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周古國——鄀國,先遭分裂,後因「朝秦暮楚」,被楚蠶食

商周古國——鄀國,先遭分裂,後因「朝秦暮楚」,被楚蠶食

鄀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上古民族,立國較早,商代甲骨卜辭記載為「若方」。鄀國在周代之前叫若國,相傳為黃帝第二個兒子昌意的封國,昌意因為出生在若水地區,故後來黃帝封其在此立國。「若」帶草,應該是一種水生植物,若水應該也由此而來。故《系本》云:「鄀,姬姓之國,黃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為諸侯,此其後也。」《史記·五帝本紀》也有「昌意,降居若水」的記載。若國由若水而來、首封君昌意一般沒什麼問題,但關於若水,就眾說紛雲了,因為四川雅安有若水,故一直以來被認為鄀國發源地在四川;也有說若水即汝水(北汝河),那就是在河南了,莫衷一是。

鄀國在西周初期重封,大約在西周中期前後分裂成兩個鄀國,即上鄀和下鄀。出土春秋青銅器「上鄀公簠」、「下鄀公鼎」力證了上下兩鄀國的存在。但據郭沫若考證,在金文中,上鄀作鄀,下鄀作蠚(hē)。上鄀國封地在今陝西商洛市一帶,春秋時被晉國所滅;下鄀國封地在商密(今河南南陽淅川縣)境內,後遷至今湖北宜城東南一帶。

下鄀國周邊有秦國、楚國、晉國等大國,有史記載的鄀國歷史總是離不開這三個大國。首先從春秋初期楚武王崛起以來,與下鄀國一直戰火不斷,後淪為楚國附庸,據《左傳·哀公十七年》根據丁高的話說:「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率,是以克州、蓼,服隨、唐,大啟群蠻。」意思是曾經鄀國有個叫觀丁父的人,楚武王俘虜了他,見觀丁父是個軍事將才,使他歸順,並讓他作統帥,助楚武王攻克了州國、蓼國,降服了隨國、唐國,開導了周邊的蠻族,立下大功。這說明早在楚武王時期,楚國便與下鄀國干過一仗,而且還收服了一員幹將。

據《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秋,秦、晉伐鄀。楚斗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說得是公元前635年,秦國和晉國聯合討伐下鄀國,當時下鄀國的都城在商密,商密告急,楚國得知後派臨近的申縣縣尹斗克和息縣縣尹屈禦寇率領申、息之師前去戍守鄀都商密。但並沒有成功,反被秦軍算計了,秦軍在商密城下上演了一出自導自演的與楚軍「歃血為盟」的好戲,下鄀國人以為秦楚聯盟,只好開城投降,等秦國收服了下鄀國,再迅速調過頭去對付前來戍守的楚國申息之師,斗克和屈禦寇低估了秦軍,雙雙成了秦國的俘虜。秦人擔心楚國大軍隨後追到,匆匆退出商密回到秦國,楚國得知後,果然派出大軍前來追趕,但沒有追上。從記載可以得知,秦人雖然降服了下鄀國,打敗了申息之師,卻沒有佔領商密。史料記載秦國不止一次的入侵下鄀國,但由於楚國的干擾,常常無功而返,也算是小國利用大國間隙頑強生存的一個典例。

下鄀國地處秦楚之間,隨著春秋中期秦穆公稱霸後,秦國也迅速崛起,被夾於中間的下鄀國迫於地緣壓勢時常朝秦暮楚。據《左傳·文公五年》記載:「初,鄀叛楚即秦,又貳於楚。夏,秦人入鄀。」說得是下鄀國之前背叛楚國親切秦國,後來又棄秦向楚,因此激怒了秦國,於是在公元前622年的夏天,秦國出兵攻打朝秦暮楚的下鄀國。楚穆王便使下鄀國舉族南遷至楚國腹地(今湖北宜城東南一帶)。

楚國助下鄀國南遷的用意很明顯,是不想讓自己的附屬國落入他國的囊中,乾脆裝進自己的口袋封起來。至此,下鄀國徹底成了楚國的籠中鳥,下鄀國何時正式滅亡,已經不得知,但在楚國的慢慢蠶食下,下鄀國人已如同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被楚國同化了。

楚國滅鄀國後,在春秋晚期,楚昭王期間,吳國攻破郢都,楚國幾乎滅亡。後來在秦國的援助下,吳軍撤退,楚國重建。據《左傳·定公六年》的記載,由於楚國害怕吳軍再次入侵,考慮到鄀地易守難攻,便將國都遷往鄀,稱鄀郢。大約六十餘年後,復將國都遷回郢都。縱觀鄀國的遷徙軌跡,沿漢水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活動,對南方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鄀國融為楚地後,成為荊楚文化組成的一部分。

文/堰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春秋古國——軹國,擅長製作戰車配件,曾為天下名都,與臨淄齊名
西周古國——姬姓樊國,國君是西周晚期的大諫臣,被詩經高度讚美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