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明代才子這首閨怨詞情意纏綿,堪比白居易的長相思

明代才子這首閨怨詞情意纏綿,堪比白居易的長相思

有比較才知道技巧,會繼承方可進一步發揚。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原來是化用南北朝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而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也是繼承陸遊的「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不過大多數文人並不是直接修改原作,而是繼承後創新,賦予新的意境和哲理,反而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明代詞人俞彥流傳後世的作品不多,但有一首詞卻很膾炙人口,熟悉詩詞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它與白居易一首描寫相思的詞文很相似。

長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懷念他的侍妾樊素,心中滿是思念。作者想像中的吳中山脈,點點都似愁恨凝聚而成,汴水、泗水一去不復還,愛妾樊素也和河水一樣,因為某種原因永遠離開了他的身邊。作者用山愁水憂暗喻自己的惆悵和悲傷,卻無法改變,只得「思悠悠,恨悠悠」。當我們讀到「月明人倚樓」之時,內心噴薄的情感一點點地被激發,終於被作者感動,如臨其境地也駐足而立,望遠興嘆,替古人擔憂。

俞彥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進士,喜歡鑽研詩詞,詞風淡雅。下面這首詞是作者以女主人公的身份記敘她的閨怨,情感真摯,很有新意。

長相思·折花枝 明代:俞彥

折花枝,恨花枝,準擬花開人共卮,開時人去時。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古代人以柳枝表示相思,而這裡是用花枝比喻情人間的愛情聚合。我們可以想像出,女主人一定曾經與情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海誓山盟。所以她對自己與情郎經常幽會的地方和場景很熟悉,花枝可能就是她們的定情物,或者是傳遞愛情的信物,至少也是給她深刻記憶的物件。睹物思人,花在人離,正應了唐代詩人劉希夷的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下片的「怕」與「恨」正是化用了白居易的「思悠悠,恨悠悠」,不過引用自然,用一個「怕」繼承了「思」,情感上更加細膩和強烈,將女子的孤獨和寂寞寫得更個性化,也更容易引起共鳴。

「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也改得巧妙,這是取材於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雖然李清照的這句詞真是堪稱經典,難以超越,但是作者毫不畏懼,依然寫出特色。「沒處辭」三個字倒是顯得更加切合女主人公的深情,「一絲」也化用得毫不做作,表達了一種不可覺察的相思,照應出之前「怕」的深意。

我們再把作者的思路捋一遍,先是愛恨交織,因為愛而留戀花枝,又因為恨而折斷花枝。接下來睹物思人,更加傷感和落寞。於是相思如大海的波濤,一浪比一浪高,既想夢見情郎,還怕思念過往。這種洶湧的情感猶如饑渴的大地,盼望一場暴風雨,又擔心洪水泛濫。於是在思念和恨別、盼望與害怕之間煎熬,又在情感和理智之間徘徊,真是「沒處辭」,還又「露一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劉禹錫這兩首詩通俗易懂,大道至簡,讀完受益匪淺
溫庭筠的兩首詞技巧獨特,情感細膩,又收放自如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