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把葫蘆盡風華

一把葫蘆盡風華

GIF

是怎樣的一把葫蘆,可以展盡風華,包羅萬象?又是怎樣的一種堅守,可以不顧一切,矢志不渝?在民間工藝美術達人馮春柳的心目中,只要洗盡鉛華,持之以恆,用心善待,每一把葫蘆,都可以盡展天地風華,盡現萬千風采。欣賞著把在手裡的葫蘆,你會發現,那繪就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朵閑雲、每一灣流水,甚至每一座遠山和每一株草木,都是她的拳拳心語和殷殷祝福。一筆一毫間,儘是這位才女對彩繪藝術的默默堅守和對美好生活的深情嚮往。

葫蘆與「福祿」諧音,自古以來,都被人們視作吉祥、平安和富貴的象徵,其優美的曲線和別緻的造型,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和美好願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馮春柳,從小就表現出對繪畫藝術的極高天分。天上飛的鳥兒、水裡游的小魚、開在田野的花朵,以及源於內心的快樂,都是她畫筆下的素材。在幼小的童年裡,天地就是畫板,心情就是畫筆。天高地迥,無拘無束。儘管清貧簡樸,卻也快樂幸福。

GIF

因為喜歡,所以堅守。因為努力,所以幸運。六歲那年,馮春柳遇見了後來被稱作赤峰書畫界泰斗的傅智勇先生,並拜先生為師。如此幸運,也只有執於繪畫、痴於繪畫的馮春柳能夠遇見。從這一刻起,他便一無反顧地踏上了繪畫藝術這條不歸路。這條路有多遠,又有多難?唯有隻身相許,潛心學畫,不問遠方,才能感悟其中的甘苦。也許,遠方就是斑斕的筆洗,抑或是洇染的宣紙。但是,無論如何,都要堅持,都要努力。正如一岸春柳,紮根初融的泥土,面向三月的暖陽。未來,終究會呈現一派絢麗的風景。她堅信,未來就在她的筆下。筆下,有她無盡的遠方。

遠方太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努力無限靠近。十三年後,馮春柳進入赤峰第一工藝美術廠,從事仿象牙雕刻的色彩調配工作。這十三年,對於別人而言,是白衣飄飄的少年時光,是鮮衣怒馬的芳華歲月。但是對於馮春柳而言,這十三年,是不分晝夜的十三年,也是守望寂寞的十三年。十三年光陰礪劍,這一刻鋒芒畢現。她的基礎、她的才學和創意,很快在工藝美術廠嶄露頭角,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讚賞和好評。這是一位謙和、靜雅、知性、不善言辭的姑娘,每一絲線條、每一筆著色,都渾然天成、驚艷無比。在赤峰第一工藝美術廠,她的藝術才華和創作天賦得到了充分釋放。她知道,這是一次精彩的綻放,這一綻放,就是十幾年的光輝歲月。

GIF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鋪開和市場浪潮的無情洗禮,原有的體制也開始遭受新生之前的陣痛。工藝美術廠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漸行漸遠。年輕的馮春柳又該何去何從?對於一個平凡的人而言,這樣的重創和突變,或許會讓自己一蹶不振。但是對於心懷夢想、不舍遠方的馮春柳而言,每一次挫折,都意味著新的出發。寒潮突來,萬物更迭,這不正是蓄積力量、發芽生長的大好時節嗎?甩掉滿臉的憂慮,換上嶄新的春裝,馮春柳隻身踏上了開往京城的列車。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央美術學院,這是中國美術學業的最高學府。她將在這裡接受深造和歷練,實現第二次心性的成長和藝術的蝶變。此行,同樣無人喝彩,同樣義無反顧。

馮春柳堅信,每一幅繪就的堅守和努力,都將化作美麗的光芒,耀亮前行的路。一年後,馮春柳帶著自己的學業成果和藝術夢想,走進北京的一家畫廊。在首都北京,開始描繪屬於自己的世界和未來。那是與畫筆相伴的日子,那是與顏色相視的時光。瑰麗的色彩,永遠無法掩去孤單的心情。北京太大了,目標太遠了。揮別繁華,也許魂牽夢繞的赤峰,才是自己藝術的歸宿。2016年5月,她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赤峰,回到了生她養她的故鄉。走出半生,歸來,她仍舊一身的青春時光,盛放如初。只是她的畫藝更加成熟老道,她的閱歷更加成熟穩健。她是一株始終開花的植物,也許在這裡,她的花期會更長久,果實會更豐碩。

GIF

在赤峰,馮春柳創建了自己的春柳工作室。小小的葫蘆,便是她揮灑才藝的舞台。在工作室,在茶餘飯後,她常常陷入彩繪創意中無法自拔。在她看來,那每一把葫蘆都是自己心儀的知己。只有認真創意,精心構圖,仔細繪製,才不負這份情感和緣分。她相信,每一把葫蘆都有著前世之約,所以盡心儘力,所以不負此緣此藝。深情地對視,虔誠地描摹,如同彼此呢喃細語,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貼切和幸福。

看那憨態可掬的紅山仙翁、閑適自得的童趣,還有那清麗的山水和嬌媚的牡丹,無不體現著她深厚的創作功底和藝術造詣。而最新研發的鴕鳥蛋彩繪系列,更是將其藝術創造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一個作品完成,彷彿走過了一段心路歷程,抑或邂逅了一段難忘情緣。那把葫蘆上,好像還帶著剛剛擁抱時的體溫。每每有顧客相中,她都百般不舍,像是從此即將遠離,總要把在手心細細地打量一番,好讓這最美的印象紮根心底,永不相忘。

GIF

如今,馮春柳平均每月都要繪製幾十枚葫蘆。這些色彩不同、形象各異的葫蘆,滿載著她的深情和不舍,也帶著她的祝福和問候走出赤峰,走向全國。有的作品還被許多名家政要收藏,成為赤峰民間工藝美術發展中的一張張響亮名片。

一把葫蘆,一生福祿。對於馮春柳而言,這繪在葫蘆上的世界,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守住和弘揚傳統文化,留住我們的民族文化基因和根脈,是每一位華夏兒女共同的使命和責任。未來任重而道遠,她將以自己的堅守和努力,以創新思維弘揚傳統文化,讓更多人認識葫蘆的美,懂得彩繪葫蘆的價值所在,尊重彩繪葫蘆的藝術地位。立足嶄新時代,馮春柳將一如既往地沿襲傳統,潛心創作,力求突破,用斑斕的畫筆和不改的初心,呈現大美天地,繪就炫彩人生!

草原文化網∣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原文化網 的精彩文章:

TAG:草原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