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境界再高從基礎來 不執著意識形態

境界再高從基礎來 不執著意識形態

到十住菩薩成就的智慧這個地方,華嚴經文提到三世智、明了智、無邊智、世界智、住持智、諸法智、無邊智,一共七個智能,有這麼多,只是通說。嚴格來講,所成就的就是七菩提分。

按照華嚴的思維與語言與思維模式,七個智能,可以劃分為七菩提分,不一定照這樣研究,可以這樣劃分,解釋,這是它傳統語言表達的思維方式。

華嚴一乘的境界,華嚴的智慧再高,再了不起,還是離不開最根本的七菩提分,即七覺(一念覺,二擇法覺,三精進覺,四喜覺,五輕安覺,六定覺,七舍覺)、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關鍵在於,傳統所說的七菩提分,很有可能是局限在某一個角落上。如講吃飯,除了大米煮的飯,其它不能吃,這種講法,叫小乘。

吃飯就是填飽肚子,怎麼都可以吃,不只吃大白米飯,吃面,麵疙瘩,義大利通心粉,都可以,境界就無遠弗屆,乃至現在西方人講的吃牛排,色拉。吃飯只是個通稱,不是只有米飯。

同樣的,七菩提分,按照原始佛教的定義,是一個基礎。能不能從這個基礎,把它展開來,或者一定要執著在那個地方。現在學佛人這一點一直放不下來。要放得下來,徹頭徹尾的,就已經成就了。

現在沒學佛沒事,一學佛就執著,執著在那些意識形態裡頭。如問「師父,什麼時候辦三歸依?」,答「什麼時候都可以!」

問「你看哪裡最近?」答「眼前最近。」你就一定要選一個日子,有什麼活動再來歸依。

當你發心要歸依,師父說「好啊」,你就已經歸依完畢了。

你會說「沒有儀式,這樣算嗎?」。弄了一套儀式,你就心理滿足了,辦個儀式,有一個給你好執著,凡夫就是這樣。師父給的實際理地得不到,你要的是一個相。

佛法告訴我們,大乘佛法的殊勝,也在這個地方,但它不是漫無目標的一直擴大。它要按照這個基本,如說七菩提分,從哪一條怎麼展開,它有一個軌跡,不能象斷了線的風箏到處亂飛。

十住這個地方,簡單這樣提醒。從基礎來,不斷地擴大。想要研究,七智能與七菩提分對應,也可以!(海雲繼夢師講演華嚴,圓明心要筆記Ⅱ53-1)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安住在心體上 不為生活現象束縛
饒益眾生不是給他賺大錢 而在生命的覺醒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