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度來荷韻修平生 文/張志勇

度來荷韻修平生 文/張志勇

冬天的臘梅,夏日的荷花,是我最喜愛的兩種花。臘梅的文字,我寫了不少,而關於荷花的卻不多。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我很是喜愛,能有這樣美好的文字相伴一生,也是人生的幸事。江南的楊潮先生,非常善於捕捉生活中美的片段,入畫入詩。在這荷花開放的時節,想必他也在揮動靈動的畫筆,將此荷風蓮韻入景入畫入心。

前幾日,端午節回老父親家,天下著小雨。出門看得兒童公園的荷,卻要開了,很是欣喜。公園的睡蓮比起荷來,已開了些時日。尤其是雨後來看,雨露裝扮著這些睡蓮和荷花,朵朵翠綠的荷蓋中,掬著一汪汪晶瑩的清泉,在風裡輕輕搖曳著。時而有清泉墜入湖中,清脆如玉,入耳入心,彷彿世外的仙子,分外地清麗高潔。此情此景,我不由地賦詩《絕句 · 微雨過端午荷》為贊:「微雨妝端午,翠枝媚與嫵。盈盈掬釀泉,能飲一杯舞?」

悠悠數十載,我走過許許多多地方。我喜歡冬月的梅,也更愛夏日的荷。說起各地的荷花美景,真是數也不清。你看無論是大西北銀川沙湖無邊的荷盪,大西南春城昆明第一樓的小小荷塘,也無論是杭州西湖的麴院風荷,還是我們身邊兒童公園的嬌羞的睡蓮和亭亭玉立的荷,都讓人回味無窮。

在我欣賞身邊的美景,浮想聯翩之際,不出所料,昨夜,楊潮先生的荷花組圖到了。看來千里之外「心有靈犀一點通」,並非虛言。想起《愛蓮說》中所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楊潮先生的荷花美圖,集蓮韻之美,匯荷風於書案,既有《愛蓮說》之風雅,亦可遠觀近賞,細細品味。你看鵝戲荷塘,風柔雨潤,滿目清新,荷韻悠然,清供養心之趣。更有白鵝穿行嬉戲於此,勃勃生機,躍然紙上,雖有大江南北之湖波浩渺蓮韻萬千荷塘美景,也不能奪此畫境也!

感物及人,藝術將世間的美好,凝結為美好的作品,煥發出比生活本身,更意味深長的新境界。這是藝術的魅力,也是生命的覺醒。每次欣賞楊潮先生的畫作,總會有生命深處柔軟的觸動,美的體驗。

世間萬物,以靜心觀之待之,則無不靜好。李太白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煩憂……」,然而自古亂人心者,概莫緣於自身。如果要說自己不可留?那麼估計這世上,沒有人會衷心同意。徘徊悱惻之際,人們在藝術的海洋里遨遊,似可暫時脫離紅塵,達到忘我的境界。觀楊潮先生之畫,常常使我體味到忘我的藝術,寫作的衝動,生活的靜美。世事荏苒,一個人只要不亂於心,則無論觀風雨雷電,天地山川,還是俗情俗物,都已可得天地人心之境界,體察萬物靜觀之美,靜美之道!

人生不過百年,而藝術卻可以讓人在物我兩忘的創造和欣賞中,使我們的生命之樹常新。想起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願與楊潮先生在藝術的海洋里共勉,品此荷韻,修此平生!

作者:張志勇,(太行雨)字君平,號梅香齋主人,1970年1月出生,山西晉城人。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歪詩意境不高,品茗茶甘苦自知,樂交友不分老少。曾旅居江南,足跡踏遍天南海北,現回歸故鄉,樂品大美太行。

畫家簡介:楊潮,1952年生,丹陽人。自幼秉承家學,師從著名畫家呂去疾、趙良翰、顧蓮村、荊位辰、張祖源等。正則畫院成立後,經常受到名譽院長著名畫家亞明的教誨,指畫曾得著名畫家錢松嵒的指點。1993年結業於北京大學分校。擅長雨景花鳥畫法。作品屢次在全國書畫大展中獲獎,先後在美國亞特蘭大、英國考文垂、日本仙台、北京、天津、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許多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單位收藏。2004年4月應日中友好協會之邀出訪日本,《每日新聞》刊載楊潮訪日進行書畫交流的照片。2005年榮獲地方政府文學藝術成就獎。其作品多次在北京、上海、南京、鄭州等地多個藝術品拍賣行上拍,併入編《江南名家書畫選》、《中國花鳥畫集》、《中國手指畫百家作品集》、《全國畫院院長中國畫精品集》等近百部專集。著有《楊潮美術文集》、《楊潮百鵝畫集》、《楊潮花鳥畫集》、《楊潮畫鷹集》、《楊潮蓮花畫集》、《寫意畫鵝技法》、《汪吉麟研究》等。藝術簡歷載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家名人錄》、《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等數十部名人大辭典。曾任丹陽正則畫院院長、丹陽正則藝術學校(職高)校長,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顧問、曲阿國畫院院長、江蘇科技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兼職教授、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江蘇省文聯書畫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等。

http://www.zgguofeng.com/baijia/rdpl/241495.html

責任編輯:許志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風網 的精彩文章:

青龕,青龕 文/張志勇
銀杏樹 文/陳李林

TAG:中國國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