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80年前、20年前、現在,以及某些現實

80年前、20年前、現在,以及某些現實

國家地理中文網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官方公眾號

關注

中國國旗——文華東方酒店樓頂展開的這面中國國旗,在1997年替代了英國國旗。

攝影:Steve McCurry

框哥說:香港,80年前,20年前,現在——本篇推送集結《國家地理》檔案館中的經典影像、《國家地理》殿堂級攝影師的經典作品、《國家地理》「你來掌鏡」社區的最優秀攝影師,為你展現這座——震撼的城市。

80年前

在《國家地理》卷帙浩繁的老照片檔案里,深藏著這樣一組「香港」,這組照片展示的卻是整整80年前的「東方之珠」。回望1938年的香港,那時她還是座海盜的巢穴;那時她還屈服於英國;那時第三代香港滙豐銀行大廈才剛剛落成;那時她的港灣四周遍布苦力和腳夫......

香港,處於世界貿易的高速路上,海納世界各國的船舶。

照片鳴謝Screen Travelerm, from Gendreau

一百多年前香港就引入了有軌電車,但是德輔道上的黃包車卻依然興盛不衰。

照片鳴謝Screen Travelerm, from Gendreau

在中國購物街上,棉布成了大道兩旁的主角。

照片鳴謝Screen Travelerm, from Gendreau

這些孩子,現在在哪裡呢?

照片鳴謝Screen Travelerm, from Gendreau

香港的中心地帶,矗立著一座昭示英國參與亞洲金融的紀念性建築。

照片鳴謝Screen Travelerm, from Gendreau

這位賣報人也許是今天某位老爺爺老奶奶的母親。

照片鳴謝Screen Travelerm, from Gendreau

20年前

中國國旗——文華東方酒店樓頂展開的這面中國國旗,在1997年替代了英國國旗。

攝影:Steve McCurry

轉眼間,香港回歸已21年。這些年,香港雖然發生了很多大變化,但不變的,還是對傳統港式生活的堅持。這片曾被英國統治的中國島城,在現代化的摩天大廈簇擁下,散發著獨特的中西合璧之美。

下面是三位《國家地理》攝影師眼中、這座令人心馳神往的20年前「老」香港。

賭馬,曾經賭馬的他,像不像今天賭球的你?

攝影:Steve McCurry

眾多賭馬愛好者聚集在新界沙田賽馬場圍觀賽馬,沙田賽馬場是香港兩個主要的賽馬場之一。

灣仔地區,當時隨處可見的腊味市場

攝影:Steve McCurry

大埔文武二帝廟,信徒會在文武廟內燒香祈禱好運降臨。

攝影:Steve McCurry

中國戲劇,演出前,一個旦角正在化濃艷戲劇妝。

攝影:Justin Guariglia

新年舞獅,這地下停車場有沒有經典港片的味道?

攝影:Justin Guariglia

彌頓道

攝影:Steve McCurry

香港醫學博物館。這座愛德華時代風格的香港醫學博物館,最初是一家研究所,當1894年這片土地爆發一場毀滅性的鼠疫時,該研究所曾與疾病奮力抵抗。

攝影:Catherine Karnow

九龍區鯉魚門,村九龍區鯉魚門村閑散的釣魚場景,與香港中心區繁忙的商業氛圍,似乎相隔萬里。

攝影:Catherine Karnow

太和洞藥房,九龍區,香港最古老的中藥鋪之一

攝影:Catherine Karnow

天壇大佛坐落在香港大嶼山聖壇上的天壇大佛,是世界最大的佛像。

攝影: Justin Guariglia

現在

Brian Yen是2014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的冠軍得主、《國家地理》「你來掌鏡」欄目的會員,也是一位長期在香港認真記錄城市的攝影師。十幾年前,他搬到了香港。他自稱是自己的中年危機又一次把他推向了曾經熱愛的攝影,並記錄著這座他深愛的城市直至今日。

中環的「大河之舞」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路左邊的人沖向右邊,路右邊的人沖向左邊。這場「大河之舞」每三分鐘上演一次。人們如此匆忙。正如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所說,這裡的人們不會在非生產性活動上浪費一分鐘。中環有好幾座著名建築,如諾曼·福斯特設計的滙豐銀行大廈、貝律銘設計的中國銀行大廈。

砵甸乍街,每年萬聖節之前,來這條街上買東西的人都會熙熙攘攘。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銅鑼灣的「沙丁魚時段」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銅鑼灣是香港島上最熱鬧的購物區,從小型本地精品店到世界名牌應有盡有。這裡也集中了許多餐館,從大廚吉米·奧利弗的義大利餐廳,到香港著名的街邊小吃咖喱魚丸。

黎明尖沙咀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算命。香港的迷信可謂是聲名遠揚,九龍區天后廟旁邊的兩條街上幾乎全都是這種算命小店。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東亞海洋世界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旺角集市,在春節之類的節日前後,許多當地人都會花上幾個小時討價還價,購買傳統裝飾品和禮物。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薄扶林道墳場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這裡雖是墳場,但海景有種別樣美感。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重陽節,生者會來此祭奠逝者。

南丫島。從中環到南丫島,乘船方便。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財運連連。數千人排著隊,只為了跟觀音菩薩見上幾秒鐘。香港最受歡迎的觀音廟就是圖上這個位於紅磡的觀音廟。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遊覽香港最佳的方式就是乘坐當地人稱為港鐵(MTR)的地鐵。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香港獨特的雙層電車建成於1904年,成為了香港最著名的名片之一。

攝影:BRIAN YE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某些現實

香港是不折不扣的大都會,但浮華背後總有冷冰冰、硬生生的凄苦現實暗流涌動。在如今寸土寸金的香港,有些人仍然被迫居住在非法且異常狹窄的公寓隔間里,這種類似衣櫃的「屋子」平均只有1.4平米,被稱作「棺材居」、「籠屋」,高大一些的人連腿都伸不直......

香港攝影師Benny Lam在回憶香港「棺材居」拍攝任務時說道—— 「那天回家後,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對於梁先生一家來說,4.6平方米的生活空間必須採取多功能設計:這裡既是卧室,也是餐廳,還得是廚房。

攝影:Benny Lam

阿丁生活在1.1平方米的隔間里,也可以說是躺在同樣大小的床上,就連電線都沒有容身之處。籠罩在周圍的悲情壓抑著他的食慾,根本吃不下飯菜。

攝影:Benny Lam

「雖然我還活著,但卻已經躺在『棺材板』里了!」一名香港籠屋房客嘆道。

攝影:Benny Lam

當你在餐廳就餐時,

他們可能是你的服務員;

當你在商場閑逛時,

他們可能是你的保安人員;

當你走在馬路上,

他們可能是擦肩而過的清潔工和送貨員。

陽光透射,紫荊花盛放。

攝影:Richard Pei,你來掌鏡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5月17日正式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鐵打的貓船,流水的貓咪!阿姆斯特丹運河上獨一無二的動物收容所
燒掉一個小破爛茅庵,皇帝賠了一座金殿!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