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馬明博:佛法是甜的,你嘗到了嗎?

馬明博:佛法是甜的,你嘗到了嗎?

01

據猶太人的智慧之書《塔木德》記載,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拉比(猶太教的老師)會給每個孩子喂一勺蜜。然後,拉比滿臉神秘地對孩子們說:

「你們將要學習的知識,和蜜是一個味道。」

數日前,一位佛友拿著一本新版的《願力的奇蹟》,來到九華山大覺寺找我簽名。

聽她自我介紹叫「甜甜」後,我就在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

「佛法是甜的。你嘗到了嗎?」

想像一下,對來皈依三寶的人,在舉行皈依的儀式之前,如果法師先給每個人一勺蜜,然後告訴大家:「你們將要學習的佛法,和蜜是一個味道。」

那將會是什麼效果!

02

當然,佛法的滋味,不僅是一味甜。

燃香供佛時,要默誦供養偈:「戒定慧解知見香,遍十方界常芬馥;願此香雲亦如是,無量無邊做佛事。」

「遍十方界常芬馥」,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一天,大梵天王來到靈鷲山,聽佛陀說法。大梵天王把一朵金蓮花獻給佛陀。佛陀手拈此花,意態安詳,卻一言不發。僧眾們不理解佛陀為什麼不語,面面相覷,唯有以苦行著稱的摩訶迦葉破顏一笑。

佛陀說:「佛法普照世間、包含萬有,能熄滅煩惱、超脫輪迴;能不依形象,不立言說,以心傳心。現在,我將這一妙法傳付給摩訶迦葉。」

因此,也可以說,佛法具有蓮花般的香味。

佛陀說,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名叫「娑婆」;娑婆的意思,就是「不完美」。然而,佛陀還說,世界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蓮花藏世界海」,簡稱「華藏世界」;在佛陀眼裡,這個世界包裹在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中。

蓮花有朝開夜合的習性。因此,有人在日暮蓮花合瓣之前,將茶葉用紗囊裝好,放在花心裡,讓她在蓮花充滿香馥的懷中美美地睡上一夜;次日清晨,蓮花乍醒,蓮瓣初展時,將茶囊取走,此時,茶葉已經浸染了濃濃的荷香。另據沈復的《浮生六記》記載,此茶「香韻尤絕」。

被蓮花浸染過的茶,我雖然沒喝過,那番「教收荷葉三宵露,供我瓷甌午後茶」的滋味,卻令人充滿了想像。

03

凈慧長老提倡「生活禪」,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體會但不貪著生活的滋味,同樣可以幫助人走上菩提道。

一般來說,世間有五味:酸甜苦辣咸。

佛法會有酸味嗎?在韓國,僧人主張「身土不二」(生活的節奏與四季統一),秋天的寺院里,飄蕩著一股濃濃的腌酸菜的味道。僧人腌酸菜,分明是在延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風。

甜味,上面提到了,下面要說的是佛法的苦味。佛陀初轉法輪,講的是「四聖諦法」:苦、集、滅、道。由此可知,苦,是佛陀讓我們了悟的第一味。

人在世間生活,就要面對種種的痛苦。快樂是什麼?不過是兩個痛苦之間的縫隙。在常見的蔬菜中,苦瓜,可以說是最貼近「四聖諦法」的。尤其盛夏溽暑之際,多吃苦瓜有益健康,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滋陰、袪暑。

佛法會有辣味嗎?

寶壽禪師早年在五祖寺作「庫頭」(倉庫保管員),一日,方丈戒禪師偶受風寒,需服薑糖水驅寒,侍者找到寶壽禪師討要幾片生薑。

寶壽禪師說:「庫房裡的都是常住公物,不可私用!如果要用,請拿錢來買。」

侍者回來稟告方丈,戒禪師讓侍者拿了幾文錢買了幾片生薑回來。

後來,洞山寺缺住持時,戒禪師歡喜地舉薦了這位「賣生薑漢」。

姜是什麼味道?辣的!除了姜,還有什麼是辣的?

當然是辣椒!

有一天,讀《禪門宗派源流》時,我突發奇想,試著從蔬菜的視角,認識禪門五家,發現大有意趣。

曹洞宗綿密溫和,像厚實的冬瓜;溈仰宗體用圓融,像圓滾滾的茄子;法眼宗對機接機,像天生有眼的藕;雲門宗奔流突止,像過冬的大白菜;唯有臨濟宗,雄渾峻烈,佐以棒喝,如人食辣椒,一邊涕泗橫流,一邊大呼「痛快,過癮」!

在日常飲食中,辣椒的辣,像不像臨濟禪師的當頭棒喝?

回顧在菩提道上留下的腳印,相信每個學佛者都有自己的一番「酸甜苦辣」。

04

《百喻經》中,有一則「愚人食鹽」的小故事。

從前,有個愚笨的人去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飯時,他嫌菜肴沒有味道。主人往菜里加了一點鹽。

他一吃,菜肴非常可口,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菜肴好吃,都是因為加鹽的緣故。放那麼一點,味道就那麼好,如果多放一些,豈不更加可口?」

這個愚笨的人回到家中,不吃菜,只吃鹽,結果弄得自己口澀發乾,非常痛苦。

在這個故事後面,佛陀總結說:「有些修學佛法的人,認為節食可以悟道,於是斷食七日、甚至十五日。這樣做,其實只是體會什麼是飢餓,對悟道是沒有什麼幫助的。這個道理,和愚人食鹽一樣。」

美食家說,在人間五味之外,還有一個「第六味」——淡。其實,此說抄自佛門。

佛門對食物的要求,有「三德六味」之說。三德,指「輕軟、凈潔、如法」;六味,指「甘、辛、咸、苦、酸、淡」。

「淡」的滋味,接近於人們常說的「平常心」。具體到菜肴上,應指烹飪時,不加鹽,讓菜蔬保持本味。

關於平常心與飲食,《弘一法師傳》中記載了一個小故事。

某年秋,弘一法師雲遊到寧波七塔寺,小住了數日。老友夏丏尊聞訊,前來探訪。他見到法師房間極其簡單,僅一床、一桌、一椅。

法師午飯,是一碗白米飯,一碟咸蘿蔔乾。眼前的場景,讓夏丏尊想到法師出家前錦衣玉食的生活。他禁不住問:「這麼鹹的蘿蔔乾,吃得下嗎?」

法師停下筷子,微笑著說:「咸有鹹的味道。」

飯後,法師倒了一碗白開水,慢慢喝下。夏丏尊問:「沒有茶葉嗎?這麼淡的水,也喝得下?」

法師笑著說:「淡有淡的味道。」

05

人的眼睛(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舌頭(味覺)、身體(觸覺),都是向外的,這是人類生命的特徵。

雖然所有的感覺器官都向外打開,但是所有的體驗,哪怕具體到「酸甜苦辣咸」,沒有哪一個不是發生在內在的。

佛法的核心是覺。以一顆覺照的心觀照生命中的所有相遇,人,或者物,情緒、情感乃至食物,哪一個都有可能促進我們覺醒。

就像趙州禪師的「吃茶去」、雲門禪師的「胡餅」、仰山禪師的「仰山飯」,都與吃喝有關,但在一盞茶里,泡出的卻是佛法的滋味;一塊餅中,卻含藏著佛法的滋味。

端起一碗白米飯,舉箸欲食時,可曾想到,這「粒粒如珠似銀爛,食者須知來處難?」如果看不到這一碗米飯來到手中的因緣,就依然是「若還心地未明時」,恐怕也難吃出佛法的滋味。

因此,無論是趙州茶、雲門餅、仰山飯,乃至一切食物,要想從中體會佛法的滋味,首先要細細咀嚼一番。

明海法師曾有言:「如果會吃飯,你就能成佛。」飯,我們都吃了很多年了,是否已經藉由吃飯走上了成佛作祖的菩提之路呢?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在用「餐」時,別忘了用「參」!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最新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無相長老緬懷記:佛法本在生活中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