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的春天是這樣到來的

科學的春天是這樣到來的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春,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郭沫若以詩人的豪情吟誦道: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當時,郭沫若重病在身,他原想坐著輪椅參加當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人們怕他支持不住,勸阻了,而他還是在閉幕大會上作了準備已久的題為「科學的春天」的書面講話。

「知識分子的名譽要恢復」

1977年,鄧小平復出後,首先請幾十位著名科學家和大學教授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天面對面地認真聽取科學家和教授們對恢復和發展中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意見、建議,這就是史上有名的「8·8座談會」。

會上,科學家和教授們提出:「四人幫」把科學和教育戰線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說成是「黑線為主」,大批科學家和教授被扣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嚴重地挫傷了科學家和教授們的積極性,阻礙了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鄧小平認真地聽取人們的發言,他說:「我看,17年的主導方向是紅線。17年中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無論是科學工作者還是教育工作者,大都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自己培養的。如果對17年不做這樣的估計,就無法解釋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了。」

鄧小平嚴肅地說:「知識分子的名譽要恢復。」

轉眼間1978年的春天來臨。

3月18日,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數千位科技人員,懷著熱烈期盼的心情,前來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會上,鄧小平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他說,承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就連帶要答覆一個問題,怎麼看待科學研究這種腦力勞動?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

隨後,他又談了建設宏大的又紅又專的科研隊伍等問題。

科學家迎接春天

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的訊息傳開之後,科學和教育界一片歡騰。

被「四人幫」解散了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也迅速地重建起來,科學院和高等院校開始招收研究生,各個研究所實行每周5/6的科研時間後,多年來暗淡無光的北京中關村各個研究所里又亮起了燦爛的燈光。

在計算技術研究所,實驗室的燈光照得如同白晝。「我們要用跑短跑的速度跑長跑,快速發展計算機科學,哪怕日夜連軸轉,也要把『四人幫』耽誤了的時間搶回來!」一位正在工作的研究人員說。在科學的春天裡,各個研究所都出現了許多挑燈夜戰的動人景象。

著名數學家關肇直當時已是快60歲的人了,仍每天工作到深夜,人們勸他休息,他卻說:「余年不多了,更要加倍努力!」

春天的氣息傳到海外。許多著名的華裔科學家也坐不住了,紛紛來中國或講學,或進行學術交流。其中就有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和丁肇中。

應中國科學院的邀請,李政道越過太平洋,不遠萬里來中國講學,共講授了統計力學和粒子物理兩門課程。

在國外,每年他平均只講28-30個小時,這兩門課程一般要講兩三年。這年,他感到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急需科技人才,決定用兩個月的時間講完幾年的課程。

這年秋天,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也來中國講學。他因發現J粒子獲得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繼李、楊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學者。

「任何時候,中國都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

中國的大科學——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歷時10餘年,於1988年10月16日凌晨5點56分,首次實現了低亮度下的正負電子對撞。消息傳開,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國內外的著名科學家紛紛發表談話,認為這是中國科學發展的偉大進步,是中國高能物理髮展的里程碑。

1988年10月24日9時40分左右,鄧小平等來到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向參加工程建設的人們表示祝賀。

「任何時候,中國都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中國沒有研製出原子彈、氫彈,衛星上天,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高科技的發展和成就,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在場的科學家們聽了鄧小平的講話,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當年冒著風險從美國歸來,全身心投入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著名物理學家張文裕,這天也坐著輪椅來了,聽著聽著,這位已經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的科學家,泣不成聲。

(摘編自5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 顧邁男/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