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

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蘇軾知潁州。詞里提到的歐公、醉翁是指歐陽修,即蘇軾的老師。歐陽修也曾知潁州,並寫過一首詠潁州西湖的《木蘭花令》,蘇軾所作為追和之詞。

上闋起首兩句描寫了作者泛遊潁河所見到的景緻。潁州有潁河汝水,最終匯於淮河之中。蘇軾到潁州時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潁河也失去了春夏時期波瀾壯闊的氣勢,溫婉細流涓涓而下。潺潺的水聲,在蘇軾聽來,如怨如訴,恰恰吻合他此時思念恩師的心情。

歐陽修在潁州期間,頗有政績,深得當地父老的敬重與愛戴。潁州父老為了紀念歐公,不但世代傳唱他在潁州創作的詩詞,還立祠以表懷思。四十三年轉瞬飛逝,而恩師也已駕鶴多年。蘇軾不由得慨嘆時光無情,對先師的懷念有增無減,令人動容。

下闋的前面兩句寫潁河的晚景。深秋的晚上,已經開始降下露水,露珠晶瑩剔透且圓潤光滑,但卻不能長存。蘇軾在這裡以露珠的流逝與月亮的圓缺慨嘆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今,四十三年過去了,現在能記得醉翁的人還剩下幾個?恐怕只有自己與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

蘇軾少年到京城參加考試並一舉中的,得到歐陽修的賞識與提攜。後來兩人又政見相同,詩文相和,成為忘年之交。在蘇軾的人生中,歐陽修對其行文、為政、處事,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正因如此,蘇軾的慨嘆與思念才顯得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更值得一提的是,蘇軾將內心的真情揉碎於水光月色之中,纏綿悱惻,娓娓道來,氤氳進人的內心深處。

歐陽修在潁州所作《木蘭花令》:

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

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

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南鄉子·自述》,心若自在,情願佔得一味愚
蘇軾《生查子·訴別》,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