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泰拉,一個千年古城的失落與復興

馬泰拉,一個千年古城的失落與復興

馬泰拉,2018年孤獨星球雜誌選出的全球十大旅遊目的地之一,2019年歐盟文化之都, 無數觀光客眼中義大利南部最神秘的千年古城!但時光倒流50年,那時的馬泰拉卻是作家筆下義大利屈辱之地。這段失落與復興的歷史,更加深了我對於這個遠在義大利南部的千年古城產生一探究竟的慾望。

作者:yisi(胖達控)

終於在這個6月的早晨,我到達了馬泰拉。由於網上對於馬泰拉的介紹寥寥無幾,在到達後,我預定了一個義大利語觀光團。稍事休息,雨後的夏日下午, 我正式開始了對馬泰拉的探索文化之旅。

導遊是一個充滿朝氣的義大利年輕女孩,微胖,圓臉上掛著甜甜的微笑,寒暄之後,導遊先是調侃了一下我們所有人,因為6月的馬泰拉下雨的概率僅為6%,而我們以6%機率幸運抽中大獎,所有人聽完後哈哈大笑!如此氣氛融洽的開場,給這個2個半小時的旅程定下了一個好基調!導遊的臉龐雖稍顯稚嫩,但對於馬泰拉的歷史卻是了如指。在她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踩著雨後濕滑的台階,穿過一個個縱橫交錯複雜的小巷,用好奇的眼光觀察著一座座被稱為sassi的石屋。

每到一個重要景點,導遊都會十分盡責的講解歷史,建築特點。其中兩處景點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是在馬泰拉的制高點,我們在那停留了將近有15分鐘,而就在這,導遊給所有人詳細講解了馬泰拉的歷史:

馬泰拉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聚居。在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人創建此城。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代。因外人的入侵,附近城鎮的傳教士為了躲避災難,逃到此地,於是一座座的教堂和一間間的民居在隱蔽的山區聚集成一個世外桃源。後來又成西西里王國一部分,在義大利統一後,於1927年,成為馬泰拉省首府。。Matera最具代表性的建為「堆疊式石窟石屋」,當地為「Sassi」,從史前時代就有人居住,主要利用石灰岩的天然洞穴裂縫加以改造,成為當地人的住宅,至今仍保留這樣的建築風格。由於沒有地下水,智慧的馬泰拉人開創性的水源系統讓這裡變得生機勃勃。

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由於人口激增導致生活質量越來越差。在稍早前的行程中我們有參觀過Casa Grotta di Vico Solitario,當傳統的石窟民居就這樣原封不動的被展示在我們面前時,所有人都對於如此艱困的居住環境大感驚訝,沒有衛生設施,沒有電,沒有暖氣設施,沒有多餘的空間,馬廄就在石屋裡面,全家人擠在狹小的空間,甚至就跟牲口生活在一起。同團的一位義大利女士一邊參觀,一邊不斷在嘴裡念叨:MAMMAMIA(我的天吶!)來表達自己的不可思議。

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流亡到馬泰拉的義大利作家卡洛·列維(carlo levi)在自傳書 《基督停在埃博利》 中描述這裡的貧窮與落後,稱馬泰拉是戰後經濟復甦的義大利之「國家恥辱」!這本書在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 義大利政府要求當時的馬泰拉居民全部遷出老城區。 當時有部分的居民不願遷出, 尤其是老人, 因為當時規劃的新城區距離老城區有10公里遠, 在50年代來講是非常遠的距離, 加上又沒有交通工具, 幾乎全部靠步行, 所以當時居民的遷出計劃遭到很大的阻礙, 後來政府祭出了撒手鐧: 不遷出舊城的代價是5萬里拉的罰款, 對當時的義大利人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人們不再反抗, 到60年代最後一個居民離開, 馬泰拉至此被人遺棄, 並逐漸被人遺忘。

過程中導遊的聲音一改之前的輕快,變得緩慢而低沉,表情也略顯凝重,看得出來對於這段歷史她的心情是比較沉重的。直到80年代末,當地政府推出振興旅遊的計劃,馬泰拉重新被開發,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4年的電影《耶穌受難記》更令它名聲大噪,至此經歷無數滄桑的馬泰拉才得以重獲生機!

聽完這段歷史,回頭靜靜看著眼前的景象,成千上萬棟石窟小屋,密密地鋪陳開來,原本灰色的外部牆面,經過幾百年風雨侵蝕,逐漸變成了黃灰,有的甚至是黑色的,遠眺之下滿滿歲月洗禮後留下的滄桑感!

而對岸陡峭的山坡上,幾個巨大的洞穴孤零零的被開鑿在其中,這是最早逃亡到馬泰拉的傳教士的棲身之地,距今以有幾千年的歷史!荒草,亂石,廢棄的石洞,一眼望去,無邊的寂寥與蒼涼!

另一個Chiesa Rupestre di Santa Maria di Idris教堂,這可能是我至今為止看過最原始的教堂,完全靠人工開鑿巨大的岩石建成,沒有多餘裝飾。

最引人注目的是牆面上殘存的幾幅壁畫,斑駁中卻仍清晰可見鮮艷的色彩,人物形象鮮活,透過它們,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14世紀的傳教士們對於信仰的執著追求!但是我同時發現,教堂里幾乎沒有一副完整的壁畫,而且有的壁畫上甚至有十分嚴重的劃痕,導遊解釋道:因為馬泰拉在被遺棄之後,很多教堂幾乎沒有採取任何的保護措施,壁畫被盜情況十分猖獗,直到70年代,義大利政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開始採取保護措施,但有些教堂已經遭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至今都不能對外開放!這間教堂最特別的壁畫是關於耶穌的人物壁畫,畫中的不是金髮碧眼,白色皮膚,而是一雙大眼,棕色瞳孔,深色的皮膚,手上的聖經是拉丁文,而不是希臘文,大大顛覆人們對於耶穌的傳統形象的認知。

整個個行程結束,已是接近晚上8點,遊客逐漸散去,路燈在空曠的街道上逐漸亮起,老城恢復了原有的寧靜!隨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馬泰拉呈現出與白天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整個城區的主體燈光採取了色調相當柔和的橘黃色,沒有採用大面積的燈光將整座建築照亮,而是每戶人家在門檐上安裝了少量的燈光,部分建築牆面進行了補光處理,這樣的設計既巧妙地利用了燈光勾勒出了建築主體,而其他部分則全部籠罩在黑夜之中,遠方的教堂則別具一格的用白色的燈光打亮,灰白色的教堂美彷彿像童話一般!

整座城市在這樣燈光明暗對比下,彷彿像加了濾鏡一般,溫柔動人,彷彿一位披著薄紗恬睡的少女,朦朧中帶著一絲神秘,讓人不禁想一親芳澤!

我想這也許是我喜歡馬泰拉這座古城的原因,不管是白天的滄桑,還是晚上的神秘,它的美都是不可複製與替代的!正如 Lonely Planet對於馬泰拉的描述所說的一樣:馬泰拉絕對獨一無二。你找不到第二座能同失落的民居文化作面對面接觸的城市。

小貼士

交通:從bari出發,需乘坐私鐵搭FERROVIE APPULO LUCANE前往馬泰拉。發車間隔基本上一小時一班,票價為4.9歐元,星期天不發車。注意在馬泰拉的下站點為matera centrale,而不是終點站matera sud

天氣:馬泰拉夏季酷熱難耐, 請做好防暑工作!

作者:yisi(胖達控)

部分圖片 ,資料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結伴友 的精彩文章:

經驗之談-羅馬自由行必須知道的5種出遊方式!

TAG:結伴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