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世界」借船出海,中國國際電視台為何引發外媒和西方網民熱烈討論?

「對話世界」借船出海,中國國際電視台為何引發外媒和西方網民熱烈討論?

為紀念「思想巨人」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對話》欄目製作的《對話世界-馬克思再發現》特別節目日前在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播出。

據悉,這期特別節目是由中國國際電視台德國電視一台旗下NDR電視台聯合製作推出的。對於重新認識馬克思,資深主持人楊銳認為:「這是一個重大課題,是我們國內的政治需要,我們需要再解讀。」而在製片人葛璟看來:「目前有這樣一股思潮,似乎年輕人對馬克思的興趣點不再熱衷於討論馬克思是對還是錯,他們沒有冷戰思維以及意識形態的捆綁,只是為馬克思這個人和他的方法論著迷,所以通過這次拍攝要再發現馬克思。」

節目不僅對馬克思主義追本溯源,讓海內外觀眾重新認識到馬克思理論的價值所在,還通過與學者的思想碰撞展望理論的未來發展。《馬克思再發現》節目一經播出,便在國內外引發巨大反響和震撼,被稱為了解馬克思的權威簡裝手冊。

做冷靜思考者,別樣方式致敬偉人

與國內紀念馬克思誕辰的節目不同,《對話》欄目所在的平台——中國國際電視台是國家重要的對外宣傳平台,因此欄目組藉助資源及平台優勢,走出國門,走進馬克思誕生地——德國小城特里爾,力求梳理馬克思的人生歷程以及馬克思主義發展脈絡。

「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的正日子其實是五月五日,當天馬克思故鄉特里爾還隆重舉行了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揭幕儀式,各國媒體蜂擁而至。」葛璟介紹,不過「我們的攝製組是五月中旬赴特里爾拍攝的。」

究其原因,在這位經歷了央視英語頻道從CCTV-NEWS壯大成為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的九年外宣報道老兵看來,選擇在熱鬧的慶典後走拍,是希望拍攝團隊、受訪嘉賓能夠有更多思考馬克思的時間和空間。她笑稱:「二百年過去了,我想馬克思也不會介意我們慢一點,遲一點,多思考,多質疑。」

按照冷靜客觀的「再發現馬克思」拍攝定位,楊銳及其拍攝團隊帶著與馬克思及馬克里主義有關的諸多問題,和嘉賓一起突破演播室的限制、以實地走拍的方式瀏覽馬克思故居、走進馬克思父親酒庄、瞻仰西蒙教堂廣場馬克思雕像來追溯馬克思偉大的一生,並通過花園小論壇的形式探索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多種可能性。

這一過程讓楊銳收穫頗豐,也給予他許多震撼。「特里爾是德國歷史最久的城市,燕妮作為馬克思的夫人無怨無悔的滴散盡家財支持老公的學術研究,甘願清貧的生活,這樣的伉儷在今天不可思議。必須點贊!」

同時他也對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表示欽佩。「恩格斯幫助馬克思整理完成了馬克思去世前沒有完成的《資本論》其它卷本。這項工作繁雜瑣碎,因為手稿太多,字跡很難辨認,經常是幾種語言並用,很凌亂。我看了原稿,嘆為觀止!」

特里爾之行不僅為觀眾重新認識馬克思提供了全新視角,也為包括楊銳在內的製作團隊上了生動的一課。楊銳說:「毋庸置疑,整個團隊都感到我們的收穫很大!」關於馬克思的一切歷久彌新,在當代社會仍煥發無窮的生命力。

破解「包裝」難題,用態度決定高定位

葛璟表示此次製作《馬克思再發現》節目並非應景倉促上馬,整個製作周期大概有4個月左右。

在創作初期,團隊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以哪種視角再發現馬克思。「馬克思太遠又太近。」在葛璟看來,中國人對馬克思有著特殊的情感,但製作團隊里尤其是年輕的編導,對馬克思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必修課死記硬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層面上。

為此,團隊選擇與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兩所高校機構合作。這兩所院校的教授們反覆講解、反覆推敲如何客觀地用當今世界的視角看待馬克思,並給製作團隊提出了很多建議。而且,在前往德國之前,恰逢北大舉辦「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頂尖學者,團隊藉此機會與北大合辦了一場「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特別節目,做行前「預熱」。

而效力央視三十年、主持《對話》二十年的楊銳也參加了欄目組三個月的籌備,反覆聆聽專家講解馬克思理論與當今的具體實踐。針對這一重大課題,楊銳其實也有深厚的積澱。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他就開始閱讀馬克思漢譯本原著,如《資本論》第一卷、《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路德維西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法蘭西內戰》《反杜林論》《共產黨宣言》和《青年馬克思》,當時做了大量的筆記。此次趁特里爾之行,他購買了《資本論》英文原著,償還了少時心愿。

楊銳以穿越時空的縱深度,尋求與馬克思的靈魂對話,這令拍攝團隊積累了大量素材。「由於拍攝素材量很大,整理用了很長時間,剪輯好後,後期包裝團隊又調整了一次。」葛璟指出其中的根本原因,「『包裝』馬克思確實有難度。」

為此,包裝團隊歷經一個月時間才完成創作。據葛璟透露,節目的第一組包裝團隊由於缺乏對馬克思題材的靈感,致使最終呈現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她立即又換了一組包裝團隊,經過反覆打磨才讓觀眾得以在不同時空間中深切領悟馬克思主義。

值得一提的是,包裝團隊把柴可夫斯基和帕瓦羅蒂的音樂運用到節目中成為不可多得的華彩篇章,而節目最後中德主持人合唱《國際歌》也飽含深意。從某種角度來說,節目組的精心策劃和籌備讓包裝團隊再創作有了更多可能。

協力合作,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對於「對話世界」與德國電視一台的第三次合作,楊銳評價道:「德國團隊很專業,他們尊重中國同行的訴求,每一項安排都很到位。」德國電視一台,是德國最大的全國性公共電視台,1954年11月正式開播,原為西德的全國性廣播電視台,兩德統一後,於1990年12月正式向全德播出,並且覆蓋歐洲多個國家。

「對話世界」和德國電視一台的合作始於2017年G20漢堡峰會。「那次的合作也是歐洲電視台首次與中國電視台合作此類電視論壇節目。節目在德國播出後,收到了很多積極反饋。」葛璟透露,此次前往馬克思故鄉特里爾拍攝得益於德國電視一台在去年11月份提出的邀請,在達成一致後,雙方迅速進入了商議拍攝時間、拍攝形式、討論具體拍攝地點、約請嘉賓、出國手續審批等流程。

「我希望與德國團隊的合作要繼續下去。」楊銳對此十分堅定,「德國是歐盟最重要的經濟體,與德國合作可以增強示範效應,為我們拓展與國際對話打下基礎。」楊銳主持的「對話世界」欄目作為中國國際電視台和外國主流電視媒體共同製作、共同播出的訪談節目,以坦誠的交流和質疑為特點聚焦全球重大熱點問題,力求以鮮明的中國視角和觀點為中國發聲。

「對話世界」以借船出海的方式,突破了央視電視信號海外落地的技術限制,極大地拓寬了收視群體,使中國觀點和中國立場在非中文國家地區得以最大面積的落地。目前,「對話世界」節目品牌已和德國NDR電視台希臘ERT電視台達成固定合作機制。同時,它也與韓國阿里郎電視台印度新德里電視台成功合作多次。

同時,節目秉承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原則,全力打造全鏈條的設計策劃,採用階梯式推廣方式,國內門戶網站多次轉載「對話世界」精彩內容,相關訪談要點在外媒和西方網民中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此次追溯馬克思也充分運用新媒體優勢,以充裕素材為基礎,葛璟團隊還製作了新媒體短評「銳思」、馬克思走拍宣傳片以及馬克思快切宣傳片,不僅兩部宣傳片得到國內包括人民網、中華網、環球網、中國青年網等20多家媒體賬號在內的多家平台相繼轉發,而且這三個短視頻在流量、口碑上均取得較好反響。其中,馬克思走拍宣傳片閱讀111萬、轉發1206、評論1269次;馬克思快切宣傳片閱讀2.5萬、轉發684次、評論666次;「銳思」閱讀量也高達1.5萬次

可以說,「對話世界」為中國外宣的歷史畫上了濃重的一筆,「對話世界」是國家與國家間的面對面交鋒,是真正意義上的辯論。葛璟表示:「未來欄目組將延續合作傳播優勢,進一步探索新的雙邊及多邊電視台合作形式,在中國不斷在世界舞台發聲的同時,繼續『對話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獨家 的精彩文章:

新增用戶、日活躍用戶增長拉動明顯,世界盃對於視頻平台是「真金礦」!

TAG:廣電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