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慧眼、法眼、佛眼

慧眼、法眼、佛眼

慧眼、法眼、佛眼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再進一步是慧眼,慧眼也離不開肉眼,也是通過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謂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顯現;因為修定而發慧。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變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這個慧眼。

智慧怎麼變成力量呢?我們普通聰明人,想一個道理想通了,譬如說抽煙對肺不好,應該改,道理上通了,但習氣改不了,因為慧沒有力量,改不過來。又譬如脾氣壞,貪、嗔、痴,道理上都曉得,就是扭轉不過來。儘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講得很通,碰到事扭轉不過來,這是慧的力量不夠,也就是不能證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夠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麼眼呢?慧眼觀空。而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空性的體,就是法眼。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只落在空,還是小乘果的一邊,要能夠真正觀空里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來說,是性空緣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來說,是真空起妙有,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觀。

第五種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觀一切眾生只有慈悲,只有慈愛。慈悲是兩個觀念組合起來的佛學名詞,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愛,至善的愛;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愛,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無條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來,一切眾生皆值得憐憫,所以要布施眾生,要救度眾生,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學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備了這五眼。如果說,世界上有人頓悟而成佛,立地就轉而具有這五種功能的話,那麼他所證的佛法,大致就是對的;如果在理論上認為自己悟了,而這個五眼功能沒有發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談。

所以我們曉得佛說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門。這也是每一個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們因為沒有經過修持,所以發不起來。假使經過修持,我們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發起五眼的功能,這是第一層問題。

第二層問題,《金剛經》講到這裡,佛為什麼突然提起來五眼的問題呢?他自己問,下面又沒有做結論,至少對於五眼這一段,他只提出來問題。接著又講別的去了,其中的道理在什麼地方?釋迦牟尼佛今天好像當眼科醫生一樣,把你的眼睛翻開檢查檢查,而且他是自動的,他又不要你挂號,這是什麼道理呢?

這代表見處,所謂明心見性的見。真正達到了有所悟證,明心見性,這一見之下,真的現量境呈現,它自然具備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見處即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之見。在《金剛經》這一品中,沒有把這個奧秘說出來,但是我們真研究佛法,看佛經的經典,這種地方不能放過去,它的問題就在這裡。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楞嚴經 第二卷 第二十一講
份外之財不可貪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