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生死冤家」到「拋卻前嫌」,孫傳芳如何和張作霖、張宗昌共挽頹局?

從「生死冤家」到「拋卻前嫌」,孫傳芳如何和張作霖、張宗昌共挽頹局?

孫傳芳和張作霖、張宗昌之間長期存在讎隙,不久前還是生死冤家。他在出兵援贛之際,不能不調整關係,以免後門失火。

張作霖

張宗昌

1926年8月16日,五省聯軍訓練總監王占元由天津到達濟南;9月7日,到達南京。王占元南行的任務是動員孫傳芳與張作霖拋卻前嫌,合作援吳。8日,孫傳芳致電張作霖,表示「備悉我公懇懇關垂之意」,「今赤焰梟張,勢將燎原」,「願追隨左右,共挽頹局」。9日,張作霖複電:「東南半壁,全賴我兄支柱」,「弟但知大局為重,微嫌小隙,早付東流」。在王占元南行之後,提倡大北洋主義的靳雲鵬也於11日接踵而至。靳於8日到奉,參與軍事會議,對張作霖說:「黨軍既以北伐為名,在勢必不止於長江,彼方行步步為營之策,得湘、鄂即窺豫贛,得長江安能保其不窺河北?」靳建議聯孫制蔣。當時,張宗昌也在奉,經靳勸說後表示:「馨遠若能斷然出兵打蔣介石,山東有一兵一卒走入江蘇,算我姓張的不夠朋友!」靳、孫會談結果,孫傳芳表示,將親率13萬大軍進駐江西。11日,孫傳芳致電張宗昌稱:「效帥忠勇奮鬥,肝膽照人,請聯合出兵,共同討赤」,「傳芳誠意與奉魯合作,此心可質天日。」14日,靳雲鵬、王占元聯翩到濟,轉達孫傳芳的「合作」之意,請奉魯軍速由京漢路進攻武漢,孫方將由贛進攻黨軍側面,同時保證孫軍在蘇魯交界不駐重兵。當日晚,張宗昌即派潘復、文和、吳家元三人為代表赴寧會見孫傳芳,潘復表示:「效帥為直接(截)了當之人,非爾虞我詐者可比」,「一俟蘇魯妥協,即行出兵」。16日夜,雙方協議:江蘇徐州、山東兗州雙方駐兵不過一旅;遇必要時,魯軍得假道徐州隴海東站入豫,但徐州以南五省勢力圈之軍事,魯方決不干預。

張宗昌

經過王占元、靳雲鵬的斡旋,蘇孫、魯張、奉張之間的聯盟初具雛形。9月19日,張作霖派人赴寧答謝,攜帶共同出兵計劃及解決內閣方案,徵求孫傳芳意見。同日,楊文愷等赴濟,代表孫傳芳和張宗昌交換了蘭譜。20日,匆匆返寧報命。

在和張作霖、張宗昌結盟的同時,孫傳芳還於9月14日派出密使會見英國駐滬領事,以「中國的安全岌岌可危」「英國利益同樣受到威脅」為理由,要求英國給以任何形式的合作。密使表示,「只要能消滅布爾什維克的威脅」,孫傳芳準備冒奉軍賴在長江一帶,以及被指責向外國人出賣祖國的風險。15日,英國公使麻克類向外交部建議,由駐滬領事向孫傳芳保證,視孫軍與廣州軍隊作戰情形,予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援助」。但是,英國政府對沉浮變幻的中國軍閥不放心,擔心孫傳芳的失敗會使英國的處境「更為難堪」,因此仍持觀望態度。

(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 :蔣介石日記解讀(2)》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康狄讀書會 | 關於李秀成的幾個問題
倭寇還分大小,嘉靖 「大倭寇」是如何形成的?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