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巴克:狗日的中年

星巴克:狗日的中年

感悟1:所有成功的模式都有線下的原型。

星巴克的線下原型就是義大利人都是在聚集在街頭巷尾喝咖啡的,人們熱切的在咖啡館social著。

舒爾茨提取了義大利咖啡文化的核心元素,現磨咖啡與社交功能。

舒爾茨創新性的用更高階的商業模式解決了標準化生產流程/產品+超出市場現有水準的口感這個問題,同時又高密度遍布開花的方式,解決便利性這個問題。

把義大利的咖啡文化複製到美國,並解決批量供給的問題。

在這一波的模式創新把星巴克推上了神壇。

培養了用戶咖啡社交的習慣。

感悟2:星巴克的咖啡太標準化,雖然cover 大部分用戶的口感,但是卻沒有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升級。

我的對星巴克的感受是,咖啡口感還不錯,但是裡面環境太過去吵鬧,不方便與客戶、朋友聊天、談事情。

裝修風格也有點過時了。

最近近幾年陸續推出的漫咖啡等,我就特別喜歡,以前跟Oscar經常在金匯南路的漫咖啡聊天。

門店面積、裝修風格、咖啡的品類(我喜歡五穀雜糧咖啡)都比星巴克要豐富,滿足多樣化需求,有部分客戶就開始被分流。

感悟3:線下門店對迎合客戶用戶需求的升級是有硬傷的。原因是:

門店面積與裝修是前置設計好的,不可能根據當地用戶層次做個性化定製。

產品也是標準化的,很難兼顧擴張速度與客戶口感變化。

標準化產品的推出需要一個周期,需要從設備、原材料採購、特別是人員培訓多環節修改,周期必然很長,這就決定了星巴克咖啡的品種永遠就是那麼固定的幾個。

這點與麥當勞、KFC產品品類少是一個邏輯。

線下連鎖店的生意,是一個重資產模式。利潤輸出與成本投入永遠是線性的,邊際成本是一個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增加,因為門店多了,需要更多冗餘的管理人員。

一旦遇到模式瓶頸,改革的成本是巨大的。

可以說:要麼等著被革命,要麼自己革自己的命。

這也是為什麼舒爾茨一心想幫星巴克再次帶出困境,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感悟4:為什麼2008年,星巴克在金融危機後,遇到瓶頸,舒爾茨回歸後就能繼續把星巴克帶上一個新台階呢?

因為2008年之前,星巴克利用最初模式的成功,積累的大量的資金,然後進入了多領域作戰,主營業務不夠聚焦。

舒爾茨的回歸只是做了減法,砍掉不相關的領域,聚焦主業,並把主業做到極致。

說白了,還是主業模式本身的成功,模式本身沒有遇到挑戰與增長瓶頸。

但是2018年,遇到的問題是模式本身受到挑戰與增長瓶頸,所以舒爾茨只能選擇在鼎盛時期功成身退。

建議:星巴克的股票增長乏力,逐步清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與其抨擊醜惡,不如發現美好
網紅產品鑒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