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高七師:越學佛越煩惱,怎樣解決?

高七師:越學佛越煩惱,怎樣解決?

——選自高七師《准提法開示集》

通過准提法的修學,去除身心煩惱,成就出世功德,成佛利他。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通過修學佛法獲得快樂,這是最根本的。如果你學佛法越學越苦惱,那你就好好想想,在你的學習方法上,可能有些問題。身體上心靈上越來越快樂,才是修行的正面。這個快樂是每個人都追求的,這種快樂能去除身心煩惱。不是假快樂,吸毒也快樂——但短暫且它帶來的後果更嚴重。不能說你吸毒也是佛法,那也不行。在我們生活中,類似於吸毒的現象也有,但我們不知道,以為它是快樂,卻給我們帶來了痛苦。好多人用健康去換金錢,有病了再用金錢去換健康。健康換金錢可能容易,金錢換健康可能不是什麼好事。這是打個比方,不是說我這輩子為了身體好,什麼都不幹了。

在生活中通過修學佛法,我們能更具有智慧,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看清現象背後的東西,我們能分清哪些是玻璃珠哪些是金剛石。好多人奮鬥、奮鬥,最後獲得的東西是玻璃球。就像過去非洲人似的,你給他玻璃球,他拿金子給你換。我們身體、時間和生命就像金子一樣珍貴,可能在沒有智慧觀照時,我們會做出像非洲人拿著金子去換西方人的玻璃球一樣的傻事。

西方某些消費觀念在他們那裡是適用的、平衡的,放到我們這裡就不適用、不平衡;在他那裡是金剛石,放到我們這裡可能就是玻璃球。不要對現在西方的思想觀念全盤吸收,要客觀地分析;在那兒有平衡,在這兒可能就沒有平衡,那裡是真,在你這兒就變成假的了。

通過修學佛法,增長智慧,身心煩惱為什麼越來越少?不是因為放下了什麼,而是我們能看清了什麼。還有一件去除身心煩惱的事情,我們學佛常常有一個誤區,覺得學佛呢,我得忍讓不能生氣。為了不生氣,我就不做或少做事,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別人做一件事情,我們覺得不對而生氣,然後再用這種生氣的態度去跟他辦事,遇到這種情況,學佛的就想:我是學佛的,忍一忍算了,不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嗎?像他這種做法對不對呀?不對!為什麼不對呢?過去不是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嗎?

並非如此,因為這樣做事的原則錯了:

你做事或不做事,是以你生氣不生氣為標準來定的。實際上,做這件事情有個原則:你該做不該做,不是以你有或沒有情緒才去做,而是這件事該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跟你生氣不生氣無關。雖然你生氣了,去做這件事情可能做不好,但該做的事,就是生氣也該做。

「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是指一種心情、心境,不是指行為。很心平氣和地看清這件事,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後果,對共同的事業有什麼壞處。我們是按原則來做事情,要破除這種虛榮心,不是我們學佛的就該忍讓,不對,學佛的是冷靜下來按客觀規律辦事,按緣起做事,按因果做事,不是按生不生氣做事;不是學得很懦弱,而是變得很清醒,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做事,這才是我們學佛的所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什麼都能容納,而不是什麼都不去做,那樣是一潭死水,而不是大海了。

所以在這裡強調兩點:

一點是你如何看待身心煩惱、福報資糧的問題;另一點是我們做事是以因果因緣法則(緣起)為原則,不是以有無消極情緒為原則。我們控制情緒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不是說——我因為控制情緒了,這件事就會往好的方面發展。縱惡也是行惡,行事應該按法則規矩,我們按緣起做事的。

嗡折隸主隸准提願 您學有所獲 福智增勝 梭哈嗡部林

=====|分享即是法布施|=====

關注公眾號

在平台對話框回復關鍵字,查看以下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共修後,立即收穫客戶訂單——家庭共修又於5地圓滿舉行
高七師:怎樣成為富有的准提行者?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