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2年了,美國人為什麼還在用這種錢!
現在國內移動支付普及,很多同學可能都忘了揣著現金是什麼感覺,更別說用硬幣了。但是在美國生活,或者去旅遊的朋友,肯定很難忘記被硬幣支配的恐懼。
美國的各種硬幣
在美國的商店,商品價格都是不加稅的,而各州的稅率又都不是整數,這就意味著你每次買東西都需要算到小數點後兩位!
如上圖的可樂的標價是3美元兩瓶,看起來是整數吧?
但別忘了加州的消費稅是7.25%,所以你在櫃檯上實際需要付的錢是3$*(1+7.25%)=3.22美元
美國的小票上都會額外標註稅款 (圖源:reddit)
如果這時你拿出那張5美元的紙幣,商店就會找給你3枚無用的一美分硬幣。
為什麼說美分無用呢?因為它的價值實在是太小了啊!
一美分是一美元的一百分之一,相當於0.7毛錢,小時候學校旁的小賣部賣的可樂糖還要一毛一個呢。
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根本沒有把美分花出去的場合。
美國所有的自動販賣機、自動洗衣機等都不支持使用一美分硬幣。
而且相應的,一美分的存在消耗了每一個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超市售貨員每次都要多花那麼四五秒種找到應該找給你的鋼鏰。
所以美分根本無法像別的幣種一樣在市場中流通起來,而是被囤積在家裡的瓶瓶罐罐之中了。
為了解決囤積的硬幣,美國人民甚至發明了一種專門幫你把硬幣換成紙幣的生意——Coinstar。每換一次就收你10%的錢。
這下你知道為什麼美國信用卡這麼發達,恨不得買瓶水也要刷信用卡了吧?
當然,美分也不是一直這麼不值錢。
在1901年的美國,一磅(0.45kg)牛肉的價格大約為14美分,而一夸脫(0.9升)牛奶的價格是6美分。
美國曾經還存在有半美分的硬幣,在1857年的時候就因為價值太低而停止了鑄幣。
而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世界上所有貨幣的價值都是在穩定下降的:是不是感覺毛爺爺的購買力比小時候小了很多?
近幾十年來,加拿大、紐西蘭、芬蘭等國家相繼都取消了一分錢硬幣在市場的流通。美國卻還在繼續使用美分。
加拿大分
美分的價值不斷下降,到了今天,美分的鑄造成本已經超過了其本身的價值。美國鑄幣廠製造一枚1美分硬幣的成本達到了2.4美分。這讓美國政府每年虧損1.15億美元。
在2006年,隨著美分硬幣原料——鋅價格的上漲,用美分硬幣煉鋅變得有利可圖。聯邦政府隨即禁止了個人重鑄貨幣,但每年50億枚美分硬幣的生產依然雷打不動。
鋅
美國人也不是不明白用美分的弊端。
在1990年、2001年、和2006年,取消美分硬幣的議案曾經三次在議會討論,但都沒有成功。
因為美分在國會中不乏支持者,比如國會的遊說團體ACC(Americans for Common Cents),他們的主要論點有:
1.取消美分後,每次結算都四捨五入的話可能會讓消費者多付錢。
2.美分存在的時間太長了,突然取消會讓人在情感上接受不了
3.美分上的頭像是林肯,他被大家廣泛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而繼續使用美分就是對他的一種紀念。
4.人們通常會把硬幣捐給慈善機構,取消美分會影響慈善機構的收入。
哦吼,看起來理由很正義哦!又是感情牌,又是慈善事業……
但事實,才沒有這麼單純咧!
支持美分的團體American for Common Cents背後的贊助者是美國制鋅業巨頭Jarden Zinc。
Jarden Zinc是美國鑄幣廠唯一的鋅原料來源,他們與美國政府簽訂的合同價值4800萬美元。而且每年會拿出14萬美元資助ACC(Americans for Common Cents)。
拿了人家這麼多錢,也難怪ACC會為保留美分搖旗吶喊了。
Jarden Zinc公司
美分雖然涉及到每個美國人的生活,但涉及到的數額和龐大的聯邦預算一比並不算多。這也是為什麼這些既得利益者可以避開公眾的視線,從納稅人手中攫取了這麼多利益。
很多人覺得美國政治體制三權分立,很公正,但它也不是絕對完美的。政府決策往往受利益集團的影響。
各大企業在國會都有自己的遊說集團(lobbyist),通過合法手段賄賂議員、或對議員們施加壓力。
Lobby的在英語里的意思是就是大堂。這是因為這些代表企業利益的說客總是出沒在國會大樓的大堂里,與政客交流。
雷米丹頓
例如紙牌屋裡的雷米丹頓就是天然氣公司SanCorp的在華盛頓的說客。丹頓為男主角木下的各種政治活動提供了巨額資金。
作為回報,木下協助推出了有利於SanCorp天然氣公司的立法。
綜合來看,繼續使用一美分的硬幣,無論對消費者、對政府、還是對美國經濟都沒有好處,唯一可以從中獲利的只有寄生在美分上的制鋅企業。
公眾的利益就這樣在美國複雜的政治體制下被讓位給了少數既得利益集團。


※女兒神秘失蹤,父親用盡一生找回400人,卻沒有她
※孩子為啥老對著手機笑?是不是搞對象了?網友們解答了家長的疑問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