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街,住在小巷子里的年華

糖街,住在小巷子里的年華

前 記

小時候住在糖街,有時候午夜夢回,會想起那個住在小巷子里的童年,孩兒嬉戲,也不愛穿鞋,就這樣穿街過巷的等著太陽下山。

糖 街

住在巷子里的年華

糖街叫糖街,可是如今卻已經找不到一間與糖有關的店面了。

黃吉慶老先生曾經在文章中寫道:昔日糖街由於地處香火鼎盛的安美媽祖廟和商聲鼎沸的三馬路的交匯處,地理優越,自然成了各地鄉間糖寮作坊和糖販人城自然成市的貿易地段。

過年會買糖,俗稱的「烏糖」(紅糖)都是來自海城、公平等地土糖寮作坊產品,每逢民俗大節糖販自然在此結市,擺攤設檔,投墟人流熱鬧非凡,節後此處便恢復如常狀況。

糖街中段,有很多買菜的攤位。

據黃老先生所言,解放前,這裡有很多私人菜園,園中種植四時瓜蔬和菝仔、桑棋等果樹,現已闢為新樓幢幢的民居。

不知如今的買菜的攤位是否很當年有一絲聯繫呢?

菜園巷,如今還是屹立著的門坊。

昔時的糖街是由商鋪、民居、菜園、土路、老樹、荒埔及海溝融為一體的獨特巷道景緻,也是附近鹽町頭、奎山、和順鄉等「十八鄉」來汕尾鎮內的必經之道。

這裡的菜,賣著汕尾最便宜的價格。

小時候阿嫲就會騎著自行車載我來這邊買菜。

只是一點點的距離,可是現在想起來,真的太美好了,自行車的車籃前裝著阿嫲的空心菜,我抱緊著阿嫲。

阿嫲問:「今天阿B要吃什麼菜啊。」

小鎮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美好,如今擠著大城市的地鐵,高樓大廈的場景,卻十分懷念那個和阿嫲買菜的童年。

味 道

住在巷子里的年華

解放前,汕尾有一名知名的西醫李柏亞先生,開了一家診所,叫「鹽民診所」。

也就是如今的鹽工醫院一處。如今鹽工醫院停業關門了,上初中那會,總是從糖街走回家,就會經過鹽工醫院。

至於為什麼叫鹽工醫院,就說來話長了,其實以前糖街下端有一個港口,叫「牛頭港」。

黃吉慶老先生在書中說道:當年四周荒埔,近湖畔處儘是鹽田,此地曾有一條從糖街流向香火極旺的開山大伯爺廟至品清湖(俗稱後底溪)的大海溝。

最寬處約40米,漲潮時可泊小漁船幾十艘,尤其每年刮颱風時便成為本港甌船漁民避風停泊的安全地方,昔時水深可達4米,由於滄海桑田的變化經填湖造陸而成為現在的四、五馬路的路面。

70、80年代,如今鳳苑一帶都還未開發。鳳山腳下,有許許多多的鹽地。

糖街也是昔時十八鄉鹽民挑鹽到汕尾海邊碼頭的必經之路,因此上一輩的人還稱糖街為「鹽倉路」。

糖 街

住在巷子里的年華

小時候住在糖街,糖街的路口特別的熱鬧。

買菜粿的那兩家人永遠是人山人海,大街每到夜晚都是摩托車的身影,而巷子的盡頭,是孩兒嬉戲的居民區。

沒有住過小巷子的人是不會懂那種感覺的。

當我9歲搬進商品房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到這些事物再也不會有了。

那時候的我們明天10點我媽就會把家務做完了,然後開始招呼四周的鄰居過來喝「咸茶」,叫我們去糖街路口買上一盒菜粿,我就和隔壁的發小嘻嘻哈哈的去了,然後光著腳,等著太陽下山的日子。

「阿緣,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啦。」

當我搬進商品房。

你會發現鄰居不再簡簡單單的交流了,也許住了20年,你連隔壁生了多少個孩子還不知道。

汕尾的老街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惜如今像我們這樣子20歲的年紀的人兒,大部分都不願意聆聽,也沒有人訴說。

老街系列斷斷續續做了1年了,即使閱讀量不佳,但是還是希望你們能喜歡。

喜歡老街的韻味和那些住在小巷子裡面的日子,慢悠悠的生活節奏。

關於汕尾的故事,會一直說下去的。只願這座城市少有的文化被更多人知道。

但願如今20歲年紀的你們,也能喜歡這座城市的文化。

愛你們,明晚見

文 案 | 行緣

攝 影 | 行 緣

商業推廣/品牌策劃/平面設計/攝影攝像

以上事宜聯繫主編

出品:【行緣在汕尾】 工作室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緣在汕尾 的精彩文章:

全汕尾都去過的冰室,哪一個是你記憶里的味道

TAG:行緣在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