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杜月笙:永遠不要輕視賣水果的少年

杜月笙:永遠不要輕視賣水果的少年

原標題:杜月笙:永遠不要輕視賣水果的少年



文/于歸



說起杜月笙,腦海中浮現起一張書生面孔來。

長臉,濃眉,高顴骨,招風耳,一年四季著一身立領長衫的打扮。民國時期,這幅行頭,是有點臉面的人都愛穿的。


可就是這幅書生面孔,在一百年前的上海,既是殺人不眨眼的黑道大佬,也是百姓嘴邊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順著一陣疾風,細看杜月笙那隻右手腕,還留有一隻小藍錨刺青。


儘管褪去了短開衫,收起他那隻四克拉的火油鑽戒,周圍人敬一聲:杜先生。


可夜深人靜,杜月笙還是會回想起,那時叫賣一隻爛梨的自己。忍不住笑一聲:小赤佬。


1


水果月生:做事要動腦



出身底層的人,最頭痛的就是窮。窮有一種是暫時的,還有一種是長久的,長久的窮最可怕。因為越窮越懶,越懶越窮嘛。這種懶惰不僅是身體上的,還表現在心智上。


1904年的杜月笙就是這樣一個窮小子,那一年他16歲。

從浦東鄉下的高橋鎮,混到上海的水果行;從一個小赤佬,變成另一個小赤佬。那時,杜月笙還是杜月生。


那一年,杜月生剛被鴻元盛水果店趕出來,一時衣食無著,只得去弄一些爛水果,到街邊兜售。


爛水果值什麼錢?全都是水果行的賬房先生看他可憐,特意送給杜月生的。


顧客眼睛又不瞎,哪肯去買些爛水果?


可杜月生就是有一種小聰明。他把一隻爛梨削掉壞的,去皮留肉,切成小塊,叉在一把雪白的小刀上。


「嘿,又大又甜的萊陽梨,嘗嘗看。」杜月生迅速將梨塞入路人嘴裡。


嘴巴吃了梨,想不掏錢,是不可能的。這套死纏爛打的梨子銷售手段,使得整條街上,他的梨最爛,銷得也最快。大家叫他「水果月生」。


時間久了,杜月生手上削梨的功夫漸長。


到了多少年以後,當杜月生成為杜月笙,在四川軍閥范紹曾家裡,杜月笙當著滿屋貴客,談笑間,左手把梨右手拿刀,梨皮薄厚均勻,從頭至尾,一點兒不斷。


大家稱奇,他也只是笑笑,說出自己當年街邊賣梨的故事。那麼多水果郎,偏偏只有一個成了杜月笙。

2


幫人就是渡己



孟小冬與杜月笙


有一種人,對自己十分捨得,對別人卻十分小氣。長此以往,可就真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還有一種人,叫「好好先生」。對別人的要求有求必應,「好好好」一迭聲應下來,卻常常把事情做得不好。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十有八九是做到一半的程度。反過來,還要別人幫忙擦屁股。這種「幫人」簡直是在害人。


而杜月笙卻是個真正的好好先生。


1925年春,杜公館。位於上海市寧海西路(舊稱華格臬路)216 號。這是杜公館最為輝煌的時刻,佔地就達到一畝。


杜月笙每天早晨9點起床,吃完早飯後接見登門的賓客。


常常有人找他辦事。大多是富戶鉅賈,亦或是紳士大亨,杜月笙不厭其煩,一一應下,且事後辦得妥妥帖帖。

有一天,上海弄堂里的王姓住戶千方百計,找到杜月笙。


「杜先生,我……家裡頭失竊,有一隻傳家寶被盜……」


盜賊在暗,竊物得手後往往很快流入黑市,正如游魚入海。可知,找到的希望該是多麼渺茫。


杜月笙聽了,問:你怎麼知道來找我呢?


來人低聲應道:聽人講,有事找杜先生,定能辦好。


杜月笙聽了微微笑,講了一句話:讓我試試看吧。


三天之後,王家的人早上起來,一打開門,發現有些東西從門縫下面塞了進來。拿起一瞧,是一沓當票和鈔票。


王家人按照當票名號找到這家當鋪,用錢一贖,果然把被盜的東西贖回來。傳家寶和被盜的東西,一樣也不少。


對於這些上門請託的人,杜月笙常說:「如果沒有人上門請託,做人還有什麼意思? 」


3

過路財神



兒時窮苦的人,成年後常常會將金錢視作自己最為重要的東西。發跡後,往往做的頭等事是:買房置地,娶老婆。此等選擇無可厚非,這是中國小農千百年來最為穩妥的生存法則。


可杜月笙卻是千金散盡還復來。他還自有一套理財哲學:錢不可亂花,但一定要敢用。


杜月笙初入青幫時,在黃金榮家裡做夥計。(當時的黃金榮可是上海法租界的華探頭目。)


他在黃公館裡並非固定傭人,沒有薪水拿,只是偶爾得一些賞錢。


有一次,杜月笙替桂生姐(黃金榮的老婆)在賭場玩了幾把,竟然贏了2000多塊。


賺到如此巨款的杜月笙,內心竊喜。


杜月笙先是去見了帶他入青幫的老前輩,奉上孝敬的鈔票。


再去見了原來的老朋友,酒過三巡後,也奉上數百快鈔票。

僅是第一天,他就散去一半的錢。


到了月底,手上的鈔票悉數花光。


桂生姐知道了,沒有責備他,反而暗想:杜月笙這個小夥子,有情有義不一般。


甚至到了後來杜月笙發跡,他喜歡當「過路財神」的習慣還是沒改。


1918 年起,杜月生每年夏天購買德芝「痧藥水」、雷允上「行軍散」,派人運回他的家鄉——浦東高橋鎮,按戶散發,預防傳染病。到了每年冬天,杜月笙則購買棉衣,贈給高橋鎮的貧民。


他還重建高橋沙港的觀音堂,只因他小時候曾經在那裡的屋檐下曬太陽。


4


善於識人,用人



戴笠

1946年3月17日,軍統頭目戴笠乘坐飛機,機身觸峰遇難。


得知這一消息的杜月笙呆坐在家裡,愣了好久,回過神後嚎啕大哭,淚如雨下。再哭已經是青筋暴起,冷汗直流。就此,杜月笙大病。


戴笠與杜月笙,又有什麼隱秘交際呢?


這要回到1924年,此時戴笠還是一個小癟三,名叫戴春風。


戴春風在賭場出老千,被識破後大呼:我是杜先生的人!


賭場眾人不敢動他,也不甘心就此放過。


賭場押住這戴春風去見杜月笙。


杜月笙聽明來意,講:先生有何技能?


戴春風手下生風,展示出擲骰子的能力。無論杜月笙報出幾點,骰子最終就是幾點。


杜月笙再與他細談,更是覺得這是個人才。只是缺一個機會,才會淪落到要靠「出老千」混生活。

當下兩人結拜兄弟。


在到後來戴春風報考黃埔軍校,便是由杜月笙親自,向黃埔軍校校長寫了一封推薦信。


戴春風到了廣州,決心奮進,連名字也改為戴笠,字雨農。(取自《風土記》中「卿雖乘車我戴笠」。)


1930 年,戴笠成立特務組織,從此平步青雲。而對有知遇之恩的杜月笙,戴笠也是十分看重。


時人有個說法:上海三大亨中, 「黃金榮貪財,杜月笙會做人,張嘯林善打」。


顯然,在當時,會做人的杜月笙在上海,更吃得開。


5


粗人的向學之心



杜月笙一向勤練書法,雖然沒成為「大家」,可是一手好看的簽名「杜鏞」二字,也是十分瀟洒。

杜月笙常請說書藝人,為他講一些《三國》《水滸》 《東周列國志》……


而且杜月笙每天讀報,如果有哪個地方不明白,他就專門找人來講解。甚至到了晚年,還請老師在家教授學習。


一身長衫,隨身攜帶一顆小金圖章,就連杜公館的門聯也是「友天下士,讀古人書」。


端的是一副讀書人的做派!


你可知,杜月笙從小到大,只上過幾個月的學校。


他回憶童年時說過:當時一個月學費只有 5 角錢,可惜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先母繳不出學費,只好停學。


看來,這年頭混黑道的,不學習是不行的。


1922 年春末夏初的一天,杜月生忽然收到一封信,信封下面有「章緘」二字。他打開


信封,抽出信箋,看到信末的落款是「炳麟謹上」。


他只好跟秘書求教。


「章緘,炳麟謹上,這封信是章太炎先生寫的!」


「章太炎?」


杜月生高興得不得了,那可是有名的國學大師。


原來章太炎先生因為一場房產糾紛,來求杜月笙幫忙。對這等小事,杜月笙解決起來,真是好不廢吹灰之力。


事後,杜月笙專門去拜會章太炎。


一個虛心求教,連說「不識字,不入流」;一個樂於賜教,連說幾聲「恕我冒昧」。


兩個人一見面,若論起祖籍來,都是浙江海寧,是同鄉。


相談甚歡中,章太炎先生開始掉書袋子:杜先生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杜月笙恭敬回:圓月之夜出生,所以,叫月生。


章太炎點點頭:恕我冒昧,名字上可以稍作改動。


見到杜月笙一副歡喜的樣子,章太炎繼續講:『月』字不必改。 『生』字上面可以加上一個竹字頭,就是『笙』,讀音也沒有變。


從今開始,你就姓杜,名鏞,字月笙。


杜月笙喜出望外,國學大師為自己改名,那是何等的榮耀。


又在九年之後,章太炎還為杜月笙做一件更具轟動效應的事情。章太炎親筆為杜月笙考證家譜,給杜氏祠堂增光添彩。當然,這是後話。


杜月笙本人,也在文化方面下過一定功夫。


若論起頭銜來,他還是《申報》董事長、《新聞報》董事、 《商報》董事長……曾擔任世界書局代董事長、大東書局董事、中華書局的董事。


不僅僅是「杜月笙」這三個字能在上海灘呼風喚雨;還跟他不斷學習,愛與文化人結交有關。



1934年,大上海高層政商人物合影。從左至右坐著上海鉅賈杜月笙、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外交家蔣廷黻、上海市長吳鐵城、上海市保安處長楊虎。


這位並沒有什麼文化的黑幫教父,在一生中渴望知識,對子女的教育格外上心。


他有10位子女,全都具有真才實學,一個也沒有踏入黑道。


杜月笙臨終前,給孩子留下遺言:「我沒希望了,你們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6



杜月笙全家福


再回首,昔日一個浦東鄉下的窮小子,到後來呼風喚雨的黑幫大佬,再到遠走香港,人生皆如夢幻泡影。


借用一首詩: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名人的非正常死亡
手把手教你成為賭場贏家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