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到底是忠還是不忠?

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到底是忠還是不忠?

原標題: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到底是忠還是不忠?


關於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歷史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功大於過。


然而,最近又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說他被曾國藩俘虜後 ,在敵人的囚籠里寫了個自述,這自述從其根本立場來看,卻是一個背叛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告白書」。所以這種觀點就是:李秀成是叛徒,且「認賊作父」。那對於太平天國而言,他究竟是否當得起這「忠王」的名號呢?


李秀成被捕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對他施以了酷刑,用刀錐割其臀股,頓時血流如注,可劉秀才卻巋然不動,泰然自若。之後,曾國荃命人製作了一木籠,將劉秀才囚禁在其中,命其寫下供詞。16天後,李秀成就被處死了,時年42歲。縱觀李秀成一生,一世英名,竟然全毀在了最後這十幾天,落下了「變節」的罵名。


那李秀成的供詞究竟寫了啥內容呢?由於篇幅的關係,這裡就不做過多的敘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不過文中最有爭議的部分,便是李秀成在這份供詞中流露出了乞降求撫的意思。比如,他對曾國藩和清王朝大加諛頌,謂「久悉中堂(指曾國藩)恩深量廣,切救世人之心」,「久知中堂有仁愛惠四方,兼有德化之心,良可深佩」,且自己「心悔莫及」,自嘆「一身(生)屈錯,未遇明良」等等。


一位臨死不懼,且毫無戚容、談笑自若的人,怎會寫出這些令人不恥的言語呢?其實這份供詞並非李秀成的原話,而是被曾國藩做過5600多字的刪改、撕毀以及偽飾。這件事在曾國藩幕僚趙烈文的《能靜居士日記》中便可以找到證據,另外後世專家經過考證對比,也給出了確鑿證據。


那麼曾國藩刪改和撕毀了什麼內容呢?這仍舊是個謎團。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曾國藩留下了有用的,刪除了沒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內容。那什麼是有用的呢?一是對曾氏兄弟和大清朝的吹捧,這個是有很大作用的,前面已經說過了,就不再重複。


二是刻意強化了李秀成的「乞降之意」。李秀成身經百戰,九死一生,自然是不怕死的,起初他對曾國荃的「刀剜錐刺」是毫無懼色的,可在見了曾國藩之後就有了變化。


曾國藩不愧老謀深算,對李秀成慰藉有加,且不曾絲毫動刑,很快李秀成便答應書寫供詞。他在供詞中寫到「今自願所呈此書,實見中堂之恩情厚義」,還說到曾國藩「有仁愛」、「有德化之心」。這些,都可以判斷出曾國藩肯定對李秀成表露過安撫之意,至於內容,現已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曾國藩安撫在前,李秀成寫供詞在後。很顯然,曾國藩是在引誘李秀成說出一些希望借他之口說出的話。


三是刻意宣洩李秀成對太平天國的不滿。李秀成在供詞中曾以較大篇幅,述說其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望。


他曾再三批評天王「一味靠天」、「言天說地」,對天王一味信任「同姓王」,而竭力排斥異姓王的做法更是深為不滿。同時他在供詞中對洪氏宗親也是很不滿,直斥長次兄是「佞臣」。他在供詞中還反覆抱怨天王「不信外臣」、「不問政事」、「不用賢才」、「立政無章」。結果就是「讒佞張揚,明賢偃避,豪傑不登,故有今之敗」。


據說,李秀成在寫供詞的時候,是被困在囚籠中的,既有死亡的威脅,又冒著酷暑,可謂恍若隔世而百感交集。他當時以大約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據說當寫到3萬多字的時候,甚至用完了紙,寫壞了筆。這種境地,李秀成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後人是很難想像的。人生至此,有求生的願望也是正常的。因此,他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人生的渴望,他還只是壯年之人啊。



其實,他雖有僥倖,但知道自己是必死無疑的,他當時寫到「死而足願,歡樂歸陰」便是寫照。一個滿懷抱負之人,卻被困在囚籠之中,行之將死,是何心情?誰人可知?

所以,個人認為,李秀成這所謂對太平天國事業不忠的「歷史污點」,應當是老謀深算的曾國藩,利用其人性的弱點一點點誘導出來的。所以,單憑一本李秀成的供詞殘本,就妄下結論說他不忠,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諸位以為如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亂談 的精彩文章:

宋高宗趙構議和沒有錯?究竟什麼才是對南宋最好的國策?
宋遼戰爭中,為何遼國每次南下都肆無忌憚,難道不怕被斷糧道嗎?

TAG:媛媛亂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