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權力的遊戲!世界盃引進VAR的真諦

權力的遊戲!世界盃引進VAR的真諦

本屆世界盃的小組賽全部結束,要說世界盃從開賽至今給球迷留下最深映像的恐怕就是剛剛在世界盃上啟用的VAR技術。雖然說從技術手段上取得了重大的變革,可引入VAR真的能提高公正性與準確性嗎?

這是必然的巧合。6月27日,德國隊爆出世紀大冷,世界第一的衛冕冠軍0比2不敵韓國慘遭淘汰。而8年前的這一天,蘭帕德遠射中梁過線未算,英格蘭1比4慘敗德國。

世界盃在六七月舉行,故此大概率肯定出現一些重大比賽撞車歷史日期,而唯心者會把這類巧合當作「報應」,或曰「出來混遲早還」。

8年前那荒唐一幕,加速了新技術的引進,遂有門線鷹眼與視頻裁判(VAR)的相繼引入。從裁判技術角度,這是世界盃重大變革,但是技術的進步,真的能提高公正性與準確性嗎?本屆世界盃相當場次給出了答案。

在瑞士塞爾維亞一役中,瑞士兩人禁區內抱摔塞爾維亞前鋒米特羅維奇,主裁、邊裁、視裁均無任何表示。如果這就是引進「VAR先進系統」的成果,本屆世界盃迄今第一荒唐大案就是提前宣布提高準確公正性的徹底破產。

GIF

此戰主裁是吹過2017歐冠決賽的德國資深金哨布呂希,這樣簡直可以吹10個點球的犯規動作,如果他沒看見,那麼視頻提醒,是份內之事,如果視頻居然都放過去了,那還要引進視頻裁判幹什麼?

該場視裁何許人也?布呂希的老鄉,另一德國裁判茨魏爾,當今國安主帥施密特,應該對此公印象不淺。

2015-16賽季多特蒙德對勒沃庫森,多特獲自由球後迅速發出打反擊破門,但是勒沃庫森抗議多特發自由球的位置大大挪前,茨魏爾便將勒沃庫森主帥施密特罰出場。

施密特大怒而拒絕離場,茨魏爾見驅離無果,眾目睽睽之下索性破罐破摔,你不走是吧?好,我走!

主裁走了,這球沒法踢了!比賽中斷了足足8分鐘,大夥好說歹說,把裁判請回來,勒沃庫森忍了。

無獨有偶,摩洛哥對西班牙一戰,從主裁到視裁又讓爭議進入一個高潮。

這場摩洛哥吃的啞巴虧實在不少:皮克禁區內手球,吹過2010世界盃揭幕戰的亞洲第一金哨伊爾馬托夫就在正面,放過,視頻亦無表示;皮克雙足亮鞋底飛蹬,足夠紅牌的動作,安然無事。

最荒唐的西班牙最後一刻的扳平球:首先此球傳中時已經出界,角球本身是個誤判,而給了角球後,西班牙拿了球卻往另一邊去發,沒有任何人糾正!

正是這個角球,導致了西班牙最後的扳平。摩洛哥怎能咽的下這口氣?可惜,在豪強面前,他們是「小隊」,沒有使用VAR的權利!

此戰的視頻裁判誰呢?正是我們的老熟人茨魏爾!

同樣按照唯心論,英格蘭1比4慘敗德國,只是還了1966年的債——1966決賽,加時英格蘭射門打中橫樑下沿,反彈到門線上,力量極大,激得門線上白粉都濺了起來,球進了沒?瑞士主裁迪恩斯特無法確認,走去問邊裁巴赫拉莫夫,巴赫拉莫夫說進了,於是進球成立。

這是世界盃史上第一懸案,沒有之一——當時主裁走去問巡邊,就是在推卸責任,他主裁近距離都看不清,巴赫拉莫夫遠隔幾十米,怎麼可能看清幾厘米的細微差別?

可是為什麼巴赫拉莫夫說進了?事後他只說了一個字:斯大林格勒!

一切瞭然,巴赫拉莫夫是亞塞拜然人,他的親人二戰中死於納粹德國屠刀之下,他能不放過這個「進球」嗎?

至今,巴赫拉莫夫的塑像還矗立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的國家體育場外。

如果,1966年有視頻,巴赫拉莫夫作為視裁,「斯大林格勒」又會怎麼判德國隊?

另一個例子是弗雷德里克松,瑞典名哨是世界盃史上最黑的主裁之一。1986世界盃1/8決賽蘇聯對比利時,他放過比利時兩個越位球,導致蘇聯3比4被淘汰。1990世界盃他再度執法蘇聯隊,蘇聯對阿根廷,馬拉多納防守角球時門線上以手擊出來球,這是老馬又一次祭出上帝之手,弗雷德里克松又一次只當沒看見,蘇聯隊0比2飲恨。

與巴赫拉莫夫將私仇帶上了場一樣,弗雷德里克松把個人的政治觀念帶上了場,把西方的反蘇傾向強加在蘇聯隊身上,如果今天他是視裁,執法俄羅斯,俄羅斯的命運又會如何?

一樣,今天馬拉多納門線上也再來一次「上帝之手」,就像1986年被突尼西亞主裁放過那樣,弗雷德里克松一定會選擇性執法,只當沒看見!

回過去看2002,這屆史上最黑的世界盃,如果當時有了VAR,難道就能更「公平正義」一點嗎?不會的!西意兩戰,韓國既然搞得定兩名主裁,打包下整個視頻組又有何難?義大利西班牙一樣會受到特別照顧,托蒂依然會被紅牌,西班牙的進球一樣會因「傳中前已出界」而吹掉,韓國一樣會黑進四強。

說到底,視頻還是人看的,引進視頻系統,實際上增加了一層機制,使問題更複雜化,也讓主裁更多依賴於視裁。過去主裁掌握生殺大權,現在在部分極其細微的裁決,點球還是假摔、進球還是越位、犯規是否惡劣,多了一位說了算。

這樣一來,表面上看視裁可以匡正主裁過失,但同時也增加了一層風險——要是視裁犯錯咋辦?主裁可以吹黑哨,「可吹可不吹」時全屏一念之間,視裁要是選擇性看視頻,「可看可不看」時只看想看的,怎生是好?

錯判誤判漏判當然有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選擇性執法。

瑞士與塞爾維亞一戰,瑞士兩球員沙奇里與扎卡,進球後做出政治挑釁意味極強的雙頭鷹動作,普遍被認為必然停賽,結果處罰出台:小罰一點錢了事。

同樣做過雙頭鷹動作的還有瑞士隊長利希施泰納,沙奇里與扎卡兩名阿爾巴尼亞族裔球員,面對塞爾維亞時做這樣的動作,是在宣示科索沃問題的立場。利希施泰納不是阿爾巴尼亞族,但身為隊長,腦袋一熱也就支持了隊友。這三人一旦停賽,瑞士抽掉三條支柱,世界盃不用再踢了。只是國際足聯「從輕發落」,瑞士又活了。

科索沃問題,對於塞爾維亞以及歐盟極為敏感,塞爾維亞因此與阿爾巴尼亞交惡。2016歐洲杯預選賽,塞、阿同組,結果比賽中一架宣示科索沃主權的無人機飛入場內,高懸親阿爾巴尼亞的旗幟,該面旗幟上便有雙頭鷹標誌。塞爾維亞球員大怒,一把扯下旗子,球迷衝進場,與阿爾巴尼亞球員打鬥。

結果,比賽被斬,塞爾維亞判負0比3,阿爾巴尼亞白撿一場勝利,這3分對阿爾巴尼亞最終小組出線起了極大作用。

正因為此類政治問題帶進球場,會爆發嚴重後果,科索沃問題自中世紀以來,不知死了多少人還沒打住,國際足聯才嚴禁出現任何政治宣示行為。瑞士隊世界盃公然頂風作案,若不重懲,後患無窮,這才是最初所有媒體一致認為沙奇里、扎卡、利希施泰納三名球員會被停賽的原因。

這不是瑞士世界盃頭回受惠。首輪1比1逼平巴西,楚伯扳平的頭槌,起跳前有壓人動作,只不過當場視裁沒有什麼表示,巴西隊輕微抗議了一嘴,也就不了了之。

國際足壇一個二流的瑞士,何以如此受照顧?當然容易理解,國際足聯老家就在瑞士,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就是瑞士人,如何能不親疏有分,胳膊肘往裡拐?

想當初,墨西哥在 1988加勒比青年賽(1989世青賽預選賽)上使用超齡球員被查出,禁賽一屆世界盃。然而2003世青賽,巴西隊也用了超齡球員,連冠軍都擼了,成績照算。畢竟「刑不上巴西」,國際足聯睜一眼閉一眼過去了。

如今的瑞士,比巴西還牛!

GIF

摩洛哥球員阿姆拉巴特在對西班牙賽後,當著攝像頭的面,畫了一個框:VAR,XX!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2009年斯坦福橋之夜,德羅巴就是這樣對著鏡頭怒吼的:真XX的可恥呵!

摩洛哥、塞爾維亞相似的命運,還落在伊朗、奈及利亞頭上,誰讓他們處於權力的邊緣呢?在足以扭轉結果的判決上,他們不是進球以極其細微的尺度被吹,就是手球不判,點球未得。土耳其名哨恰克爾看了半天視頻,不一樣裁決羅霍的手球沒事,而同樣尺度下葡萄牙豐特的手球就是點球,但那已是第93分鐘,對伊朗已於事無補。

更有光天化日之下對塞爾維亞赤裸裸的搶劫與剝奪,這還涉及西方、歐盟對塞爾維亞的政治態度,塞爾維亞隊就被迫上了祭壇。

1990世界盃決賽後,馬拉多納一句「憑權力決定,而不是比賽」,道盡了人世間的真相。決定最終結果的不是技術的進步,而是權力,不管增加多少層機制。

畢竟,視頻裁判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政治!

畢竟,足球依然是個權力的遊戲。

文|梁熙明

編輯|小洋

---------------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0進球+怪隊友摧毀萊萬形象 波媒:抵制他代言產品!
傾斜的上半區 可能的梅羅對決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