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南地北銀川人都是來自哪裡的移民?

天南地北銀川人都是來自哪裡的移民?

寧夏

 燕尾蝶

梁靜茹 

00:00/03:29

今年適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在各種回顧六十年的文章中,銀川作為一座移民城市、寧夏作為一個移民地區的特點被反覆提及。

所謂「寧夏有天下人,而天下無寧夏人」,絕大多數寧夏人來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種文化、各種性格、各種方言,在這裡相互碰撞、彼此交融,最終融為一體,海納百川,形成了寧夏人包容而不排外的氣度與胸懷,即便是異鄉人來到這裡,也非常容易迅速把他鄉當作故鄉。

所以在寧夏,翻開任何一個單位、任何一所學校的花名冊,你會發現「籍貫」一欄幾乎涵蓋了中國各個省市區;人和人剛剛認識的時候,互相問一句「你老家是哪兒的?」也非常正常。

大家都是寧夏人,寧夏人卻是天下人。

然而,由於近期人們都在回顧六十年,頻頻提及的,都是五十年代支援寧夏建設、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遷到寧夏的那一代移民。

毫無疑問,那一代移民對於寧夏建立之初工業基礎的奠定、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改變了寧夏的面貌。

但是,寧夏地區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融碰撞之地,不管是刀光劍影、鼓角爭鳴的時代,還是絲路繁榮、民族融合的光景,總少不了來自天涯海角的人們,在這片土地生根,或把這裡當作過客。

說起寧夏的移民,五六十年代的支寧人和三線建設隨遷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

作為移民城市的寧夏銀川,和移民城市深圳不同。深圳是改革開放之後的幾十年里,迅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追夢人,而銀川的移民歷史,跨度卻在幾千年。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秦國大將蒙恬將匈奴趕出河套平原之後,曾經率軍在寧夏興修水利屯田種植,為寧夏平原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他的士兵想必就算是早期的寧夏移民。

據小申查閱多種資料考證,從秦朝到明朝,中原地區就先後有六次大規模向銀川平原移民。伴隨著歷史長河的流逝,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在這塊土地上融合繁衍,生生不息。

而在明代,據《明史》記在,寧夏屯田始於洪武三年(1370),河衛指揮使寧夏正兼領寧夏衛事,率軍民修築漢、唐舊渠,引河水溉田,開屯田數萬頃,兵食饒足。六年帝詔令「屯田寧夏」,九年,立寧夏衛,「徙五方之人實之」,其中以吳越之人居多,這些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

不知明代就遷到咱們寧夏的吳越之人,如今是否完全是西北漢子的豪爽粗獷?

我上大學時的當代文學史老師——郎偉教授曾經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寫道:在明代,還有一個社會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內地讀書人以官員和被流放者的身份頻繁進入寧夏,這些「知識移民」的到來,顯然給寧夏整體的社會生活面貌帶來了新的變化。

據《嘉靖寧夏新志》記載,截止嘉靖年間,歷任寧夏最高行政長官巡撫的42人當中,41人來自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這些文化相對發達地區。雖然這些官員在寧夏生活的時間都不很長,但他們在位期間,積極倡導先進文化,建立各類學校,大興儒學氣息。

清代以後,隨著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融合趨勢的進一步擴大,寧夏地區可以說已經匯聚了天下五湖四海之人。

而民國時期,遷入寧夏的移民依然很多。據史料記載,1920年到1940年間,中原地區不斷出現水、旱、蝗等自然災害,大量流民湧入寧夏。抗戰爆發後,大量來自山西、河南、內蒙古、安徽等淪陷區的難民也進入了寧夏。尤其是1942年蔣介石為阻止日軍前進,炸毀了黃河花園口段河堤,形成「黃泛區」,迫使大量災民經陝西或內蒙進入寧夏……馮小剛的《1942》對那段歷史有詳細描述,可以找來一看。如果因為崔永元的爆料,就把馮小剛所有作品當作狗屎的,那我也只能搖頭了。

拿小申本人來說,我父親祖籍是河北武安,母親祖籍是山西臨縣,岳父祖籍是江蘇南京,岳母祖籍是河北滄州,他們那一代人雖然都是出生在寧夏,但是再往上一輩,則都是在烽火連天的那些年,不得不從淪陷區來到寧夏。

比如我外公家,曾是水陸碼頭磧口古鎮為富一方的晉商,當年商業繁榮的磧口古鎮里,半條街都是他家的字型大小。外公的父親陳晉之三兄弟之創業史,可以又拍一部《那年花開月正圓》了!可是日寇侵華、華北淪陷,外公家族深明大義,將民團改編為抗日游擊隊,並且曾資助過八路軍120師的過冬物資。然而當時在國、共、日寇幾方勢力之間周旋實在難以保護全家老小,只好在1940年西渡黃河,經陝北榆林到達寧夏吳忠,萬貫家財盡數毀於戰亂當中,只剩下當初的庭院,如今成為受到保護的晉西北古建築群。

然後就到了新中國成立。

1955年5月到8月,北京市政府曾組織了2000多名移民來到銀川,其中還包括袁世凱的六姨太及其子孫。如今的賀蘭縣金星農場就是當年北京移民興建的,如今生活在那裡的人,都還說著一口地道的北京話。

1958年3月到4月,河南省商丘等11個縣和陝西省水庫區共向寧夏遷入2.3萬移民,在銀川、吳忠等10個縣市安家落戶。

圖: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大會

1958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為了響應黨中央建設大西北的號召,不計其數的外地人或帶著一腔激情來支援寧夏建設,或跟隨工廠整體遷移到銀川。從1958年寧夏建區到60年代初期,來自上海和浙江的江南移民,是新移民潮中的第一批「弄潮兒」。據統計,1959年到1960年兩年間,光是來寧的浙江青年,人數就達10萬之多。

他們的到來,不僅給寧夏地區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化,同時,他們也把江南人吃苦耐勞的精神、追求和重視知識的信念以及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生存智慧帶給了寧夏這片古老的土地。幾年前,不少當年的支寧人還曾回到賀蘭縣,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自治區成立之初,黨中央不遺餘力地大力扶持,其它省市也紛紛熱情援助。中央決定從1958年起若干年內,從各省、市抽調一批勞動力和各類技術人員來寧夏支援自治區的建設。從1958年初到自治區成立,從全國各地調到寧夏參加生產建設的各族幹部、職工就達7萬人。從北京、南京來的500多名中學畢業生到銀川市後,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培訓,就被分配到農村擔任小學教師。從甘肅省調來的700多名建築工人和幹部,擔負起自治區基本建設和城市建設的重任。由上海、南京等地遷來支援寧夏建設的銀川被服廠、銀川五金廠、銀川電料廠、康樂木器廠等15個工廠,短期內紛紛投產。

當時,寧夏的文化藝術事業也非常落後,在中央有關方面的協調和支持下,中國京劇院四團劃撥寧夏,組建了寧夏京劇團;上海華藝、光藝、紅花越劇團選派部分演職人員組建了寧夏越劇團;在中央實驗歌劇院、中央歌舞團、空軍政治部歌舞團、鐵道兵文工團和雜技團、北京軍區政治部話劇團、全總文工團和話劇團、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中國雜技團、天津市雜技團等文藝團體的支持下,又分別組建了寧夏歌舞團、寧夏話劇團、銀川市雜技團,使寧夏的文化事業初具規模。這些文藝團體在很短的時間裡,為自治區回漢各族人民編排了一批精彩節目,為自治區的成立和各項建設事業錦上添花。

多少人,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也來到了寧夏、來到了銀川……

圖:1958年的銀川老火車站

1964年,在中蘇交惡、美國在東南沿海不斷挑釁的歷史背景下,我國把沿海地區大量工業企業,遷往中西部地區的十三個省區,這就是歷史上的「三線建設」。又有許多沿海地區的人,隨廠遷到了寧夏——

1965年7月1日,由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遷建的吳忠配件廠建成投產……

同年由瀋陽市第三橡膠廠和青島橡膠二厂部分遷建,並於1965年12月31日基本建成新的銀川橡膠廠。

1965年2月,由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435室、436室、215室合併遷建的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在石嘴山大武口開工建設,年底建成。

1965年10月1日,由北京儀器廠遷建的青山試驗機廠在青銅峽縣建成投產。

1965年10月25日,由大連機床廠遷建的長城機床廠在銀川建成投產。

1965年11月15日,由大連起重機器廠遷建的銀川起重機器廠在銀川建成投產。

1965年12月1日,由遼寧瀋陽中捷人民友誼廠遷建的大河機床廠在中衛縣建成投產,隨遷職工663名。

1965年,青銅峽鋁廠在山東鋁廠、鄭州鋁廠、撫順鋁廠、蘭州冶煉廠等廠家的設備、技術和人員支持下,再度上馬。

石嘴山鋼鐵廠於同年改建和擴建,鞍山鋼鐵公司、天津市冶金局、本溪鋼鐵廠支援了大批幹部、技術人員和機器設備。

1966年2月,由大連儀錶廠遷建的寧夏銀河儀錶廠在銀川建成投產。

1966年3月30日,由上海自動化儀錶七廠遷建的吳忠儀錶廠在吳忠縣建成投產。

1969年9月12日,由瀋陽市中捷人民友誼廠遷建的長城機床鑄造廠在銀川建成投產。

1969年10月1日,由遼寧省瓦房店軸承廠遷建的西北軸承廠在平羅縣建成投產。

同年,由天津市紅旗儀器廠遷建的吳忠微型試驗儀器廠在吳忠縣建成投產。

1970年4月10日,由山東省732廠遷建的勝利閥門廠(代號9922廠)在銀川建成投產,並於1984年3月更名為興慶機器廠。

1970年9月15日,由張家口煤礦機械廠、淮南煤礦機械廠、撫順煤礦機械廠分別遷建的西北煤礦機械一廠、二廠、三廠在石嘴山市大武口附近建成投產。1973年,成立西北煤礦機械總廠,統一領導。

1976年10月1日,由吉林省524廠遷建的紅衛機械廠(代號5233廠)在固原縣建成投產,於1980年8月改名寧夏清河機械廠

……

圖:寧夏長城機床廠

由於三線地區社會經濟落後,導致建設起來的企事業單位,在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經營發展都極為困難,但是三線建設也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對於寧夏來說,三線建設為寧夏工業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後就到了改革開放之後,敢為人先的浙江人走向全國,也把溫州商城、義烏商城帶到了寧夏……然後各地做生意的人紛紛都來了……而另外還有一批知識分子,則是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愛情跟著另一半兒來到了寧夏,我的大學老師黃學軍老師、馮英濤老師似乎都是這種因為愛上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的典型。

再後來則是生態移民工程,把幾十萬生活在西海固地區的貧困群眾陸續遷往了銀川平原地區,讓他們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這項工作至今仍在進行。

即便到了今天,移民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新銀川人、新寧夏人不斷出現……

曾經,寧夏的考生如果考上了寧夏大學,就會因為沒有走出區外而垂頭喪氣,甚至很多人選擇復讀,而如今,寧夏大學成為了211工程高校,許多外地的學子在寧大畢業後,留在了銀川就業、創業……

許多在吳忠、石嘴山、中衛、固原退休的老人,也會用畢生積蓄,在銀川置業養老,與子女能有個照應。

陝北、甘肅、內蒙毗鄰地區同樣有不少人選擇在宜居的銀川買房,畢竟銀川是寧蒙陝甘毗鄰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

這麼多不同時期來到寧夏、來到銀川的移民,您家是哪個時期來的?

移民的步伐從來沒有停下,銀川,依然吸引著天下人……

即便你操著不同的方言,走在銀川的街頭,也沒有人當你是外地人,更不會欺負和排斥外地人,因為,大家本就都是外地人……

只不過,異鄉早已勝似故鄉,家在寧夏,最終,也會把鄉愁落在寧夏……

長在銀川

 賢良

蘇陽 

00:00/05:3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夏小申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寧夏小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