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批評是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而非唯一方式,但不少父母都只會批評孩子,把這作為唯一的教育方式當成萬能的法寶,認為多批評孩子幾次,孩子就記住了,就不會總犯同樣的錯誤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情景一:小宇今年五歲了,是個頑皮的小男孩,每天都少不了父母的嘮叨。早晨起床後,小宇連衣服都沒有穿好,就看起了電視,邊看電視邊吃零食,一大堆的零食包裝袋堆滿了茶几,混雜在其中的還有電視遙控器、光碟、小宇的襪子。

媽媽從菜市場買菜回來,看到茶几上的慘狀,立刻吼起來,「小宇,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不要把什麼東西都放在茶几上,你怎麼就記不住呢?」「你不是才說嗎?哪有說過好多次?」「你怎麼還狡辯?」「本來就是這樣嗎?你跟我說一聲就行了,怎麼一上來就吼?」「你這孩子真是太不像話了,這次的事情先不說,上次王阿姨告訴我你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我不論怎麼問你,你都不承認,你現在只要我一批評你,你要麼狡辯,要麼說謊!」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情景二:紫玉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姑娘,她的父母都是老師,平時會教她很多的知識,所以,她懂得東西要比同齡孩子多。不過,她的父母對她的要求也很嚴格,犯了錯誤,總少不了一頓數落,哪怕是一點小錯誤,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紫玉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唯有一點是父母不滿意的,那就是紫玉缺乏自信,面對挑戰總是畏首畏尾。有一次,學校舉辦秋季運動會,因為紫玉的體育成績還不錯,老師便讓紫玉報名參加了百米接力,紫玉一再推脫,「老師,我從來沒參加過比賽,我不行的。」後來,雖然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勉強參加了比賽,但在比賽的那一天,站在起跑線上的紫玉渾身顫抖,連接力棒都握不住,最終被其他同學換下。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在以上兩個案例中,紫玉與小宇的經歷都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在父母的批評中長大,他們的父母很少表揚他們,只會在孩子犯錯誤時,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這種唯一的教育方式導致了有害的結果。小宇在母親批評他時,會辯解、會說謊;紫玉對父母的教育雖然言聽計從,但卻使她越來越不自信,不敢接受任何具有一點挑戰性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具有自我保護的功能,但父母批評的太多,孩子的大腦就會感覺到這是一種威脅,從而自發地進行抵禦,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

一是辯解,不認同你的觀點(反抗型孩子);

二是撒謊,因為說實話就會遭到批評,所以會通過說謊的方式矇混過關(陰奉陽違型孩子);

三是假裝沒聽見,你愛說什麼說什麼,我就當耳旁風刮過就好了(無所謂型的孩子)。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我每天都要說好幾遍,可他永遠也記不住。現在我們就不難理解小宇的一些表現了。

那麼,紫玉不自信又是因為什麼造成的呢?神經科學家研究了一些經常面臨各種刺激(包括長時間的遭受牢騷抱怨)的人的大腦,研究後發現,大腦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樣,如果讓它聽到了太多的負面信息,很可能導致當事者也會按照消極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長時間暴露在抱怨環境中還會使人變得愚蠢和麻木。

一些父母認為我批評孩子是為了孩子好,其實不然,不少父母在批評孩子時,難免會情緒失控,表現得非常急躁,這樣一來,你為孩子好的初衷就發生了變化,因為你的行為失在毀孩子,過度的批評會讓孩子對自己不認可,不敢做事,因為一旦做錯了事,我就會受到批評、指責,既然如此,我乾脆就不做事了,因為不做就不會犯錯,這與父母的期待就更加背道而馳了。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批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但父母不能只會批評,而且還要學會智慧地批評,那麼,怎樣的批評既能讓孩子接受,又是有效的呢?


第一,要避免情緒化

一些孩子屢教不改,就會讓父母非常生氣,一見孩子犯了錯誤,嗓門一下子就提高了,不要以為你的嗓門提高了就能立馬讓孩子改正錯誤,結果恰恰相反,這隻會激發孩子的「鬥志」,很多時候父母就會和孩子對嚷起來,甚至升級為哭鬧和打罵,絲毫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一些父母總是很疑惑,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每次批評他,他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怎麼說都聽不進去。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拒絕接受的不是你的批評,而是你對待他的態度,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既能達到批評的目的,又能讓你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第二,避免過度批評

一位母親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段時間,我每次批評女兒時,只要我一張嘴,孩子就能猜出我下句說什麼,弄得我既生氣又尷尬,可細細一想,我才發現每次批評女兒時,都是這樣幾句話,來來回回地說,絮絮叨叨,想想是夠煩人的,女兒曾經在和我聊天時透露:媽媽,很多時候你講的都是正確的廢話。

恐怕很多父母都有我這樣的毛病吧?嘮嘮叨叨,毫無新鮮感的批評,不能給孩子大腦以明顯的刺激,而且說得越多,越會讓孩子反感,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甚至和你對著干,誰都不願意聽到傷害自己自尊心的語言不是嗎?

所以,下次再批評孩子時,您不妨換一些新鮮的詞語,換一種語調,或許這更能讓孩子接受。再有,在一天之內不要總批評孩子,一天只批評一兩次就可以了,不要逢事就說,因為有些錯誤,孩子可能馬上就能夠明白,你給他一個眼神就夠了。

當然,也不是任何錯誤都需要批評的,比如孩子的過失,不小心弄撒了牛奶,就沒有必要批評;孩子的能力範圍內做不到的事情也不應該批評;還有已經認識到了錯誤,正在想辦法彌補,不僅不應該批評,還應該表揚才對。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第三,避免批評簡單化

比如,孩子一哭,父母就會生氣地說:「你就知道哭,除了哭你還會什麼呀?」這樣的批評只針對的是表面現象,而沒有嘗試理解孩子為什麼哭,更沒有告訴孩子遇到此類情況下次該怎麼做。當孩子犯錯誤時,首先不是急著去批評,而是需要先共情他的感受,聽聽他的想法,有些時候真的是我們錯怪了孩子。

芳芳的媽媽感冒了,爸爸又出差了,媽媽還要照顧芳芳很辛苦,吃過晚飯,媽媽正在廚房洗碗,就聽到客廳傳來杯子摔在地上的聲音,原來是芳芳蹬著小凳子拿水杯的時候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嗎?玻璃杯碎片扎到你怎麼辦?」媽媽一頓河東獅吼,芳芳含著眼淚委屈地說:「媽媽,我想給你準備好水,一會你要吃藥的。」聽了孩子的話,媽媽羞愧難當,一把摟住了芳芳。

之後,媽媽向芳芳道了歉,並告訴芳芳,「你今天會想著給媽媽拿水,媽媽很高興。你年齡小,自己拿水杯很危險,因為玻璃碎片很可能會扎傷你,以後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媽媽做。」

芳芳媽媽的做法,既讓孩子明白了自己錯在了哪裡,又知道了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去做,這才是正確的批評態度,如果能在一開始問明情況,而不是急著發火,效果就更好了。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第四,避免批評誇大化、嚴重化

有些父母批評孩子時,總會不由地將批評擴大化,嚴重化。比如,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有的父母就會說:「我看你是考不上大學了,就以你這樣的成績連一般的專科都上不了。」「你真笨,我算看好了,你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你總是惹我生氣,上次你……」

因為一件錯事就否定一個人,因為一件錯事牽扯出十件錯事,這是很多父母都容易犯的錯誤,這是最傷孩子自尊心的,也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是如何的失望,既然父母都這樣認為了,我自己也無所謂了,破罐子破摔吧。

此外,父母在批評孩子時,還要注意場合,盡量不在公眾場合,尤其是在他的小夥伴面前批評孩子,還有就是不能採取嚇唬的方式進行批評,「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到門外去。」嚇唬只是一時的,很快孩子就會明白你是不會這樣做的,對他改正錯誤沒有絲毫幫助。

父母應該認識到,批評孩子的目的不是打擊他,不是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所以,你不妨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錯在哪裡,表明自己的感受,你期望孩子怎麼做,孩子能夠理解這三點,就足夠了,何必大動干戈呢?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竟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太不可思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