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志者事竟成」的出處,其實是這位東漢大將

「有志者事竟成」的出處,其實是這位東漢大將

戳上方藍色字「刀墓手札工作室」關注我們喲!

刀叔導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句勉勵我們人生的名言再熟悉不過。然而翻開史書,最早的出處其實是在說東漢的耿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相信您對這句名言再熟悉不過,那麼您知道這個句名言是誰說的嗎?經過一番考證,作者是胡寄垣,明代人,生平事迹不詳。

但經過仔細考證,有關「有志者事竟成」這六個字最早還真不是明代人胡寄垣說的,而是東漢劉秀誇獎耿弇的一句話。


有志者事竟成 跟戰國時代沒關係

耿弇(公元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挾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四位。

這個耿弇,似乎沒有白起和常遇春那麼有名氣,但是論起功勞來卻一點也不小。光武帝劉秀在各處征戰,統一全國的時候,耿弇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東漢開國有二十八位有名的將領,並稱雲台二十八將。而耿弇在其中排名第四,可想而知他的地位有多高了。

在耿弇幫助東漢東征的諸多戰爭中,耿弇充分顯示了自己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在不同的戰役中,耿弇靈活運用自己的戰術方針,他將自己的必生所學運用到戰爭實踐中,把理論的戰術貫徹落實到每一位士兵,洞察戰場的每個角落,將勝利握在自己手中。

他採用心理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等戰術,把敵人耍的團團轉,他觀察戰局,親自製定克敵戰略,每戰必勝。耿弇是也一位難得武將,他曾經在自己中箭負傷後,絲毫不自亂陣腳,繼續指揮軍隊手下,齊心作戰,不要管自己的安危。展現出了大將風範,是一位能獨擋一面的將領必須要做到的。

終於耿弇打敗敵人。漢光武帝表揚了耿弇。並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於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漢光武帝講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後來常被人們引用,成了成語—— 「有志者事竟成。」


天生為了戰爭而活 比白起更可怕的屠夫

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殺人數量超過白起的人。

白起一戰長平之戰就殺敵四十餘萬,不過他打的可不止這一場仗。當然,這幾十萬人也不是白起親手殺的。要不然,幾十萬人排著隊站在白起面前伸著脖子,砍都砍不過來。

《資治通鑒》和《後漢書》中都有記載,「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這裡的「屠城三百」絕不是每到一個城池就殺三百個人,而是耿弇對三百座城池進行了屠城。耿弇雖然殺人數量多,但後世評價卻不高。這是因為他殺的不僅是敵軍,還有老百姓。這句話似乎是在誇獎耿弇勇武,但仔細想想真的細思恐極。


功高不震主 比韓信活得明白

韓信被封為楚王之時,大約在30歲左右,耿弇辭去全國大將軍的職位之時34歲,論年齡二者相仿,但是耿弇更聰明,比較會來事。在獨立征伐齊魯的時候,耿弇就把自己的兄弟子侄送到劉秀身邊表示自己的忠心。在東漢建國後,耿弇掌管天下的兵馬大權,卻不留戀,毅然交出兵權,在家安養,絲毫沒有飛揚跋扈的樣子。

功高不震主,耿弇也算是個奇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陳勝從輝煌到死亡只用了六個月,這期間他到底都做了些什麼
解珍解寶為何能位列三十六天罡?這不是施耐庵的偏愛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