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揭開15秒短視頻抖音的「快樂密碼」

揭開15秒短視頻抖音的「快樂密碼」

原文 :《抖音的時間成本與大眾的快樂密碼》

作者 |石家莊鐵道大學文法學院 吳卉

圖片 |網路

15秒的音樂視頻所形成的娛樂速食性,並不構成人們批評抖音的絕對理由,甚囂塵上的「侮辱英雄」事件,也僅兩周就被使用者拋諸腦後。抖音的15秒選擇與當下什麼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

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到今天覆蓋大多數人至少一半生活的網路用品,短短几十年,人類在技術上擁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我們無法迴避這個世界以指數增長的進步速度。從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發展的自然走向,它是一款並不比其他產品更獨特的消遣載體。那麼,在討論抖音的時候,我們應該討論什麼?

無疑,抖音的用戶(拍視頻的人和看視頻的人)極易從軟體使用中獲得快樂,「停不下來」是許多青少年共同的反應。這種心理並非是簡單的滿足於消磨時間。針對某一特定對象,獲取時間的短暫有時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在「體量/時間=效率」的公式推導下,耗費時間越短一定收穫越多,那一瞬間對快樂的感受也最濃烈。自然地,「看抖音視頻—快樂」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聯繫,而15秒的超速獲取就成了打開大眾快樂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碼。這樣的交換划算嗎?看起來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們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無數個15秒的疊加恰恰成了殺死時間的利器,高速和短暫為我們織出了21世紀最大的陷阱。這也是今年4月抖音視頻正式上線「反沉迷系統」的根本原因。無論是90分鐘的時間提示功能,還是單日2小時的時間鎖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戶在這款產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人表示,關閉軟體之後會產生巨大的空虛感,甚至不明白,過去的幾小時究竟去哪兒了?

這種反應,正好說明快樂感覺的延續需要更大的時間成本,真正的樂趣究竟是瞬時的陶醉還是應當以它在現實生活中的延伸時長及深度為衡量標準?對現代人來說這是一個難題。

網路時代,人們對快樂的理解更趨多元和直接,「發笑」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標準,很少再有人認同哲學上「所有快樂中最偉大的快樂存在於對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說法。同樣都是對對象的迷戀,從表面上來看,我們對抖音的追捧似乎也和法國哲學家盧梭提到的那種「消遣」無異:「……讓我沉浸其間,甚至沒有時間去遐想。我那麼迷戀,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來都要發笑。然而我興緻並未稍減,因為在我這樣的境況中,我再也沒有別的行為準則,我只會無拘無束地聽從我的喜好。」(《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無拘無束地滿足自我大概是人類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種喜好為何吸引我?我們缺少的恰恰是能夠告訴自己這一點的理智。

人們對喜好的培養無法建立在外界環境的強制之上。通過抹殺、取消娛樂產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戶的興趣必然行不通。「娛樂至死」的概念早就無法說服數十億的網民。已經成年的第一批十八歲們,本就生在一個娛樂的時代,更不用提無數的娛樂軟體、平台是如何通過變現在普通用戶身上實現了巨富的夢想。

這種單向商業價值只會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產品的開發中。理性地認識抖音,不代表全盤否定或者斷然拒絕,而是實現抖音或者其他無數個同類產品價值轉化的前提。

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斷嘗試和真實的生活增加聯繫,有時間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裡成了宣傳品牌的重要途徑。取得巨大轟動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進行的一次正向創意。

從實踐的角度說,不必引入哲學術語中「世界的技術化」和「主體」間的衝突,就已經可以說明今天的人類在科技與自我之間的迷失狀態了。從娛樂軟體到人工智慧,不同的表現形式卻有相同的內涵本質:新世紀的主體,還能成為世界的主宰嗎?當人類無法抗拒技術的魅力或牽引時,我們起碼應當選擇更有益的態度,來思考如何利用技術為自己的生活創造價值

讓時間真正有意義,這是普通人解決當代速度和空虛問題唯一的途徑。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3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土味漢語vs土味英語,誰說誰「土」!
「全民娛樂」的文化心態,助長了網路直播的亂象!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