指標實現了對傳統電商巨頭的超越。

電商是中國人對網路經濟對直接的體驗和應用,這也是中國培育最早、發展最成熟的互聯網經濟模式。

在對外講述中,電商是中國迄今為數不多地對世界、對美國實現趕超、並取得遙遙領先的領域之一。

據《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佔GDP比重達30.3%,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

對互聯網經濟,我們都知道「成熟」往往就意味著頑固的割據、森嚴的壁壘以及壓倒性的壟斷。但就是在這個最成熟的電商領域,一家誕生於上海的電商,僅僅用3年時間,就重塑了電商版圖。

拼多多異軍突起,不但殺入行業前三,而且在同行越來越陷入增長極限的時候,維持著高速擴張的態勢。

2018年6月30日之後,拼多多有機會在中國互聯網故事中濃墨重彩的寫下「上海」兩個字,上海曾經的喟嘆、感慨和遺憾,也許都將從此隨風而去。

過去談起上海,畫風常常是這樣的——

今後,他們將會成為上海人追憶往昔茶餘飯後的談資。

04

互聯網經濟或將進入「上海時間」。

互聯網經濟最初帶給人們的震撼有很多,其中也包括泡沫。

1990年代,互聯網企業在美國迎來第一次井噴式發展。它們試圖打破二戰後第三次技術革命緩慢改變經濟方式的步伐。但最終它變成了泡沫,4萬億美元的市值在兩年間蕩然無存。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第一輪互聯網熱潮是從上海起步的,易趣、盛大、榕樹下……都是當時的行業翹楚。誰說上海被互聯網經濟拋棄的?

在經歷了慘痛的洗禮之後,美國互聯網公司選擇了和傳統行業進行互補式的發展。美國經驗證明,互聯網對經濟生活的滲透將會更深入、更廣泛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因此,永遠足夠商業積澱、最豐富商業場景、雄厚行業資源的城市將會贏得互聯網經濟的下半場

紐約沒有厲害的互聯網巨頭,但是現在,最牛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爭著把他們的工程師排到紐約。

2008-2012年,谷歌在紐約的員工人數幾乎翻了一番,臉書、惠普和其它公司也在不斷增加新員工,無數優秀的合作夥伴被互聯網公司從紐約挖掘出來,紐約創業公司獲得注資的機會已經超過了矽谷。

上海的轉機早已出現,比如螞蟻金服就把總部設在上海。阿里的諸多新零售的商業案例,都把上海選為最重要的落地之處。

看看美國市值最大公司排行榜,在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佔據前列之前,美國一度形成能源製造業、信息技術以及金融業的三足鼎立之勢。

互聯網經濟在中國一步跨越了這個階段,出現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等。但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再造這一課卻逃不掉。上海有中國頂尖的金融產業,保留了強大的製造業,信息技術同樣不差,在互聯網經濟的扶持下,它們都意味著廣闊的未來。

還有一個中國特色的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一屆地方政府勇氣與決策。

李強在浙江省任省長時遇到了阿里巴巴,當他到上海任市委書記時,又遇到了一個已經可以向淘寶發起挑戰的拼多多。

一個在中國經濟遭遇最嚴峻挑戰的時候,還能在消費領域實現高速擴張的企業;一個在中國最需要消費這駕馬車發力的時候,殺出重圍的上海互聯網企業。只能說,歷史有時候真是充滿了巧合。

本文來自光明財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小米宣布7月9日將在港交所上市;熊貓直播回應稱現金流沒問題
廣告牌中的大財富,小女子巧賺百萬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