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三問答:幹掉選擇恐懼,提升說服力

心理三問答:幹掉選擇恐懼,提升說服力

夢想羅馬,專註親子成長心理

與你同行,助你活出通透人生

GIF

01

問:孩子說要和同學出去旅行,我反對又擔心她聽不進去。怎樣才能有效地溝通,勸她放棄這個念頭,又不要傷親子間的感情?

答:在交流中交換雙方的思想、信息、情感,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偏好。執行有效溝通三步驟:建立共識、建立規則、建立目標。完成這溝通三步驟,才能找到共贏方案。同時讓親子間的感情更加緊密。

關鍵點:注意不要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心理陷阱。

知識點:霍布森選擇效應

這個心理學效應來源於英國。

霍布森是一位英國劍橋賣馬的商人,他宣稱客人可以選擇買哪匹馬,但條件是只選離門邊最近那匹。看似提供了選擇,實際上並無選擇。

這就是「霍布森選擇效應」的由來。

02

問:選擇恐懼症很痛苦啊,如何藉助心理學,做決定可以做得又准又快?

答:提升決策能力,躲開「布里丹毛驢效應」,取之以「奧卡姆剃刀法則」關於做決定這件事,「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個思路,已經能至少消除我們80%以上無謂的糾結與掙扎。

知識點:

布里丹養的小毛驢無法在一樣多的倆草堆前選擇吃哪捆,餓死了。

心理學家用「布里丹毛驢效應」來形容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的現象。

英國學者奧卡姆提倡「思維經濟原則」,無用的累贅要像使用剃刀一樣,無情剔除。

「奧卡姆剃刀法則」的重要內容:

★避重取輕

★化繁為簡

★避虛就實

★以簡馭繁

03

問:總感覺孩子柔柔弱弱容易被欺負,如何避開培養出「受氣包」角色的孩子?

答:家庭教育中,避免建立「犧牲者」角色,允許孩子表達。允許他會疼痛流淚,允許他釋放委屈。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意圖,尊重自己的想法。允許他摘下沉重的面具,做真正想做的自己。

為幫助孩子不輕易陷入「犧牲者」角色模型,針對家庭教育行為,我概括為「三個避免」,分別是:

★避免高壓力的教育

★避免當眾製造羞愧

★避免建立負面人設

——

——

推薦原創文章【點擊文章標題可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康涅狄格州州長簽署區塊鏈工作組法案!
祖國那麼大,你想去看看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