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用李斯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胸懷比劉邦要廣闊太多
文/媯滿聰
如果僅僅把秦始皇看作是暴君,這是非常短視和不公平的。暴秦的惡名有些並非秦始皇造成的,而是秦二世與趙高幹的,秦始皇不過是背了個鍋而已。同樣是開國之君,劉邦一度被認為是胸懷大度的人,但是滅功臣的行為,讓他永遠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秦朝最讓後人詬病的,無非是殺了幾百個儒生,統一了六國,帶來了巨大的戰爭災難,其他的便是修建阿房宮、造成了大量的冤獄。秦二世的統治與秦始皇有本質的不同,在秦始皇時代,李斯這樣的外來臣子,能夠得到重用,在秦二世時代,李斯就逐步被邊緣化了。
李斯被冤獄的時候,曾經給秦二世寫過一封信,陳述了自己的冤情,但是陳述的方式與口氣非常不客氣。這篇小文章言辭犀利、文采飛揚。原文是:
「臣為丞相,冶民三十餘年矣。逮秦地之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遊說諸侯,陰修甲兵,飭政教,官鬥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變數、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王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願陛下察之!」
這篇文章並沒有進入秦二世的手中,而是被趙高攔截了。即便是被秦二世看到了,秦二世也不會原諒李斯。畢竟,李斯知道秦始皇死的時候,秦二世的所有陰謀,所以不可能被新政權容納。同時,李斯在這段文章中的口氣,以及反映問題的方式,也是很容易被判有罪的。
首先,李斯將秦國統一天下的功勞算在了自己的頭上,並沒有提過秦始皇;其次,李斯說自己冤屈的口氣,明顯有誇耀自己的功勞的成份,並沒有謙虛謹慎地與皇帝對話;再次,強調了秦始皇對自己的重視,以及自己開疆闢土的文治武功。
李斯進入死牢了還如此大口氣,還如此不客氣,足見他平日里一定是個張揚跋扈的人。秦國統一天下,李斯有功勞;秦朝焚書坑儒,李斯有功勞;秦朝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等,李斯有功勞。他的確為後兩千年的中國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沒有秦始皇的信任與包容,李斯什麼都不是。儘管李斯是個口氣很大的人,脾氣很臭的人,行為不是很謙虛的人,但是他依然得到了秦始皇的重視,並連續在秦始皇身邊效忠了幾十年。歷史上,所有對秦始皇的詬病,都是帶有偏見的,同時把秦二世的行為算到了秦始皇的頭上。這當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準確的。
從沙丘之謀的沒有底線,到獄中對秦二世的不客氣,足見李斯並不是個好打發的人。面對這樣的人,劉邦是不會客氣的,然而秦始皇卻用了很多年。秦始皇的識人能力,用人能力,比劉邦要高出太多倍。
參考文獻
1.張毅《李斯做官》;
2.付志紅,《李斯的文化角色及其作品的文學觀照》;
3.安子毓,《史記所載秦代史事辨疑》;
4.司馬遷,《史記》;
5.司馬光、柏楊,《資治通鑒》。


※劉備為何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學者彭凱:蜀漢兵力不佔優勢
※抗戰時期的川軍之所以能打,是因為20年內打了470場內戰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