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衛輝過街樓:「歲月之痕」還是「古城之殤」?

衛輝過街樓:「歲月之痕」還是「古城之殤」?


衛輝過街樓:「歲月之痕」還是「古城之殤」?

北京城惟一的一座過街樓——觀音院過街樓像一個被扒了褲子的少婦呈現在我的眼前,它的西側已被拆成一片瓦礫,過往的行人面無表情若無其事地從它下面經過。觀音院過街樓坐北朝南,灰磚砌築的拱券高約3.5米,寬約3米,深約5米。券頂上砌一圈花檐,檐上有匾額,正面書「覺岸」,背面書「慈航」。過街樓上部是一大二小三開間亭廊式建築,灰色單檐筒瓦,素樸簡潔。從側面觀,廊柱與下面的券洞邊牆均在一個垂直線上。觀音院過街樓除了下面券洞的通行功能,還有一個獨特功能:通過上半部的亭廊連接東西兩端的觀音院上院和

在府城西關斜子街,矗立著衛輝古城現存唯一的一座過街樓。過街樓坐西朝東,灰磚砌築,整體素樸簡潔。過街樓除了下面券洞的通行功能,還有一個獨特功能:通過上半部的閣樓連接南端的玄帝廟。

據民國十二年(玄帝廟)《河朔汲縣玄帝廟禱雨靈應記》載:「民國八年,時局不靖,匪生,雲林乞眾商紳捐貲二百餘緡,就管驛庵口建修閣門一,以捍衛閭閻。乃見街衢嚴謹,以從前澆薄之習,故名其閣曰『安然』,又名其里曰『太和』。」若以此為據,過街樓應建於1919年間,距今恰好百年歷史了。

按碑文之言通俗地講就是,當時,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匪患橫生,玄帝廟雲林禪師央求附近各大商鋪及個人捐錢修建了一座閣門,以保衛各商鋪及居民安全。為了街區井然有序,改變社會不良風氣、教化於民,所以該樓命名為「安然」,又命名該條路為「太和」。解放後,因該街道呈東南至西北斜形,故名斜子街。即東至馬市街,西至官驛街。

過街樓檐上有匾額,東面書「慶衢」,西面書「義路」。筆者按字面之意理解,「慶衢」應為慶賀或紀念斯樓的意思;「義路」則表示此為眾商紳捐資之義舉矣。

過街樓地處本市最繁盛的商市,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人流涌動。時至今日,人們穿梭於過街樓的歲月猶在,阡陌交通必經於此。只不過人們已經無從看到曾經活躍在此地的富商巨賈,只能從當地傳說中捕捉一些零星的片斷,循跡考證到先人的那些財富傳奇。

歲月無情,將馬市街那段輝煌燦爛的流金淌銀的時光幻滅成過眼煙雲,如何,又要著力留存下這些厚重的歷史痕迹,在一層層剝落的牆皮上,讓心會因為那些斷瓦殘垣上的青苔,或那隻被突然驚起騰飛的孤鳥,掠起一絲蕭瑟的滄涼,不住地感嘆這座古城之殤?

歲月終是有情的,在它前進的時候,會有意或無意給後人留下追隨的印跡。歷史滄桑,商道猶存。那過街樓的厚重、高大,豈不是秉懷仁義之心的商紳,為避匪患殃及他人所為?那牆角的圓渾,不也是玄帝廟雲林禪師宅心仁厚的體貼之舉?更有匾額上「義路」之警句,無不包含著馬市街商人豐厚的商道倫理和處世哲學。

(供稿:小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輝大城小事 的精彩文章:

TAG:衛輝大城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