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世上只有一種藝術流派,就是天才派」

「世上只有一種藝術流派,就是天才派」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如果你生活在非洲高原,那麼,早晨一睜眼你就會感慨:呵,幸好我棲身於此,這個我最應駐足的地方。」——凱倫·布里克森

凱倫·布里克森(Karen Blixen 1885-1962),丹麥現代傑出女作家。布里克森曾使用過多個筆名,其中尤以的Isak Dinesen筆名蜚聲於世。

在她剛跨入文壇時,曾得到丹麥著名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的提攜。作為本世紀北歐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她先後用英文、丹麥文發表的重要作品有《七篇哥特式的故事》、《走出非洲》、《冬日的故事》、《最後的故事》、《命運軼事》、《草地上的陰影》以及逝世後整理出版的小說《埃倫加德》。

在布里克森生前,就有學者從事其生平與創作的研究。在50年代,她更是在歐美贏得較廣泛的聲譽。1954年,海明威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答詞中說:這項獎應授予布里克森。1957年,她被選為美國科學院榮譽院士,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回復v786收聽凱倫·布里克森的一段採訪錄音。

2、「世上只有一種藝術流派,就是天才派。」——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 1899-1977),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他在美國創作了他的文學作品《洛麗塔》,但真正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文家的是他用英語寫出的作品。他同樣也在昆蟲學、象棋等領域有所貢獻。

納博科夫本人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不應按照機械的原則硬將作家套進某某主義的模子,他也反對作家過分依賴現成的文學傳統或模式,甘心充當時尚和潮流的俘虜。他一向反對用藝術來說教,但他的作品並非與社會和道德全然無關,至少他的主題之一是描述在道德歧路上徘徊者的惶惑、悔愧和痛苦。然而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既「不真實」,又不可愛,因為他最不願哄騙讀者把小說當成真事,硬去與書中人物認同。他運用種種手法,努力在讀者與人物之間拉開一段距離,使讀者能跳出小說之外,去作更深入的聯想與思索。代表作品《洛麗塔》、《微暗的火》、《阿達》、《普寧》等。

以下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一段談話錄音。

3、「每位作者和每位讀者都知道,好的寫作是最棒的旅行。」——戈爾·維達爾

戈爾·維達爾(Goer Vidal 1925-2012),美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並且用了從二戰結束到21世紀初的60年的職業生涯來挑戰世界。

他是一個寫了25部小說,超過200篇文章,6部戲劇,和他自己都數不清寫了多少的電視、電影劇本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名「破壞分子」,自二戰之後的六十多年時間裡,他一直在犀利地批判美國政治不拘一格。

他的寫作以諷刺幽默見長。其最暢銷作品為《邁拉·布雷肯里奇》,這部關於好萊塢易性癖的小說使其名字家喻戶曉。另寫有諷刺劇《訪以小行星》和《最好的人》,歷史小說《伯爾》、《1876年》、《林肯》、《帝國》和《好萊塢》等。曾兩次競選國會議員,未能成功。

回復v788收聽戈爾·維達爾的一段採訪錄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剿共」背後國民黨派系的較量
霍夫施塔特:美國自由主義的主要詮釋者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