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歷代放生典故圖解

歷代放生典故圖解

【放水族毒解丹砂】

李景文天性愛護動物,每次外出遊山玩水,遇見漁夫捕獲水族,一定不惜金錢,全部買來,仍然放入江中,讓它們優遊而去。

景文平素愛好服食養生補品,常服用火燒煉的丹砂,積久熱氣上攻,變成疾病,背上長出癰瘡,延請名醫診治,服用種種湯藥,都無功效,病情非常沉重。

有一天,在昏迷睡夢中,好像有成群的魚類,用津液浸濕他的瘡毒,使他頓感清涼愉快。次日,癰瘡漸漸消腫,疾病因而行以痊癒。這正和巨鱉報答廚婢的事迹相同。

【魚族送行】

宋朝時,諸暨縣令潘華,是虔誠佛教徒,修習普賢懺法,仰體上天好生之德,萬物和樂之心,嚴禁地方百姓,不可入江湖捕網魚類,若有違犯禁令者,一律加以罪刑。因此潘縣令在任期間,江湖水族,得以無驚無憂,自由自在,遊樂生存於水中。

後來潘縣令奉旨,將入朝為官,夜夢江河中數萬魚類,哀號哭泣,說道:「長者要離開本地,我輩不免要遭受烹殺了,」說罷哭聲直上天空。潘縣令醒來深覺奇異,便作夢魚記,叮囑後來接任的縣令,也能保護水族。

當潘縣令臨行時,江湖水中,忽然發出一陣很大悲號的聲音,好像失去了保障,如同喪夫父母一般痛切,附近百姓皆親耳聽到,大家夫不驚奇感嘆。

【六祖守網放兔】

唐朝慧能大師,是禪宗第六代祖師,既經黃梅山五祖弘忍禪師,傳受心印,承受衣缽後,因有惡人尋找追逐,因此仍舊穿著俗服,隱避在獵人隊中打獵,因六祖打獵無心,就命他看守獵網,六祖每見獵人不在時,就將網內獐兔等類走獸,盡量放它逃生,如此經過十六年,所放物命,難以計數。

後來時節因緣成熟,六祖便到廣東省曲江縣東南,建立曹溪道場,大興佛法,如燈傳照,廣度群生,所傳法脈,分成五派,啟迪英靈,入聖超凡者,不計其數,德澤普被,永垂萬世。

【信師去牲禱神】

唐有一次,正值旱荒年,五穀不生,人民面臨饑荒,惶恐不安,紛紛議論要宰殺牲畜,祭天降雨。

信大師見人民如此愚痴的作法,深生憐憫,於是對眾人說:「殺害牲畜,祈求降雨,是悖逆天理殘暴的愚昧行為,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們如此作法,不但求不得雨,反面造罪,會招來災殃。你們若能釋放牲畜不殺,我自當為大家祈雨「。人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都願遵照大師的話,釋放牲畜,不殺生祭祀。

於是,大師便擺設香壇,精誠祈禱,甘雨果然立刻下降,人民興高采烈,遠近居民,多受感化。

【救雀銜環之報】

漢朝楊寶,天性仁慈,年紀才九歲時,有一次在華陰山北,看見一隻黃雀被鴟鴞追逐搏傷,墜落地上。又被許多螞蟻困咬傷口,黃雀痛苦掙扎,楊寶深為憐憫,便把它救回家中,敖治創傷,小心畜養在竹箱里,又用黃花菜喂它,等到創傷痊癒,羽毛生長後,就放它飛去。

當夜夢見黃衣童子,向楊寶再三拜謝說道:「我是西王母使者,在飛往蓬菜仙山途中,遭受傷害,承蒙拯救療養恩德,如今我要返回南海了。」說罷,便以白玉環四枚贈送楊寶。繼續地說:「祝願你子孫潔白,位登山公,就如同這玉環一樣。」

後來楊寶子孫,楊震、楊秉、楊賜、楊彪四代,果然都位列三公,清風亮節,貴顯無比。

圖文源自網路,屬公益性分享

如涉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可以錯,但不要錯過
分別念大多數都是依靠不同的因緣而產生的,如果真正有一些修行境界的話,產生多少個分別念你不會特別苦惱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