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作為一個採訪過慘案的記者,說說我們時代的怕與愛

作為一個採訪過慘案的記者,說說我們時代的怕與愛

導語:我並不認為媒體報道會引來更多效仿,此前多起襲擊幼兒園和公交車乘客等案件的詳情,也並不支持這個推論。不過也應該看到,媒體在案件報道中遭遇非議,自身也有一定責任。

作者:孫旭陽,資深媒體人。

上海「6.28」浦北路持刀殺人案,讓我想起了曾經採訪過的兩起同類案件。

這兩案的傷亡人數都超過上海這次,不過因為被殺傷對象不同,所激起的關注度和公共情感也有所區別。

一起是2013年8月19日,河南安陽的一輛城鄉公交車上,24歲的內黃縣農民周某搶奪方向盤未果,就持刀挨個在車上捅人,一共33名乘客,被周某捅傷15人,其中3人死亡。3名遇難者都是未成年人,有一名10個半月大的女嬰,還有2名男孩,一個18歲,一個10歲。(編註:8·19安陽公交車持刀搶劫案後續結果——被告人周江波犯故意殺人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

帶血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重傷者之一是個剛被大學錄取的女生。

這起三死15傷的案件,僅僅緣於鄰里糾紛

更早的一起是在天津,2010年02月02日上午,天津港保稅區一家運輸公司的調度人員張某(41歲),先是持匕首捅傷發生矛盾的同事,然後劫持一輛大客車,在市區街道上瘋狂撞擊行人和車輛共致死10人,致傷包括4名警察在內的11人。

被肇事者張義民開車撞壞的警車。當時正值上下班高峰期,死者多為打工族

與一些類似案件不同,上述兩名兇手都是在故鄉和戶籍地作案,也有比較明顯的誘因,如何評價他們並不困難,我看到的評論,也不像幾天來這麼眾說紛紜。不過,將受害者從幼兒轉為不特定人群之後,也方便評論者抽離部分情緒。

至少,這可以先幫我們明晰一個問題:對某種案件何以發生的探究,能否被視作對作案者的同情?

媒體為什麼招罵?

在類似案件的報道中,媒體都很容易招罵。在編輯和記者看來,他們窮搜博訪,找到了一切可以找到的人,來勾勒兇手的人生故事,試圖回答「他(她)何以如此」。

而在很多讀者看來,這些人槍斃都便宜了他們,媒體扯東扯西,記錄下他們的人生故事,即使看上去「兇手活得也不容易」,那又如何,這些人不值得任何辯護

在上海「6.28」案發生後,我在幾個媒體人群中,再次看到這樣的爭議。有人重申,兇手作案,圖的就是「搞個大事情」,外界越關注,這些人就越得逞。甚至,這會刺激其他歹徒模仿。

並不認為媒體報道會引來更多效仿,此前多起襲擊幼兒園和公交車乘客等案件的詳情,也並不支持這個推論。不過也應該看到,媒體在案件報道中遭遇非議,自身也有一定責任。

就我目之所及,媒體對此類罪案的報道,都喜歡用一些老套路:兇手平日里性格暴躁,那自然有反社會人格,殺人是早晚的事兒;兇手性格溫和,那真相不會這麼簡單,他們一定遭遇過不為外人所知的劇變,人性從此墮入黑洞;兇手的習性要是難以琢磨,那他們心中一定涌動著暴戾的潛流,一直在等待發作的時機。

沿用這些采寫套路,媒體報道能否獲得大眾的信任,就取決於兇手是否一直是個暴躁的壞人,能否與大眾對他們的想像重疊。否則,媒體對兇手人生和人性的任何探問,都會被看作在為他們辯護,後果可想而知。

多數人沒心情了解兇手的人生路和創業史,他們只期待兇手儘快被押赴刑場

為筆下的人和事,尋找一條閉合式邏輯,在大多數媒體不簡單是技術要求,更像是一個誘惑。這必然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僭越,被情緒正處於極點的人們視作漠視和挑釁。

只要習慣於使用階層分化、城鄉對立、人性異化等大詞,似乎再複雜的話題都能圓滿解答。就上海「6.28」嫌犯而言,他的籍貫、出身、專業、學歷和求職經歷,看上去都可以和一些萬年問題對上號,適合在媒體上大談特談。

負責任的媒體和評論者,對待這樣的話題——也應該擴充到全部話題——都要慎之又慎,儘可能在事實上有足夠的確證並且最好放棄使用隱喻和留白等手法,來強行描摹當事人的不歸路,將評議的權利還給公眾。

解釋≠辯護

建議媒體謹慎,並不意味著大多數針對媒體的非議,都合乎事實和邏輯。最需要指出,你不能將對案件的探因,扭曲為在為兇手辯護

在一個前(報社)同事群中,有幾位老兄就因為這個爭得傷了和氣。我建議他們先息怒,確認兩個問題:一,有人認為殺人犯不該被嚴懲嗎?二,有人在道德情感上為殺人犯辯護,表示同情嗎?

很顯然,都沒有。那麼,這幾位朋友都在為對方辯友並不持有的立場和觀點惱火。據我觀察,他們之所以被觸怒,很可能因為他們的情緒迸發,也很渴望他人認同並加入這種情緒。這會壓縮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容忍度——你沒有憤怒譴責,就是在漠視大家的情感,甚至,你是不是站在殺人兇手那邊?

回到兇案的探因,探因做得如何,更多要用「真偽」而非「善惡」作為標準。就像我說認為,大多數媒體報道對於兇手心路歷程的描述,很不靠譜,屬於不知節制的僭越,但不代表這些報道出於邪念。

輿論場因為誤會而撕裂,實在讓人遺憾。人們學會克制情緒,去傾聽其他人的聲音,焦慮和恐懼就會少很多。血案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不會因兇犯被壓服刑場而平復,卻可能在公眾更富有效率的溝通中療愈。

幼小生命在刀刃下戛然而止,讓人痛徹心扉。接下來,則是漫天的無力和挫敗感。媒體和公眾在此殊途同歸,都渴望找一條邏輯來解釋我們看到的一切。媒體在冒險解讀,公眾更傾向於訴諸情緒,喊殺聲不絕於耳。

我們是如此厭惡失控,以至於忘記了這本是一個很容易失控的世界。最典型的,那些兇手在對無辜者痛下殺手之前,已經活在失序狂亂的情境下。道德譴責和極刑懲罰無法阻止他們。

為了一個更安全的明天,我們還不得不正視他們

就本文開頭我採訪過的兩起案件來說,兇手在案發前,都有非常規的遭遇,一些環節在失守。

8·19安陽公交車持刀搶劫案的前一天,剛刑滿釋放不久的安陽周某,因為宅基地糾紛,與鄰居打架,他手持鐵杴將對方三人的頭面部砍傷後潛逃。

天津駕車惡意撞人案兇手張某的哥哥告訴記者們,張某曾於案發前接到恐嚇信息,稱妻女都被綁架到洗浴中心,還約他一起報警。

被周某砍傷的鄰居當天就報了警,但警方並未立案,直到周某在公交車上犯下更大血案,三被害人才接到《立案通知書》。而在天津,有關方面也未回應張某有否報案,派出所是否接警等問題。

我重複這些,無意再批評任何方面,只是感到可惜,或許這兩起案件本可以提前被制止?有警察朋友告訴我,如果周某在砍傷鄰居後就被追逃,並撒網追捕,他不可能跑那麼遠。可是鄰里糾紛在農村太多了,只要沒有重傷人命,整個基層對這種事兒都見怪不怪,派出所沒看到傷情鑒定,不會立案。

這些環節在平日里幾乎是基層常態,直到發生大案,人們才會驚覺,防線在一層層失守。

我再次強調,這並不是在為殺人者辯護。我們如果聚焦於如何減少殺人案件,就不能不探究殺人案何以發生,或者窮盡那些案例來尋找它發生之前哪怕一點點可能被阻止的方式——即使很多時候是徒勞

如果有一天你的羔羊停止了尖叫,你會來告訴我嗎

某些先天精神便癲狂暴戾的兇手,窮人類之力都無能為力。其他類型的兇手,包括容易成為兇手的那些人,社會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儘可能減少失控,免於讓他們的心智墮入瘋狂,我們每天都要路過的街道,才會更加安全。

挫敗和傷痛導向憤怒和報復,這也是兇手們的心理軌跡。要避免更多血案,需要更多的人超越這條軌跡。不要正視淋漓的鮮血,那太殘忍,但卻要直面更多慘淡的人生。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到最後,一把水果刀,就可以完成成王敗寇的角色換位。

有人在呼籲

人不是上帝,無法做到對人類的苦難都一視同仁。慘案發生在你經常走過的路口,離你家只有200米的距離,你會悚然動容、潸然淚下。如果發生在遙遠的山村裡,發生了類似事件,能與受傷害者感同身受的人,就會少很多。

公眾的同情心和正義感,都傾向於以自我為圓心,隨著半徑的擴大不斷遞減。大城市裡會發生血案,之于山野鄉村,又何嘗例外?

這種反差,容易使得更受傷害群體的情緒進一步發酵,更會加固他們的身份認同和群體向心力。在上海「6.28」之後,有不少人頌揚上海的市民素質和城市氣質,在朋友圈不斷刷屏。在邪惡的威脅面前,人類很善於尋找夥伴,齊心協力對抗之。這也是人類能繁衍到今天的原因。

同時我也相信,能拱衛人類未來的,還必須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他們不屬於任何群體,他們是人類,以及公民。

再看殺人案疑兇,他那張大學文憑(如果屬實)反證了他的邪惡和冷血。從地域和階層等多方面看,他都都稱得上是一種侵入和破壞。他持刀沖向的孩子,更是不諳世事,與世無爭,全然的無辜和無助。反差越大,給人群造成的心理創傷就越劇烈。

唯有更嚴密自保,才可以修復這樣的衝突和失調。於是,製造慘案的那個兇手,被人們從心理上剔除出這座城市——他不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偶然闖入的作案者,出於道德敗壞人性淪喪等原因,他傷害了這座美麗的城市。

一些平常不便言表的主張便順理成章。我認識的一位上海媒體人前天發帖說,他贊成管制和封殺此類惡性案件的新聞,對繼續傳播的平台贊成嚴懲,因為「血的教訓告訴我們,這類惡性案件真的會有效仿效應」。

很顯然,他認為管制和封殺此類惡性案件新聞,會讓我們活得更加安全。我衷心祝福他夢想成真,儘管難以苟同。

他的一位同事,另一資深媒體人則認為,當年廢除遣送條例「太過簡單草率,應該讓它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應該修改城市管理法,應該監控、懲罰垃圾人……」

他是我在朋友圈見到的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沒過半天,我看到微博上有更多的人在呼籲恢復那個制度。顯然,他們都認為自己能被遣送制度排除在「垃圾人」之外,又覺得自己能靠行政強力驅離「垃圾人」而更加安全

除了繼續祝福他們,我還能說些什麼呢?

至此,我已寫了三千多字,但我沒信心說服他們。希望那些還願意聽我說話的人,能看懂我在說什麼。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死人」音樂會的前世今生
我在《虛構》的現場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