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廚房裝修的10個痛點,38年金牌設計師科學化解,符合人體工程學!

廚房裝修的10個痛點,38年金牌設計師科學化解,符合人體工程學!

據研究,一個人一生花在廚房裡的時間是10年。一個設計不合理的廚房,影響的是你十年的人生。關於廚房這個命題,小編今天分享的這篇乾貨,38年金牌設計師為10個廚房糟心的細節找到了科學的解決方案,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每位業主都能遇見你心中的完美廚房。

1、壁櫃太高夠不到,收納空間變雞肋

「壁櫃位置太高了,每次想拿東西都要用墊腳凳爬上爬下,拿取很不方便,東西就乾脆不放在壁櫃里了,感覺自己打了假的柜子。」

160cm身高的女性伸手可以碰到的高度是1.9米

「那時候聽了設計師的建議把吊櫃做成適合自己的高度,可能是我腿短吧,吊櫃和天花之間空出了一段尷尬的距離,看上去特別丑,簡直逼死強迫症」

不到頂的吊櫃看著好難受

壁櫃作為廚房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儲物空間,到底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法可以保持美觀度的情況下使用起來更方便呢?有!它就是:

下拉式抽籃。

這種升降拉籃相當於把整個吊櫃往下拉,完美解決了東西太高夠不到的煩惱。多層分隔籃的設計,保留了傳統擱板設計的優勢,物品可以分類放置。

以前壁櫃只能放輕的東西,現在有這種高承重的下拉式拉籃,一些不常用的稍微有點重量的調味料、罐頭食品等等也可以放在壁櫃里。

有了它,雞肋的壁櫃立刻變收納寶地。記得選擇大牌子的產品,抽拉絲毫不費力,更耐用。

GIF

悍高升降拉籃

上面這種升降拉籃更適合放不常用的物品,而下面這種隱藏在壁櫃里的垂直下拉式,抽拉速度更快,非常適合安裝在備菜區上方的壁櫃,放一些常用的調味料等等物品。

垂直下拉式

還有一種把整個壁櫃定製成垂直下拉拉籃的方案,整個櫥櫃的空間都能利用起來。

空間利用率接近100%

2、地櫃沒有抽屜拉籃,翻找東西腰酸背痛

爺爺奶奶經常說腰酸,過年的時候去奶奶家吃飯,才發現留意到原來是他們櫥櫃地櫃的設計還是最原始的那種內部只有擱板的大櫃體,沒有抽屜也沒有拉籃,每次拿東西都要蹲在地上翻找很久,站起來之後都直不起腰,還很容易頭暈。

很多朋友家裡的地櫃也是很大很深,儲物空間很大,但是因為沒有裝上抽屜或者拉籃,每次想拿裡面的東西,都要蹲下來把靠外面的東西逐個拿出來,再逐個放回去。

適合人體工學的地櫃設計

深度應該在45-60cm之間

柜子裡面沒有光線,一般放的又是比較重的鍋具碗碟,每次在地櫃找完東西之後,站起來都腰酸背痛。

但如果把地櫃設計成一個個抽屜,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把地櫃都設計成抽屜

比較科學的設計,是把地櫃分成三個高度的抽屜,分別放置不同高度的物品。

三層高度分類放置

想用起來更順心的話,在抽屜裡面做好分隔,不僅能防止東西在抽屜里滾來滾去,而且物品整齊放置,一目了然,要拿什麼立刻就能找到,再也不怕出現菜都燒焦了還沒找到鹽的情況。

精細的抽屜分格

如果已經裝修好,地櫃就是一個櫃門,可以在柜子裡面加裝滑軌,裝上靈活的小拉籃,也能達到抽屜的效果。

比如下面這樣把地櫃設計成抽籃用來放置鍋具,櫃體空間利用率更高,原本只能放5口鍋的柜子,現在豎直擺放可以放下10口,拿取也更方便。

上星期剛剛給爺爺奶奶家加裝了這種導軌拉籃,現在已經聽不到他們抱怨說腰酸了。

3、地櫃轉角零利用,白白浪費大空間

說到地櫃轉角,很多朋友都是一臉懵逼,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地櫃的轉角位置其實也是一個很好儲物空間。

大部分的裝修公司也不會考慮得這麼周全,櫥櫃的轉角位置沒有任何特殊的設計,基本上都會被浪費掉,但其實只要加設一個轉角置物架,這個尷尬的拐角也能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納寶地。

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專門的廠商是生產這種轉角五金件的,比如下面這個打開可以完全拉出,關上可以完全隱藏的轉角拉籃。

多層分隔,用來儲存罐頭乾貨零食,或者不常用的碗碟餐具等都非常實用。

4、插座太少不夠用,插線板電線亂糟糟

或者你也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做早餐的時候想一邊榨果汁要先把麵包機的插頭拔掉,原本5分鐘就能做好的早餐,硬生生拖到10分鐘才做好...

這都是因為廚房插頭太少了!

無奈之下只能用插線板補救,但長長的電線又令原本空間就不大的廚房變得更亂。

其實理論上,一般廚房至少需要9個插座。

冰箱、抽油煙機、洗碗機、凈水機這種位置固定的電器4個,電飯煲、微波爐、烤箱這種常用電器3個,再留2個可共享的插座給料理機、烤麵包機、榨汁機這種偶爾使用的電器。

尤其水槽下一定要預留插座,萬一要裝廚餘處理器或者凈水機小廚寶之類的,可以直接上。

5、廚房檯面太小,洗好的菜沒有地方放

很多朋友都抱怨過說,廚房檯面看上去很大,實際上可以用的區域卻很小,放下洗完的菜就沒地方放砧板。

我們用一張圖來感受一下檯面大和檯面小的區別:

廚房的檯面其實是有「一金二銀」之說:

設計科學的檯面,切菜時位置,也就是備餐區的長度應該要大於60cm,如果能達到800mm就更完美啦!

放砧板的備菜區長度至少要600mm

在炒完菜裝盤的位置,要大於30cm,否則就會遇到盛菜時,盤子搖搖欲墜的情況,一不小心辛辛苦苦煮的一餐飯就倒在地上。

水槽旁邊用來放瀝水架的位置,最好也大於30cm,洗好的菜、盤子都有地方放。

6、光線被自己擋住,摸黑洗碗炒菜

很多人家廚房裝的是最普通的白色吸頂燈。然而切菜時,其實剛好是在投射的陰影里啊!每天摸黑切菜炒菜,稍不留神就割到手了。

在櫥櫃底下裝上燈,彌補切菜區的光線,晚上也能看清手頭的工作,不用摸黑切菜傷到自己。

7、電器又多又亂,佔滿廚房

灰色烤箱、白色微波爐、粉色電飯煲、橘色燒水壺,廚房裡有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家電,而且數量會隨著時間不斷增多,從櫃檯蔓延到地面。

其實這些小家電占的地方都不大,只是很多人習慣與將它們一個個一字排開,所以檯面上放了電飯煲、微波爐、燒水壺之後剩下的面積已經不夠用了。

而如果換個思路,把家電的放置方法從水平排列換成垂直放置,設計一個垂直的電器櫃,你會發現,同一個區域,以前只能放一個電飯煲,現在卻可以放下麵包機、咖啡機、攪拌機、微波爐...

8、食材幹貨沒有位置放,只能堆放在地上

你應該也遇過這樣的情況:買了一大堆菜回家才發現冰箱已經放不下了,檯面也已經被各種電器、瓶瓶罐罐塞滿,最後只能把食材堆在地上。

除了這個情況之外,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有一些食物是不適合放冰箱的,比如馬鈴薯、西紅柿、黃瓜、青椒等等。

我們對比了幾種不同的臨時食物區的設計,發現這種考慮到通風的開敞式收納位是最好的,避免食物發霉變質。

9、水槽太小太淺,大鍋放不下還總濺水

很多朋友在選水槽之後都沒有好好做功課,所以水槽不夠大的痛每天都在上演,不僅炒鍋塞不下,連碗碟多一點也放不下,每次洗碗,水都濺一身。

如果想防止洗碗時水花飛濺,水槽最好選深度18cm以上的。如果想輕鬆塞下中式大炒鍋,可以選擇70cm長的大單槽。

在水龍頭方面,可以360度旋轉噴水的抽拉式水龍頭,沖刷碗筷更方便,水槽的邊邊角角也能輕鬆沖洗乾淨,不再藏污納垢,消滅衛生死角。

10、牆面地面永遠是髒的,原來是設計有問題

檯面上的污水滴滴答答滴濕地面,鞋子踩來踩去,洗了個菜整個地面就髒得不行。最難受還不是弄髒地面,而是那些水猝不及防地滴在你的腳上,冬天還會滴濕襪子,簡直了!

水長期地沿著檯面往下流還會打濕櫥櫃門,櫥櫃門更容易變形。

牆磚為了美觀,灶台背後貼的都是小方磚,一開始的確是挺美的,但入住一段時間之後,小方磚之間的縫隙很快就變油變黑,非常難清理,最後乾脆當看不見算了。

縫隙變黑的小方磚

如果一開始在操作檯面加了擋水邊,就不會水流往下滴的煩惱,不僅擋住水流,還能擋住洋蔥雞蛋,小番茄之類的圓不隆咚物品滾落。

而灶台後面如果換成整體背板,不僅顏值一點不比小方磚低,而且沒有縫隙,清潔起來更方便。

整體大理石背板

不讓裝修變成一部血淚史,希望看完這篇,能讓裝修變成一件輕鬆的小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咕咕day的野雞 的精彩文章:

瓷磚選購避坑指南:8種瓷磚優缺點大pk,附5個判斷好壞的標準!

TAG:咕咕day的野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