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38年抗日徐州會戰:60萬大軍險被圍殲,李宗仁頭上直冒冷汗

1938年抗日徐州會戰:60萬大軍險被圍殲,李宗仁頭上直冒冷汗

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國軍隊取得台兒庄大捷,殲滅日軍一萬餘人。正當蔣介石李宗仁沉浸在勝利的喜慶中時,日本在徐州調集了25萬精兵,並迅速完成了對中國軍隊的「反包圍」, 企圖一舉擊潰中國精銳軍隊。徐州北南兩面已被日軍封堵,東面靠海,西面唯一一條退路也正在被日封堵,60萬中國大軍危在旦夕。李宗仁發現危險後頭上直冒冷汗。

60萬國軍被25萬日軍「反包圍」

台兒庄大捷後,日軍南下受挫。經奏請裕仁天皇批准,日本內閣最後決定,擴大對華的「有限戰爭」,加大對華用兵規模,抓住「徐州會戰」,調集華北、華中日軍主力,在徐州與中國軍隊決戰,一舉擊潰中國精銳軍隊。

蔣介石此刻還沉浸在台兒庄大捷的喜慶之中,對日本最高決策層發生的重大變化並不知情。他企圖乘大捷之威,在徐州地區取得更大的勝利。蔣介石不遺餘力地從全國各戰區調兵遣將,在徐州地區集結精銳。至1938年3月底,徐州周圍已聚集了中國軍隊7個集團軍、4個軍團、67個師旅總計60餘萬兵力。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也沉醉在「台兒庄大捷」抗日名將的巨大榮譽中,根本沒有料到戰場局勢已發生了驟變,徐州會戰的日軍兵力已經劇增到了25萬人,並對中國軍隊形成了「反包圍」的嚴峻態勢。

華北和華中日軍不動聲色地調遣兵力,逐步縮小了戰略包圍圈,中國軍隊幾乎逐漸面臨絕境。在徐州北、南兩面,日軍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大兵壓境,包圍圈如同鐵桶一般;在徐州東面,是茫茫大海,中國軍隊毫無退路;而在徐州西面,唯一撤向豫東、皖西的退路,正在被日軍華北方面軍「快速挺進隊」迅速封堵,60萬中國大軍危在旦夕。

值得安慰的是,此時蔣介石身邊的幕僚、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劉斐,及時發現了徐州面臨的這種極度危險的局面。他立即將自己的發現和判斷報告給了蔣介石。蔣介石聽後大吃一驚,當他確認險情後,馬上派劉斐直飛第五戰區,向李宗仁當面傳達他迅速組織大軍撤離的命令,並要求劉斐現場敦促李宗仁撤出戰場。

蔣介石無意中保住了一條生命通道

李宗仁清醒後也嚇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刻組織作戰班子研究退兵之策,最後,參謀班子經過苦苦尋找,終於找出了河南永城——這個緊急後撤的唯一出口。在縱觀了整個戰場局勢後,李宗仁從內心深深地感激蔣介石,感激他在無意中給徐州的60萬大軍留出了一個生命通道。因為在前一段「台兒庄戰役」方酣之際,蔣介石為鞏固第五戰區左翼後方安全,調集了第8、第27、第74、第71和第64軍五個軍,布防在徐州西南的河南商丘、蘭封一線,從而確保了河南「永城」這個戰略要地沒有被日軍搶佔,給徐州60萬大軍留下了一條萬分寶貴的生命通道。

撤離方案確定後,李宗仁指揮60大軍開始撤離徐州。組織部隊大規模後撤,也是一門極高的指揮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組織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更加困難。因為稍不留神,後撤部隊就可能變成潰兵,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混亂局面,可能被對方聚而殲之。

李宗仁此次組織60萬大軍撤離,難度極大,困難諸多。因為此時徐州的60萬大軍隸屬關係極為複雜,從全國調集來的部隊分屬5個兵團、21個軍、64個師,後撤通道又極為狹窄,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李宗仁最後決定,由戰鬥力較強的中央軍和桂軍在前面實施突擊,戰鬥力較弱的滇軍等部隊居中,善打硬仗的孫連仲西北軍斷後。

張自忠第59軍殿後確保大軍撤退

撤退命令下達以後,在徐州的各部隊陸續向西南方向的河南永城逐次撤退。讓李宗仁深感意外的是,在撤退的關鍵時刻,忽然從魯西方向闖入一股日軍前來堵截,一下打亂了整個布署。在突然而至的日軍面前,原來有序後撤的大軍被打亂了建制,混亂不堪,形勢非常危急。就在這緊要時刻,多虧了張自忠第59軍臨危不亂,主動衝上前迎戰這股日軍,頑強地頂住了日軍的攻擊。第59軍自動替代了孫連仲部隊的「殿後」角色,關鍵時刻浴血奮戰,為全軍後撤打開了生命通道。

實際上第59軍此時能參戰的部隊已經不多。該軍僅有的主力獨立師,已從台兒庄戰役前的1.5萬人銳減到不足3000人。部隊的武器裝備更是破舊,士兵使用的槍械大多是「漢陽造」和「老套筒」,輕重機槍更是數量有限。但張自忠還是毅然主動承擔了掩護全軍後撤的重擔。在撤退途中,其他部隊已潰不成軍,而第59軍卻始終秩序井然。因為張自忠在撤退時,要求部隊將軍帽一律反戴,這樣不管部隊處在多麼混亂的狀態,第59軍的官兵只要認準了反戴的軍帽,就能很快在潰兵中彼此找到對方,確保了部隊建制整齊如一。友鄰部隊在後撤中都將大炮輜重一路拋散,而第59軍每一門炮都保存完好,並始終隨隊前進,保證了部隊完好的戰鬥力。

在抗擊了從魯西方向趕來的日軍以後,第59軍又主動出擊,打掉了沿途遇到的日軍一個輜重部隊,繳獲了上百匹戰馬和百餘箱彈藥。正是因為張自忠第59軍在後撤中的前突後頂,與尾追的日軍黏在一起拚死苦戰,才保證了如潮水般後撤的60萬大軍從河南永城方向安全撤離。最後,連李宗仁的嫡系桂軍也在撤退中出現了潰亂,白崇禧連續奔波七天七夜才到達安全區域。由於極度的驚慌疲憊,白崇禧多次從戰馬上摔下,摔得鼻青臉腫,異常狼狽。

最值得敬佩的張自忠第59軍,在大軍全部撤離之後,才藉助夜色掩護逐次脫離戰場。大軍撤離後,國民黨統帥部了解到相關情況,專門向第五戰區發出了蔣介石簽發的嘉獎令,通令嘉獎第59軍,並表彰張自忠為「抗戰模範」,對第59軍在此戰中損失的武器裝備優先補充,缺失的部隊兵員擇優補足。

第五戰區雲集的60萬大軍剛剛撤離徐州不久,日軍的包圍圈就迅速收縮。「北路」華北方面軍很快逼近了徐州城區,並以重炮猛烈轟擊城內,炮彈直接命中了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南路」華中派遣軍也進展迅速,從徐州東面攻入徐州城內,南北兩路實施對進的日軍最終在徐州實現了會師。而此時的中國軍隊已經成功跳出了日軍包圍圈,日軍最終佔領的徐州,只是一座空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很好玩兒 的精彩文章:

火焰山是怎麼來的?
29軍最後一名老兵回憶抗日戰爭:樹上掛著被炸爛的四肢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