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渠道為王 商業的本質是洞悉人性和權力博弈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渠道為王 商業的本質是洞悉人性和權力博弈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渠道為王商業的本質是洞悉人性和權力博弈「朝聞道夕死可矣」被誤讀千年其實「死」就是把過錯改掉了,不犯舊的過錯。人總是在經驗中成長,早上犯了錯,晚上就改過來,要從善如流。《易經》核心是無咎改過吉凶禍福的結局比不上不出問題全身而退

今天做品牌和開工廠的朋友來找我,我除了告誡他們今年謹慎投資,先提前辦多家銀行信用卡準備低成本融資渠道和注重身體養生外,重點跟他們講渠道為王的道理。他們說某電商平台現在就是這麼干,以渠道之權殺價下游品牌和工廠。

他們一個朋友的產品,在某平台能賣xxx元零售價,上不了量的情況下製造成本在xxx元左右。平台分析這個產品可以賣好,直接說我準備五千萬現金給你。要求出貨價xxx元以下。這種量成本能降低,但是一件只有幾塊錢的利潤。其實最後年底算下來不賺錢。談判的人都了解得很清楚,只給留一點利潤。但是你不答應,店鋪基本上別想開了。答應的話,一把把利潤殺乾淨了。所以沒辦法,只能被壓榨,就是靠微薄利潤勉強養著工廠。其他平台也都會幹類似的事。

所以渠道和品牌都是互相博弈,但是現在是渠道力量強了,就有權力殺品牌,品牌只能去殺工廠。最後倒霉的還是做實業的和產品品質。這也是我一直強調多渠道營銷,注重社群粉絲直營和代理商以及其他渠道並行的策略。本質還是獲得權力。才有掌控力。商業的本質是洞悉人性,權力博弈。再次推薦大家看我之前發的《馬基雅維利語錄》

《易經》的本質是改過之書。已經拿到我的「吉客商學院獨家定製效率日誌」記事本,會發現每一頁都有「本日不足」和「改進措施」。這是為了遵循《易經》的補過原則設置的。在《易經》中,對「無咎」的追求,比吉凶、輸贏、得失、成敗還重視。人生在世,能不出問題,不怨天尤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無咎」,

在《易經》中,所謂的吉凶禍福,不論結局好壞到何種程度,遠比不上追求絕對的「無咎」。為了要「無咎」,就要盡量少犯錯,犯了錯得立刻改。「無咎者,善補過者也。」人哪有不犯錯的,犯錯後善於改過,才會「無咎」。所以對人對事不苛求百分百完美,一定要有一些可容許的錯誤;但要勇於面對過失、有調整措施,不要隨便遷怒於人。

在「吉」後面還要「無咎」。換句話說,《易經》在講了「吉」之後,後面還有「無咎」,這不是重複,而是提醒你,「吉」後面不一定有好結果,「吉」之後還要有本領讓它「無咎」,沒有後遺症,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像張良、范蠡都有這樣的智慧,事情做成功了,事後還能全身而退,可以不受其害,這才算功德圓滿。

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不知有多少聰明人或者自以為聰明的人,讀經不求甚解,把孔老夫子這句話解得大錯特錯,好像只要聽到究竟圓滿的真理之後,就可以死而無憾。中國人有那麼笨嗎?「聞道」之後就要死,豈不是太可怕了!

朝有過,夕改之;夕有過,朝改之。「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話在後世引起很多誤解,其實「死」就是把過錯改掉了,不犯舊的過錯。人總是在經驗中成長,早上犯了錯,晚上就改過來,要從善如流。

錯了馬上改,在艱難的幹事過程中,才會明白如何趨吉避凶,過去敗壞的就不要留戀,能夠搶救的就讓它更新,絕不是說早上聽到了真理,晚上就可以死而無憾,那真是荒唐。如果中國文化就訓練這種人,中華民族早就滅亡了,因為他每天早上上道場聽經,聽完之後大徹大悟,晚上就上吊了,第二天道場少了一半人,那不是荒唐嗎?其實「死」就是永遠不再犯過。這在《大戴禮記》中講得清清楚楚。

其實「死」就是改過的意思,就像「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所說的「大死大生」,不是生命沒了,而是過錯沒了,獲得復卦的新生。

這個解釋的理論基礎在《大戴禮記》里,孔子的弟子曾參講得很清楚,早上「聞道」,發現自己的過錯,晚上就改過來了;不到一天的時間,立即就把過錯改過來了,那也是「復」。「復」本來就有改過的意思,所以它是一個繞著中心軸的螺旋形運動。畢竟人生不可能完全按照中間的正道而行,總是東倒西歪、有所偏離,犯小過是難免的。小過之後立即調整,而且不犯同樣的錯誤,就像顏回的「不貳過」,所以他被稱為「復聖」。

那麼,「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就是指人生在自強不息的奮鬥中難免犯錯,犯錯就得從善如流,立即改,不要超過一天。所以,「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乾卦第三爻的概念,聞道之後才有能力覺察自己犯錯,然後馬上按照真理去改,那就「復」了。可是這句話長期以來以訛傳訛,誤以為是明理悟道之後,即使死了也不遺憾。既然「反覆道也」是復卦的思維,「復」就是要活過來,死了豈不違背這個原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權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時權書院 |